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4年开罗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学术界和实际部门对生育健康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研究,主要集中在生育健康的概念及其演变、生育健康的内涵与测量指标、生育健康与计划生育的关系、生育健康对人口研究带来的影响与挑战等。本文就上述几个方面对我国生育健康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生育健康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2.
生育健康指标是对生育健康各方面进行深入定量研究的关键。本文回顾了九十年代国内外对生育健康指标的研究和探讨。特别介绍了比较完善的 RHIWG生育健康指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5个最起码的指标。将来对生育健康指标的研究趋势可能会向两极化发展,即全球适用的大指标库和针对特定地区、时间、目的的指标体系研究的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 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应用作者提出的育龄妇女生育健康个体指标 ,从人口、社会、经济几个方面对我国育龄妇女生育健康状况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健康状况及存在主要问题与妇女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及社区环境密切相关。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 ,对改善我国育龄妇女生育健康状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参与性农村调查方法(PRA)在生育健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参与性农村调查方法(PRA)的理论、来源及其应用和发展,并尝试应用该方法来了解农村社区村民的生育健康状况,将所获得的结果、经验和教训与同仁分享,旨在让同仁对PRA有所认识,展开讨论,促进PRA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为今后的社会调查,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在生育健康研究中,倡议应用和推广PRA,转变外来调查者的态度和行为,注重和促使社区目标人群的参与、分析、计划和采取相应的行动,改善生育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计划生育项目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生育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规范每一个人的生育行为,而生育行为是由在生育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生育动机引发的。但生育需要的形成并不等于生育动机的形成,生育动机的形成还要受到个人生育态度、生育观念和社区生育规范、生育准则的制约。从生育动机到生育行为的发生还要受到诸如各种服务、利益导向、奖惩制度、社会舆论等社会支持和自信心和影响。因此,完整地说,计划生育项目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效绩指标、过程指标和保障性指标三大方面:其中,绩效指标是整个计划生育指标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总和生育率的内在缺陷及其改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郭志刚 《人口研究》2002,26(5):24-28
1 总和生育率的应用目的及评价原则 年龄别生育率及其概括性指标总和生育率(TFR)是生育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体系。但是现在它们面临很多实际问题。本文不讨论出生漏报导致统计失实的问题,因为其性质并不在于统计方法,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只局限于这一指标体系内在的有效性问题的方法论讨论。一个指标是否有效应该以研究目的为标准来判断,因此这一讨论将结合当前实际工作的需要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长期护理问题是社会老年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老年人是否需要长期护理取决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丧失生活能力(olisability)是衡量老年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美国学者在测量生活能力丧失程度时使用了四种测量方法:(1)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 Daily living,ADL)测量方法,其测量内容一般由七个项目构成:洗澡、梳洗、穿衣、吃饭、步行、上厕所和从床上到椅子上;(2)日常生活的工具性活动(Instrumental Acti-  相似文献   

8.
国外新动态     
发展中国家寻求增进生育健康的新途径 在生育健康概念和内容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之时,1996年联合国人口基金的《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对其作了说明,并对发展中国家生育健康服务的现状和未来作了简要分析。今天,生育健康已远远超出了计划生育概念。生育健康的内容应该包括:提供计划生育信息和服务(包含提供建议和诊断及定期复查);产前、产中、产后照料,为由此引起的并发症安排治疗;防止流产的发生,以及流产后进行妥善安排;对生殖道感染(包括性传播疾病STD_s),以及影响全身的传染病的防治;预防艾滋病;对不育症的防治;对妇女泌尿系统、子宫系统传染病、子宫癌、乳腺癌等等做定期检查;积极抑制女性先天残疾等不利因素的发生。自开罗人发大会(ICPD)以来,不断扩大生育健康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各成员国承诺到2015年生育健康服务将普及到所有可能的个人。然而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中,尚有6亿人的住  相似文献   

9.
生育安全问题包括生育的能力安全、生育的过程安全、生育的健康安全和生育的保障安全。生育安全不仅关联着生育的质量,而且关联着生育的权利和健康的权利。在我国,当前环境污染威胁着生育的条件安全和能力安全;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中不安全因素威胁生育的主体安全和过程安全;滥用辅助生育技术对生育保障安全构成威胁。生育安全命题具有理论和政策价值。生育安全是人口安全的核心和基础,凸现生育制度的安全追求是新时期的新使命。测度生育安全的指标体系包括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早就注意到了文化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对文化问题的专门论述,更没有提到过生育文化的概念,但在他的思想体系和论述人口问题的字里行间却渗透着非常深刻的先进生育文化理念,这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致力于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有着奠基作用。因此,挖掘和研究邓小平的生育文化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生育文化理论研究的继续,也是从人口学领域用实际行动纪念邓小平同志、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生育文化应当努力做好的一项工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计划外生育通常指以下四种情况:(1)早育;(2)间隔不足生育;(3)多育;(4)其他未获得当年指标的生育。对于前面3项,各地衡量的标准比较“死”,属较明确的“计划外生育”。第4项的“弹性”则比较大。说它有弹性并不是说下达指标的数量有多大弹性,恰恰相反,是指制定这一指标本身就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课题。许多地区的超计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育健康社会科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生殖健康社会科学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涂平,高尔生,赵鹏飞生育健康是人口、计划生育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新概念,近年来获得不断完善和发展.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生育健康下了正式定义,并被19944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  相似文献   

13.
<正> 提倡和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是能否有效地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重要问题。目前,一些部门和地区,主要采用考核独生子女率指标,来检查和评定这一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但是,由于目前独生子女率指标的计算方法较多,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怎样运用这一指标来检查、评定和分析、研究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我国的人口状况,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一般所采用的独生子女率指标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一) 以独生子女率表示终生只有一个孩子的妇女人数在曾经生育过子女的妇女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其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口研究领域中一个引人注目并正在传播的话题就是生育健康(Reproduc-tive Health)。而生育健康作为一个论题进入人口学家的视野亦绝非偶然。 本世纪60年代,面对全球人口数量的加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看重并推行计划生育项目,以期节制生育,缓解本国人口迅猛增长带来的压力。然而由于当时避孕节育知识的欠缺和传统观念上的抵触,以及诸如贫困、低人口素质等因素的干扰,致使计划生育的推行遇到重重阻力。 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注意到,计划生育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大问题,需要动员  相似文献   

15.
总和生育率作为衡量生育水平的综合指标,由于它抽象了年龄结构的影响,在人口再生产的分析中,起特殊重要作用。但对这一指标的认识,还有很大分歧,一说它是“评价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最直接、最贴切的指标”;一说它“不能说明平均一个妇女一辈子生育的子女数……,更不能据以评价一个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的好差”。因此,阐明总和生育率指标的性质,分析影响它变动的各种因素,把握在普遍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情况下,总和生育率的发展趋势,评价这个指标在计划生育指标体系中的作用,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一项令人鼓舞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在2000年总体实现小康的全部16项监测指示(见附录)中,绝大多数是“人均”指标,人口作为总分母是决定指标水平高低的关键。因此,稳定低生育水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二十三年的我国经济增长是以人口控制作为前提之一的。没有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就不能保证经  相似文献   

17.
女性权益、社会地位与生育选择:相关文献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学刊》2019,(1):31-44
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生育水平的持续下降,女性社会地位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旨在从五个方面(子女数量、生育意愿、性别偏好、生育间隔和堕胎)对近几十年来国外人口学领域有关女性权益和社会地位对生育选择影响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以廓清女性社会地位的概念、测度方法和现有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从而为该领域下一步的研究尤其是探讨中国背景下女性社会地位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提供文献上的借鉴。通过文献服务检索系统、数据库和科学网站进行文献检索,列出文献清单,对研究设计、研究数据、女性社会地位测量、自变量、因变量以及结果进行审查编辑,排除写作质量不高、研究不规范的论文,通过逐层筛选最终确定了68篇文章。基本结论是:生育选择是个人偏好和社会结构性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女性的社会地位会同时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生育性别偏好以及最终的生育决策。女性社会地位越高,子女数量越少,在生育决策方面越具有话语权,生育意愿越低。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一般会拥有更好的避孕意识,农村地区的女性生育意愿要显著高于城市地区的女性;女性社会地位越低,生育间隔就越长,越偏向于生育男孩,越容易发生堕胎。  相似文献   

18.
一、生育健康概念及其特点生育健康(ReproductiveHealth,亦称“生殖健康”)①是近年来出现于国际社会的一个新论题。依照1994年在开罗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ICPD)《行动纲领》中的权威性定义:“生育健康是指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计生优质服务的角度出发,指出现有避孕药具管理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视生育控制,而忽视妇女生殖健康与满意程度。对此,作者提出了与新时期计生优质服务相配套,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避孕药具管理指标新体系。同时指出,新的指标体系的实施必须因地制宜,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生育推迟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日益普遍。由于生育推迟所产生的进度效应会对生育水平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测度生育进度效应便成了人口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自Bongaarts和Feeney的去进度效应总和生育率提出以来,各种新的改进方法与指标不断出现。本文对生育进度效应调整指标的新进展及具体指标进行梳理与比较。从时期角度出发,主要包括方差效应调整后的TFR、PATFR*、调整后的TFRSUV_N和ITFR四种指标;从队列角度出发,主要包括TFRp*、TFR†和ACF三种指标,这些指标有各自的优缺点。研究发现:首先,由于不同去进度效应改进指标的假设、适用条件、研究角度、改进方向都不同,很难有一套数据同时适用于多种去进度方法,因此,生育进度效应的诸多改进指标并没有哪个指标“更好”,只有“更合适”;其次,绝对的去进度效应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实际上却很难做到,种种去进度方法都只是一种“相对的去”,而不是“绝对的去”。过去我们所熟悉的进度效应是生育推迟,而目前世界范围内生育推迟速度开始逐渐放缓,未来我们甚至不能排除生育推迟在某个时期或某些区域会发生逆转,届时可能会出现与目前影响方向相反的进度效应,这可能是下一步关于生育进度效应研究应该注意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