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今人误写繁体字时有发生,从个人自身因素以外来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汉字简化方案”带来的影响,“汉字简化方案”是单向性的为识写简化字服务的,不能对繁简字的对应关系进行充分说明,今天的人们写繁体字时如果仅根据“简化字总表”进行简单转换,极易产生错误。其次是《新华字典》等字典、词典带来的影响,现有的字典、词典其编排很多未能充分反映简体字与繁体字、异体字之间的对应关系,使用这些工具书来识写繁体字容易出错。最后是中小学校语文教育带来的影响,几十年来中小学校语文教育对繁体字的教育基本是缺失的,影响所及是几代人难以通过正规渠道接受繁体字知识及实践训练。避免繁体字书写错误,除了加强自身修养以外,解决方案相应有三:修订和完善“汉字简化方案”;改进字典、词典的编排方式;把繁体字教育纳入中小学校语文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回顾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过程中对汉字类推简化问题的考虑,阐明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新认识。文章对《通用规范汉字表》宣传过程中违背国务院批示的做法提出质疑,指出“表外字”不允许类推简化的要害是恢复繁体字。  相似文献   

3.
北青 《今日南国》2009,(8):27-27
近两年来,“要求恢复繁体字”的言论不时进入大众视野。近日,中国社科院国学研究“简化字和繁体字”主题论坛上,专家一致认为,虽然汉字简化有不如人意之处,但符合汉字演变规律;“现在要做的,是简化字的完善与优化,而非恢复繁体宇”;为更好传承繁体字中的文化信息。可提倡“识繁用简”。另据透露,新的《规范汉字表》即将发布,“全是简体字”,这是1988年以来中国社会语文生活中的大事“之最”。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批准立项研制《规范汉字表》。经过八年的研制,《通用规范汉字表》正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由于"规范汉字"这个概念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研制和听取意见的过程中,《字表》先后更名为《通用汉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定名的调整是汉字规范研制面对汉字使用实际的反映。不简单化地将繁体字和异体字作为"不规范字"看待,更体现了汉字规范观念向现实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GB13000.1字符集:汉字字序(笔画序)规范》中给出的20902个汉字的笔画数为基础,对实际语料中所用汉字(简化字)与对应的繁体字笔画数进行了统计与对比。纯粹对照的1128个繁体字与简化字平均画数的相差画数是6.69画;高频对照的3479个繁体字与简化字平均画数的相差画数是2.19画。这说明实际语料中,即使全部使用繁体字,每字的画数只多2.19画,多近30%。这些数据可以为简化字与繁体字的教学与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也可以为汉字的整理、笔形编码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汉字简化方案》成功经验,《二简》失败教训。适应信息化,全面整理汉字应当包括解决138个“电脑字”,编好对历史负责的《规范汉字表》。提出整理汉字的对象范围、方法途径及要兼顾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略谈建国以来汉字的简化和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逻辑结果。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第一次简化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为文字改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而第二次简化则归于失败,成为汉字简化史上的一次失误。在汉字的整理和规范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整理异体字、编订通用汉字和常用汉字字整理规范地名和人名用字等。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具有时代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它将部分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体现了尊重语言事实、尊重约定俗成的规范原则;坚持易学易记的“繁体字偏旁类推简化”原则,坚持汉字简化方向,不使文化教育领域和社会用字产生波动,尤其值得赞赏。当然,一二级字表中删去了的一些原通用字似还有保留的必要;总体面貌生僻的三级字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名称有点不符,字表名称似仍可再斟酌。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了《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过程中对汉字类推简化问题的考虑,阐明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新认识。文章对《通用规范汉字表》宣传过程中违背国务院批示的做法提出质疑,指出"表外字"不允许类推简化的要害是恢复繁体字。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国家语委《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在“通用”领域使用汉字必须遵守的规范。贯彻该《字表》必须澄清前一时期文化界对简化字的种种误解。朱大可所持简化字是“字母共产主义化”、“毛体字”,造成“文化断裂”的观点,以及他对某些字形的解说,对推行规范汉字有阻力作用。建议文化名人了解语言文字知识和汉字改革历史。  相似文献   

11.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存在着很多疏漏和不足。其主观原因是 :研制者对汉字整理工作的认识尚未提到应有高度 ;对异体字范围的认识还不够明确 ;整理中过分强调从俗从简 ,忽略了从“正” ;整理范围局限于铸字铜模。其客观原因是 :时间比较仓促 ;异体字整理与繁体字简化同步进行 ,影响了人们对整理工作的关注程度 ;囿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 ,未能立足于汉字信息化的高度 ;后来制订的某些规范标准又使《字表》产生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无论历史上的汉字简化还是现代汉字简化,都和传统文化传承没有必然联系,汉字简化的影响更多地存在于文化主体身上,笔画的减少仅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汉字使用主体的识字能力、写字速度和文字感受能力。汉字作为传统文化,其主体存在精英和大众的区别,通过字形直接还原文化只是少数文化精英的诉求。对汉字进行变革、简化和整理是主体作为使用者的要求,也是部分精英主体的本性要求。传统文化能否直接通过汉字顺利传承,关键在于主体的语言文字知识素养,和文字形体自身没有必要的关联。繁体字最终极的文化意义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汉字使用者的文字感受能力,但和古文字相比,这种功用又是微乎其微的。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具有时代性、规范性和实用性。它将部分异体字调整为规范字,体现了尊重语言事实、尊重约定俗成的规范原则;坚持易学易记的"繁体字偏旁类推简化"原则,坚持汉字简化方向,不使文化教育领域和社会用字产生波动,尤其值得赞赏。当然,一二级字表中删去了的一些原通用字似还有保留的必要;总体面貌生僻的三级字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名称有点不符,字表名称似仍可再斟酌。  相似文献   

14.
《汉字简化方案》和《简化字总表》公布以后,简化汉字成为我国现行法定的规范正字,并且也是为联合国所接受的国际上所承认的文字。但由于书法艺术“可以不受汉字简化的限制”,“翻印古籍和有其他特殊原因的”仍可保留繁体字,因此繁体字在少数场合还有使用的机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书法艺术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由于陈云同志的提倡古籍整理,古籍出版工作也有了新的转机,繁体字使用的场合大大增加了。从而使得繁体字扩大了影响,从视觉上使人们产生错觉,认为又要提倡繁体字了。又加上近几年  相似文献   

15.
也谈简体字     
在政治更迭、文化变迁的大叙事中,小小的文字变化最能体现大时代的风貌。古有始皇帝威权下的“书同文”,今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旨在“汉字拉丁化”的“文字简化运动”。简化字与繁体字争议的背后,是政治激进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思想交锋,或者说是中华历史文化断裂与传承的别一选择。周清泉先生关于“汉字简化方案”实施中的管见,因于当时话语权被肆意剥夺而无处表达,本刊编发该文,一是提供关于汉字简化的反思与总结,二是彰显学人发表独立见解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专家联名拯救汉字教学》(以下简称《拯救》)和《“汉字难学”否专家有新说》(以下简称《新说》)这两篇文章错误百出,破绽百出,完全不符合语言文字科学。汉字难学还是易学应该是不同文字体系之间的对比;汉字记录语言的途径、方法注定了汉字是繁难的文字体系;二文严重混淆“文字”、“语言”、“文化”、“民族魂”等一系列概念,违背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和法规,宣扬夜郎自大、盲目排外的狭隘民族心理。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语文现代化建设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对这两篇文章所宣扬的错误认识予以严肃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文字不统一、不规范,人们就难以交流思想,甚至还会产生误解。为了语言的统一、规范,我国从50年代起,即推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国务院1956年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又重新发表了《简化汉字总表》。这都是为统一祖国语言文字所采取的措施。遗憾的是:经过三、四十年的工作,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仍难尽如人意。长期以来,随便使用繁体字、异体字、旧体字以及错别字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这就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汉字本质上是记录汉语的工具,是符号。简化字不影响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传播。繁体字文化的保护不是只有通过全民使用繁体字才能做到。在简体字使用了半个世纪的今天恢复繁体字,不现实也不可能。这场繁简之争启发我们要注重对民众进行语言文字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19.
《广韵》收字宏富,释义详审。其中有许多同形异义词,查检使用时须加分辨。《广韵》之后,因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又产生了许多同形异义词。从历时对比的角度考察同形异义词及其成因,有助于正确辨析相关词语的形音义关系,指导语言文字应用和汉字简化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现行通用汉字中存在大量的异读字,这些异读字大致可以分为六类.汉字异读产生的根本原因,与汉字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关.历史音变、用汉字记录外来词、汉字简化等因素都可以导致异读字的产生.异读字的存在给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了很多不便,应该在充分总结以往审音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广泛调查、征求各方意见,对异读字进行整理和规范.建议对没有辨义作用或辨义作用很小的异读加大统读力度,取消古书中专有名词的所谓古读音,按其普通话的读音来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