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今年春季的一天,吉林省汪清县复兴公社敬老院的几位年过花甲的汉族老人,相扶着奔到火车站,一进站台就都焦急地望着火车开来的方向。他们时而屏息静听,时而凝神远望,心急火燎地看啊,盼啊!这些没亲没故的孤老  相似文献   

2.
冶廷祥的梦     
几年前,回族企业家冶廷祥做了一个梦:他站在大海边,从远处划来一条船,到得跟前,一位老船工对他说:“上船吧,小伙子,这条船是来接你的。”船把他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老人说:“你在这里干吧,把岛开发出来,这就是你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傍晚,苗岭山象个羞怯的少女,在云缠雾绕中悄悄隐去。估计苗族社员们收工回家了,我们便跟着苗族营业员龙国秀,打着手电,上了雄角寨。杨大爷刚到家,正坐在火塘边吸旱烟。见我们来,诧异地望着。龙国秀用苗语告诉他,我们想借借他家姑娘们佩戴的银腰牌。老人十分犹豫,面有难色。我们忽然明白了,“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把他搞怕了,就连忙解释:“我们不是搜银器的,而是借样品,给你们生产银器的。”老人望望龙国秀。“是啊,人家尊重咱苗家习惯,给咱打制更多更好的银器哩!”苗家最信得过的营业员替我们消除了老人的疑虑。他让老伴从最秘密的地方把银腰牌拿出来了。它有三寸长,上面刻着一朵肥硕的牡  相似文献   

4.
这位每逢生日便会走到自己寓居的克雷伦斯宫外,亲自接受民众献花祝福的英国王太后,总会给人留下一种类似邻家老奶奶般亲切和善的良好印象。去年8月4日她97岁生日那天,一名两岁男孩从一位在克雷伦斯宫门口维护秩序的警察胳膊肘下钻出来,一面跌跌撞撞地扑向太后本人,一面嚷嚷道:“老奶奶,抱抱!”太后见状拨开众人俯身迎向他,把他轻轻揽进了自己怀里。“漂亮的小宝贝,”她笑眯眯地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你瞧,老奶奶年纪实在太大抱不动你了,不过让我亲亲你好吗?”在两岁男孩点头答应之后,太后果然把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幼小生命满含慈爱与祝福的吻,轻轻印在了男孩稚嫩的额上。面对此情此景,在场的数千人忍不住鼓起掌来,有些老人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相似文献   

5.
望夫山     
从前,僮族有个板塘来地方住着娘儿俩,儿子叫喜郎,靠打柴过日子.喜郎十七岁了,还是孤单单的没成亲.娘见到别人抱儿抱孙,自己膝下很凄凉,常常坐在门槛上叹气,唱道:"公羊颈上哪配铃铛,豆角开花哪双对双;年也盼来月也盼呵,盼个姑娘配喜郎!"喜郎从南山打柴回来,看见老娘坐在门槛上叹气,就说:"娘,你老坐在门槛上盼什么呀!没吃饭吧,等我去弄."说着汗也顾不得  相似文献   

6.
歌墟风情     
搭歌棚山坡上,小溪旁,为何姑娘特别忙?搭歌棚来迎歌节,邀请四方唱歌郎。楠竹粗,楠竹壮,栽好柱子绑好梁。“远处哥哥来对歌,请到里厢歇歇凉。”歌枷就是大歌台,心中欢歌似水淌。歌栩就是社交所,姑娘歌对如意郎。谁说此风不可长,今见文明又高尚。谈情说爱尽是诗,绝妙好词皆文章。 五色糯饭枫树叶,红兰草,五色糯饭味道好。年年三月蒸笼香,为啥今春更热闹?党的政策回农村,队里生产踏实了。责任田,巧安排,块块地里长俊苗。老人乐,娃娃笑,“知了”、“知了”你迟到!奶奶多养猪鸡鸭,不怕“尾巴”再割掉。爷爷多栽花果树,盼和孙孙尝蜜桃。多劳多得亲…  相似文献   

7.
喜讯满巴隆     
一天傍晚,我来到青海都兰县巴隆公社的察汗河大队。白色的蒙古包间炊烟袅袅,许多年青漂亮的蒙族姑娘们,在乳牛身边笑语琅琅地挤奶;一些须发苍白的老人,在那里搓毛绳,揉皮子。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些象花朵一样可爱的儿童。当我走近每个蒙古包时,跟着犬吠声,总有成群的孩子,首先从蒙古包内钻出,蹦蹦跳跳地围拢上来,笑咪咪地伸出红嫩的小手和我亲握,“赛拜噢!”“赛拜噢!”(你好!)的问  相似文献   

8.
养蜂老人蜜蜂把路儿指弓!,我来到了化佬山庄,养蜂老人端出了蜜酒,要我细细地品尝。同伴们前后簇拥着她,象群乌朝着一只金风凤。、乌儿走得快如飞,芦笙吹得震山响,赶集人群纷纷把路让,投来无数双羡慕的目光。我不会钦酒呀,但人不能推让,他高举那白瓷的酒碗:“同志,砍酒要成双!”①“打从公社成立起,养蜂采用‘改良箱’箱箱蜜多蜂儿旺,蜂箱好比聚宝箱。”酒木尽呵括不断,老人满脸泛红光,满山鲜花象开在酒碗里,滴滴蜜酒渗透我的心房。不要害羞哟,姑娘!快把幸福的歌儿欢唱,哪个不知你在苗家里长大,今晚和化佬人同住一新房。 涛帮回米了寨上撒下…  相似文献   

9.
凉山农民有“八盼”编辑同志:在建设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凉山农民目前有“八盼”一盼农业基础地位真正得到加强。中央再三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有的农民说:“要重视农业,就要拿出实实在在的硬措施来,不能时紧时松,忽...  相似文献   

10.
陈新 《民族论坛》2003,(8):17-18
对云南丽江仰慕已久,但近日记者专程前往丽江,却是为着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就是云南丽江大研纳西古乐的发掘人、被称为音乐鬼才的宣科老先生。先生在年近六旬时因一篇反传统的论文而被英国牛津大学破格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丽江怪人的恐惧乐源说震动乐坛“有人说您老是丽江音乐鬼才,是这样吗?!”因为事先有约,虽然宣科忙得一塌糊涂,但他还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你这句话有两个错误!”记者话音未落,宣科即刻严肃地纠正道,“首先,你说我是‘丽江音乐鬼才’不正确!正确的说法应该去掉‘丽江’二字!因为音乐是人类通用的语言,宣…  相似文献   

11.
那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金黄季节里,王建林来到苗族寨子水塘村访问。苗家子弟到苗寨,自然是分外亲热。青年人找他问长问短,老年人又拉他到火塘边上“冲壳子”。他们语言无阻,感情无隔,越谈越高兴。谈到生产,就说起苗族撒种包谷,不如汉族产量高的事。老人们说:“唉!苗家生来命苦,生产永远也赶不上汉族。”王建林问大伙怎么不学习汉族的好种法?可是他们却说:“苗家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种嘛!”  相似文献   

12.
北海潮     
我们从南宁市出发,汽车在公路上疾驰,路两旁,是一种又高又细的树,年轻的司机说:“这是亮仔儿树!”亮仔儿,是方言,意思是漂亮的小伙儿。正是南国插秧时节,坦平的原野一片鹅黄嫩绿,司机说:“我们广西山多,现在十万大山、九万大山……正是满山山茶花开,可惜,这里是平原……”我并没有为看不到满山山茶花而遗憾,放眼望去,在满眼春绿的田野上,芭蕉树掩映着零零落落的村寨,荔枝树、龙眼树葱葱郁郁,间或出现的老榕树,象久经风雨的老人,正目睹人世沧桑……  相似文献   

13.
李毅  覃庆贵 《民族论坛》2013,(10):24-25
木叶声扬,一身苗服的老人抿着一片树叶“奏乐”,身后三两披挂银饰的苗族少女朗朗而歌。此音此景呈现面前,笔者深深感慨,真是苗乡待客,苗歌动人!  相似文献   

14.
乡情     
羊年新春的一天。霏霏细雨中,一群土家族农民风尘仆仆地来到湘西自治州物资局的院子里,一连迭声地说:“我们要找高队长……”一位身材矮胖,头发花白的老人应声而出,一双宽厚的大手握住了一双双与他同样粗糙的手。老人名叫高家善,湘西州物资局副局长,一个有着36年党龄的土家族老党员。这20多名农民兄弟来自保靖县昂洞乡铁厂村。一番嘘寒问暖之后,他们掏出了土家人最珍贵的贺年礼物:一叠叠雪白的糯米耙;一块块熏黄的肥腊肉;一串串深红的干辣椒。62岁的王选楚老人双眸含泪:“高队长,这都是乡亲们托我带来的。这里可有你的心血和汗水呀!”两行滚烫的热泪消然而下。高家善脑海里一幕幕浮现出在铁厂村和乡亲们度过的300多个日日夜夜…… 1990年2月,年近花甲的高家善主动要求参加农  相似文献   

15.
那天,风很大,刮得窗棂咔啦啦响,我想,医生是不会来了。自从我病后,好友就坚持要请一位七十多岁的医生来给我针灸。想到老人家是利用休息时间来登我这三十岁的人的家门,心里很不过意,偏偏第一次又赶上这么个天!到了预定时间,门敲响了,他来了,这位老人!他背挺得很直,灰色棉大衣又肥又大,戴着一顶旧皮帽子,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谁能想到这位和北京千千万万老人一样的他,就是清朝末代王公贵族的一个著名人物——郭布罗润麒先生呢!“我可是个蹩脚大夫。”他笑了,摘下帽子,脱去大衣,从那眼镜片后  相似文献   

16.
广角镜     
“世界长寿中心”:比尔卡旺巴世界上最老的“老人国”,在拉丁美洲厄瓜多尔的一个偏僻的村庄,这里被称为“世界长寿中心”。世界上活到190岁的人虽然不少,但集中在一个村庄是非常罕见的。“老人国”在比尔卡旺巴,坐落在距比尔卡旺河不远的山谷里。据统计,1974年住在村庄中的有1000人,其中80岁以上的就有72入。该村活到140岁的人有很多,目前有部分百岁或过百岁的老人仍在田间劳动。他们并没有采取什么长寿措施,而且营养不足。该村有一本“已去世的百岁老人死亡登记册”,这本登记册从1907年算起,活到140岁的老人有40多人,有一些老人活了130岁或120岁,最少的也活了100岁。据说,在这里的河水里,含有预防风湿病和降低  相似文献   

17.
西双版纳人     
老禹的傅奇—写给一个老乒从珍烟里蛾出来,披一身泉外夙沙,踏着敌人的遗体,夙驰电掣,从华北直奔到哀牢山下。神禺!神寿!到底是啥?原来是我俏的党委害韶老黯。可跟他鼓起这些傅貌,他总是笑哈哈:“没啥,吸啥,一匹老岛生就的腿,为人民跑,生毅的背,叫人民跨,党指向哪,咱就上哪,”爬淆几寸一度的陡坡,背淆几十斤的重食,手里还要搓一根校*,,鼻孔里还要哼一支歌。等到指头一碰上茶尖,这双手就象蝴蝶般飞旋震颤从失到尾双手不停,仓始至络歌声不断。啊哈!于是这高山平场,一个双一个,出现了多少神彭……一个塞错老人靓:.“公乐山来了匹神寿,是他带着我…  相似文献   

18.
“木闹”是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州的景颇族传统的、群众性的歌舞活动形式。不久前,欢乐的“木闹”又跳起来了。小伙子们挥着象征勇敢的长刀,姑娘们手拿各色手帕或扇子,老人身背织有民族图案的“筒帕”,举着盛着米酒的竹筒,从四面八方来到举行“木闹”的地点。州、县领导及兄弟民族的群众也都赶来参加,身穿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围成一个个舞圈,伴着欢快的象脚鼓点和铓锣声,边唱边舞。大家兴奋地说:“党的民族政策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9.
4月14日,我国度过了一个令人忧虑又有些尴尬的日子——11亿人口日! “中国人太多了!”除去美国参议院少数议员外,全世界都这么说。记得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节目里播过一首歌曾这样唱道:“别挤了!别挤了!别挤了!”那急切、嘶哑的呼嘁,深深震颤着国人的心。占国土面积60%的少数民族地区是不是也太挤了呢? 记者从权威人士那里获悉:我国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20.
想不到……“能到南宁参加会演,就让我高兴死了,想不到又让我到北京来演出。下了火车,我总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像做梦一样。后来,伙伴们指着天安门告诉我是真的,我高兴得直流泪,啥话也说不出来! “19日,我们接到进人民大会堂开会的通知,啊,进大会堂,想不到哟!我和好多姑娘高兴得跳哟笑哟……突然,又接到让我上主席台的通知。我,一个广西京族三岛上的姑娘,一个普通的公社社员,竟然……哎哟,想不到哟!我高兴得呀,一连三顿饭都没吃下去,头天夜里,我睁着眼睛度过的,我盼哪,盼哪……20日早晨,伙伴们就开始给我打扮了。哎哟,我们整整忙了一上午,我要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