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凉山州昭觉县位于凉山彝族文化腹心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彝族服饰传统文化兼具有彝族三大方言区特色。该县充分利用这种优势资源发展彝族服饰文化产业已经给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实际调研中,同时也发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为进一步实现彝族服饰产业化发展计划,特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古朴醇美、绚丽多姿的彝族传统服饰作为彝族优秀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彝人集体智慧和生活情趣的反映,蕴含着深刻的传统民俗观念与民族精神内涵。随着原生社会形态的瓦解,特别是近年来市场经济在当地的发展,传统服饰的商品化趋势愈加凸显,本文旨在探讨商品化与延续了千年的彝族服饰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论述彝族先民(古羌人)各部落群体服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彝族服饰的因素,认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等因素是影响彝族服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凉山地区旅游的发展有许多依托条件,而民族服饰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彝族服饰对凉山地区旅游形象具有强化作用,凉山地区旅游形象的构建离不开彝族服饰;通过彝族服饰可以加强凉山地区旅游形象的宣传.  相似文献   

5.
彝族服饰异彩纷呈,丰富多彩,地域差异性较大,但从历史来看,一些古老的服饰传统还是传承下来。彝族服饰变迁因素最主要的还是对生态环境的调适和文化接触的结果。而服饰传统传承因素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之外,重要的还有彝族文化价值观的相对稳定性,二者促成彝族服饰主要的文化要素传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明清西南地区彝族服饰文化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服饰文化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环境有不同的彝族服饰与之相适应。明代中国西南地区彝族先民罗罗服饰的共同特征:男子椎髻,摘髯,带竹笠,着短衣,披毡,跣足或着履。女子发式和头饰复杂,披毡,衣黑,着短衣,着长裙或齐膝裙,带耳饰。清代中国西南地区彝族服饰的总特征:男子椎髻,剃须缠头,披毡戴笠,短衣。女子短衣配百褶长裙或短裙(根据社会等级),服色尚青。山区或交通闭塞之处彝族多继承传统服饰特征,坝区或交通方便之处因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和渗透而产生变异。  相似文献   

7.
彝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彝族文化的载体。剖析这一符号,对于我们了解云南彝族的心理和精神特征,尤其是彝族的宗教信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云南传统彝族服饰文化的基础上,简单剖析传统彝族服饰潜在的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彝族服饰     
彝族有6,572,000余人,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各地彝族群众的服饰有所不同。四川大、小凉山的彝族服饰,本民族特点尤为浓厚。 彝族妇女穿镶边或绣花大襟右衽上衣和多褶长裙。上衣一般为浅天蓝色,衣长过腰,领  相似文献   

9.
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初探孙法鑫彝族人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服饰,保持其强烈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作为彝族文化的一种符号,一种形式载体,彝族服饰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表现了一定的等级特点,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彝族服饰的款式、色彩、装饰与纹样、面料、工艺五个方面的符号构成,从符号语义的角度分析,彝族服饰具有指示性语义和社会文化语义双重语义功能,指示着人们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的差别和季节变化,也指示着其民族标志与信仰图腾。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作为千年茶文化载体的茶艺馆成为茶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服饰是特定的职业个性和艺术个性的结合,属于茶叶经济的延伸产品。茶艺服饰应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为茶艺事业的发展增添文化竞争力,提升文化消费品味。运用4p营销理论为茶艺服饰的发展提供策略,产品开发抓住其核心文化内涵,确立准确的价值坐标、因地制宜、因茶而异、依托已有茶文化品牌实施有效的市场拓展,专业化的茶艺服饰对现代茶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解读穿越时空的艺术——凉山彝族服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民间艺术中最精彩、最耀眼的组成部分,它的完美均达到了“色彩组合之美、造型风格之美、材质图案之美、工艺制作之美、缺陷掩饰之美”。它的形成是彝族人民经历了千百年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生活等传统观念完整的和深层积淀的一种文化符号,并是凉山历史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陕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状况较差,制约着陕西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针对陕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存在的问题,从陕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行为、政策、管理体制、法制、市场体系、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环境、城市形象和开放程度等方面,加强陕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走出一条有陕西特色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彝族文化广泛渗透到彝族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彝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深刻影响着个体和社会的 发展。而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的彝族文化,对彝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屏山县积极发掘和 激活彝族文化,整合彝族文化资源,培育彝族文化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使彝族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支柱性产 业。创新彝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让彝族文化守护彝族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升彝族文化自信,带动社会经济发展,脱贫致富路 越走越宽,让农民享受到彝族文化带来的乐观感和成就感,为屏山彝区的脱贫、减贫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美、日、韩等国家在经济危机后,靠文化产业带来的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实现了向文化产业大国迈进的目标。同样,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主要表现在:金融危机刺激文化消费拉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催动科技创新助推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危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凸显文化产业优势、金融危机下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态势发生新变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推行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战略,拓展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自主创新;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等措施,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旅游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特点走向市场化的基础上,借鉴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审美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分析了湘西苗族服饰的款式特点,并根据当前我国及世界高端服装产业的特征和发展动态结合湘西服饰的特点以高端定做的市场进一步提出了湘西苗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策略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安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应定位在符合产业发展原则下,运用线性和非线性两个方面的理论。从非线性理论分析西安的资源优势集中在旅游资源、高技术人才、教育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通过线性数据论证、分析西安的产业优势、比较优势、区位优势,从而定位西安的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8.
文化生产力: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提升文化生产力,当务之急是摆正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市场规律与艺术规律的关系、高雅与低俗的关系、创造与荒诞的关系。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开辟广阔空间,构建文化创新体系,催生大批文化人才。  相似文献   

19.
厦门油画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画产业在厦门的文化产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加快发展厦门的油画产业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办事。通过对厦门油画产业的调查研究,了解它的发展过程及目前的状况;通过对油画产业的画师状况、经营模式、题材内容、造型特征的研究,认识厦门油画产业的行业特性,探寻进一步发展厦门油画产业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彝族神话《石尔俄特寻父买父记》文化积淀厚重,内涵十分丰富,是彝族民间文学中最富于诗意的珍品,世界上绝无仅有。凉山州应该科学合理地打造与石尔俄特故事相关的民俗节日、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民居建筑、工艺美术、服饰饮食等文化品牌,不断吸引外地游客来凉山旅游观光,推动凉山旅游文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