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非范畴化指在某种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中典型特征的过程。网络流行语"×哥"是一种典型的非范畴化现象,其非范畴化包括三个方面:结构的非范畴化、语体的非范畴化和语义的非范畴化。"×哥"族词语中,其结构出现多样化、搭配不稳定等特征。从情感意义来看,原有的亲属称谓中的褒义、尊敬之意已经弱化,出现褒义、贬义和中性意义。"×哥"其亲属属性特征已经脱落,而且其年长的特性也不稳定,而且随着"×哥"意义的丰富,其语义的男性特征也有脱落的迹象,可以指女性,也可以指物体。  相似文献   

2.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前进的过程,范畴化和非范畴化构成了语言体系发展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非范畴化是语言进行重新范畴化的必经之路,这一过程不仅包含范畴特征消失,还包含范畴特征转移以及范畴特征盈余。范畴特征消失与范畴特征盈余是两个相反方向的运动,而范畴特征转移的结果可能是前者也可能是后者。  相似文献   

3.
非范畴化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演变机制。在汉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一把"、"一下"和"十分"等数量结构逐渐非范畴化为副词,并与数量结构的句法特征明显不同。其非范畴化的认知基础是量词和副词在概念表达上的邻近性和相似性,认知方式则是转喻和隐喻。  相似文献   

4.
7月流火,正是大大改变重新漂亮出发的时节,厌倦了姹紫嫣红的高调色彩?那不如用非常有夏季气氛的小颗粒闪粉和同样低调的哑光亮色去装点肌肤。一点点小动作,就能抓住美丽的关键词,美得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量词“个”非范畴化的表现主要有:语义的抽象与泛化;一些形态句法特征的消失;在语篇和信息组织上,功能和范畴的扩展和转移。人类认识发展与创新要求是量词“个”非范畴化的内在动力,其非范畴化的机制是类推与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6.
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有人认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关注。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收,所以有人选择高调;当然,也有另一些人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行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追逐。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在"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非范畴化与聚合关系。通过对专有名词、兼类名词、个体名词等的历时语料的观察和分析,认为专有名词聚合于该结构主要取决概念的内涵意义,或典型事件的特征意义,其适用性与语境有关;非范畴程度高,或已再范畴化的名词可聚合于该结构,名词高度形容词化;普通个体名词聚合于该结构主要受先前非范畴化现象的影响,取决于交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梳理了对语言模糊性根源的研究,分析了古典范畴理论在语言范畴化中的缺陷及其原因;根据罗什的"原型范畴"理论和泰勒的语法范畴理论,认为语法范畴具有模糊性;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提出语法范畴化的理论,剖析了语法范畴模糊性的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9.
"翻译文学"研究是一门新学科,其本体认知和学科范畴属于新的研究领域。"翻译文学"是承载着异质文化特征,是植根于本土文化语境的文学形态学。重新审视"翻译文学"的批评性研究,提出"翻译文学"研究已基本形成学界普遍承认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模式,但也存在分歧和争论。  相似文献   

10.
<正>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有人认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关注。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收,所以有人选择高调。当然,也有  相似文献   

11.
安福话有一部分词语带有高调,高调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带有高调的实词性词语一般是名词性词语,只有少数带后缀"-叽"的词语是非名词性词语。读作高调的虚词有结构助词"咯"和语气助词"嘚"、"嚯"、"噷"等。  相似文献   

12.
"弗"与"不"在古汉语中是两个极为常用的否定副词,考察二者在战国楚简中的区别和联系,语法功能上相近,只是在语用上有一定差异。从"不"和"弗"后接的语气词、前加修饰语及所处语句的句式与语境来看,二者在语用上有一定的差异:"弗"的语气较"不"强烈,"不"或与其他词组合成固定短语,或前加修饰语表达强调语气,还常用于并列、排比复句表达强烈的主观色彩。这说明"不"主要还是具有表达一般否定的功能,所以在表达强调语气时更需要其他修饰语相配合,它并不能完全代替"弗",这也正是"弗"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晚期仍能与"不"并存的主要原因。但是不可否认,"不"在使用频率和适用范围上远远大于"弗",这是承自甲骨文、金文以来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列子》在用词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有不少口语词。对“播迁”、“放生”、“附(抚)膺”、“孩抱”、“积年”、“解颜”、“居产”、“难色”、“穷毒”、“邻居”、“呻呼”、“施为”、“晓悟”、“意虑”、“稚齿”、“经涉”等16个中古时期的新兴词语进行考察,结果证明《列子》成书于东汉以降、魏晋时期。  相似文献   

14.
新词产生的途径有很多,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类推机制下,音响度等级高的语素优先获得了选择。韵腹和声调对音节的音响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韵腹、不同声调内部音响度也存在着差异。通过对大量类推机制下产生的新词的考察,发现音响度优先序列,并从社会、交际、认知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趋新)、交际的需要(趋稳)、人的需要(突显)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者”字,是结构助词“者”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轻声由于读得轻而短,所以就失去了原先的调子。普通话中的轻声是一种变调现象。普通话中由于前面字的声调不同,后边轻声的音高也有所区别。从宝鸡方言具体的语音图谱中观察分析得出:普通话四声后的轻声在宝鸡方言中音高也有所区别,大概排列的顺序为:阳平(35-24)——高;去声(51-44)——中;上声(214—53)——半低;阴平(55-21)——低。  相似文献   

17.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各大方言中的分化情况异常复杂,湘语的入声是所谓的"假入声",古入声字在湘语中的发展演变有着显著的特点.从湘语区选取了47个方言点,对今湘语入声的具体调值、调类情况,以及古入声字在今湘语中的分化做了一番探索性的调查研究,认为湘语的古入声字有三种分化形式:坚守型、中间型、四散型,并且以声母的清浊、古韵摄和今元音的长短为演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赞达仁,也称赞达勒,是歌曲、歌谣的意思,它是鄂伦春族民歌的体裁形式之一,是类似于汉族山歌、小调一类歌曲体裁的统称。从节拍节奏上看,赞达仁可分为两大体裁类型:一类是节奏较自由,字少腔长,曲调粗犷豪放,高亢嘹亮,我们称其为山歌类型赞达仁;另一类是节奏规整,字腔统一,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旋律优美动听,委婉流畅,我们称其为小调类型赞达仁。由于体裁类型不同,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特征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演唱风格和方法上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有些词语带有浓厚的方言色彩,较难索解,一些辞书也解释不确。运用现代汉语方言资料及其他典籍文献、参考有关辞书考察其中的9个词语,并探索词义的来源,可知:“抖露”有“揭示”义,“方便”有“设法”义,“拐”有“捎回来、带回来”义,“尽”是表极限的程度副词,有“最”义,“话”有“事”义,“口舌”有“发议论、说闲话”义,“能”有“将就”义,“清楚”有“完毕”义,“歪”有“躺”义。  相似文献   

20.
吐鲁番出土文书因保存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和新词新义而成为语言研究的珍贵语料。以《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例,其中的"勘责"、"庄坞"、"保知"、"即顿"等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未见,多为唐代新兴语词;而" "、"餧"等俗语词系形近而误录,"的见/的知"、"百方"则例证偏晚。正确释读这些俗语词,对于系统整理敦煌文书和深入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语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