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学科的性质、分类、实现形式以及理工科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建构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点。据此,我们按照“核心课程群一主干课程群一课程群”三个层级提出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并试图依据理工科院校的办学目标、专业特色、培养方向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2.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许多工科院校的共识,但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没有按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内在规律进行整体规划和通盘的设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必须以形成"完全人格"为原则,追求人文知识的整体系统和充分均衡,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按照现实与历史的两个维度设立,确立哲学与思维、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艺术与审美、心理与健康课程模块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等六个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3.
人文素质是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阐释人文素质教育内涵、分析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课程体系,营建校园文化,加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4.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为例,从了解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入手,论证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索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使理工科高校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分析我省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的人才培养,既要注重专业技术教育,也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现实教育状况的制约,以及课程设置的现状等诸多原因,造成人文课程在高校不受重视或被大大削弱,使得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水平不容乐观。以目标模式课程论设计其人文课程体系,首先应确立课程设置的理念和目标,其次选择与组织兼具普适性与学校个性的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并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动态开放的课程评价体系。高校人文课程体系只有在观念、机制与措施的保障下,才能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7.
当代理工科高等院校受传统教育观影响,对在校大学生的人文学科教学和人文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加强理工科院校人文关怀建设是理工科院校提高对在校大学生现代化管理的中心环节。文章以理工科院校人文关怀建设为切入点,强调加强人文关怀建设对当代理工科院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田园 《南方论刊》2010,(4):68-69
在理工科院校中实现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要充分挖掘理工课中所蕴涵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营造人文环境,进行审美教育,完善思维方式,培养人文精神,使人文素质教育在理工课中得到应有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经管类院校内部,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矛盾比较突出,针对该类院校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内容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实践教学尚未模式化、系统化的现状,本文就实践教学的核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并提出仿真模拟课程子系统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许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并不乐观。探索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应从多层面、用多渠道展开.而无所不在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的作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从隐性课程与人文精神的共通性去探讨通过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即从价值目标和技术工具两个层面探讨其应然性.  相似文献   

12.
理工科专业教学应渗透伦理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就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掌握科学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正当、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造福人类、服务社会,而不是相反。在理工科专业教学中渗透伦理精神,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意识,也是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已受到高教界的广泛重视,如何才能转变思想和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以及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引向深入,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一个热点。中医院校也不例外。我国医学教育存在“人文—社会科学缺乏症”早已被公认。但在中医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中,许多专家更多围绕中西医课时比例,基础课与临床课比例展开激烈讨论;有的看到目前中医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出要培养“实用型”、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认为有没有人文素质无关紧要,要求减少社会科学类包括政治理论课和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人文社科研究是理工科院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分析了华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的重点———管理学科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理工科院校发展社科研究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面向21世纪 建立我国高师美育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正在进行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改革的工作,我们研讨建立高师美育教学体系的问题,也应该紧扣这个主题。本文联系我国当前高师美育教学的现实,拟就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师美育课程体系谈一点设想。这里所说的“高师美育课程”是指,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为目的的公共艺术、美学理论、美育理论等课程。一、高师美育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高师美育课程的目标应该服从于高师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这里从高师人才培养规格主要包含的基本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和教师职业技能三个方面,提…  相似文献   

16.
聂慧 《社会科学家》2006,(Z1):270-271
反思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现状,指出大学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教学内容与课程改革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实行课程的国际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长治医学院大二、大三、大四共29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内容设置不合理,课时不足、评价单一等问题.为此应从通识课程内容、课时、课程体系、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改革通识课程教育现状,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广西-东盟博览会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霞 《社会科学家》2007,(4):170-172
本论文立足于广西-东盟博览会口译人才的需求,对该地区普通院校英语专业本科口译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本文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广西-东盟博览会专业化高级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以技能/技巧训练为核心,以实践为主的口译人才训练方法基础上,通过整合口译课程设置体系,加强ESP课程群或口译相关课程群的建设,优化口译教学环境,以构建具有广西-东盟及"泛珠"特色的职业化口译课程体系,培养出能担任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文件翻译工作的英汉、汉英高级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条件下,重视和开发大学外语教学的得天独厚的人文教育功能,必将推动理工科院校的育人工程。大学外语教学应逐步从工具功能转变到整体培育功能,外语教学参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大学外语教学改革面临的光荣使命和应负的伟大责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工科院校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面窄等问题,提出了利用文理交融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路.构建了文理交融开放实验室的教学内容:在文科学生中开展趣味化学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实验兴趣;提高文科学生自然科学知识.为理工科学生开设选修课,并开设文科实验项目,是提高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重要途径.对文理科学生提升各自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