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农村人口结构与居民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生命周期模型、家庭储蓄需求模型和家庭生育决策理论等分析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渠道,并利用2001~2009年中国农村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少儿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显著负相关,农村老年抚养比与农村居民消费率显著正相关,而农村人口性别比系数的稳健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一、人口计生工作融入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注农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既是农村改革的中心和主体,也是农村改革的目的和归宿。规模适度、素质相当、结构合理的农村人口是农村改革的必要条件。同城市相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农村养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养老是中国21世纪战略难题。中国人口80%以上在农村,农村60岁以上人口已超1亿,人口老龄化来势迅速,在农村两代人分居现象严重,农民对人口老龄化认识和准备不足。所以,必须大力开展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以城镇区域人口为重点,定量分析了农村人口流动对城镇地区人口出生性别比,以及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子女性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未流动人口、农村流入城镇人口和城镇非农村流入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均偏离了出生性别比的正常水平,农村人口流动影响了城镇地区生育性别,农村流入城镇人口相对较强的男孩偏好观念加剧了城镇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  相似文献   

5.
邹湘江  吴丹 《人口学刊》2013,35(4):70-79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提高的速度全面超越了城市,这与当前的人口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使得农村流出人口平均年龄和老年人口比例都远低于农村人口整体水平。流动人口内部在不断地"更新",年轻的流动人口不断替代年老的流动人口,从而保持较年轻的年龄结构,这种人口流动的年龄选择性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口老龄化模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在2000~2010年间,农村人口自然老化速度基本保持稳定。而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增加,其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影响从2000~2005年间的0.031岁/年增加到2006~2010年间的0.07岁/年;农村流出人口对农村人口平均年龄增加的贡献也从8.04%上升到16.91%,人口流动已成为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推动力。从人口流动的角度,需要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照料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解决如何让流动人口在城市沉淀下来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文清  韦薇 《南方人口》2004,19(4):52-56
文章以实际调查的 4 40例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数据为依据 ,分析了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的主要方式和原因 ,非正常死亡人群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特征。意在探讨建立有效机制 ,遏止不断上升的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趋势。  相似文献   

7.
增进人口健康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农村人口的健康无从保障。以人口健康为切入点,分析农村人口医疗保健的现状与需求,依据当前国情,提出从"合作"和"新型"两方面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并指出该制度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我国农村的人口计生工作之所以难以开展,最现实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的养老问题难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构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的情况下,农民明显存在养老、疾病和贫困风险。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制订近期和中长期目标,明确以社会保险作为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建立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0.
建国后,我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土地制度变迁:私有私营制,集体所有、集体使用制和集体所有、个人使用制。由于后两种土地制度产权不清晰,导致农村人口生产的外部性,激励了农村人口过快的增长,所以农村的土地制度是导致农村人口较高出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定义与内涵出发,选取流出人口比重、城镇化率、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四个指标,采用综合测评法从县域尺度对中国1 995个县(市、旗)的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ESDA-GIS等方法对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0年、2010年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指数均值分别为14.22、23.45,呈现时间上的动态大幅上升趋势,高值区主要为胡焕庸线以东区域以及黑—蒙北部,低值区集中于胡焕庸线附近、滇—藏南部以及川西地区;200014岁少儿人口比重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四个指标,采用综合测评法从县域尺度对中国1 995个县(市、旗)的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进行测度,运用核密度估计、ESDA-GIS等方法对其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0年、2010年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指数均值分别为14.22、23.45,呈现时间上的动态大幅上升趋势,高值区主要为胡焕庸线以东区域以及黑—蒙北部,低值区集中于胡焕庸线附近、滇—藏南部以及川西地区;20002010年1 892个县(市、旗)农村人口空心化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103个县(市、旗)农村人口空心化有所改善。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呈现西—东、南—北加剧的空间格局,南北向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差异大于东西向。2000年、2010年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全局Moran’s I分别为0.615 2、0.616 5,存在全局空间强自相关特征,空间集聚趋势有所加强,区域差异正逐步拉大。高—高型集聚区域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川渝地区、皖豫交接区域扩展,北部高—高型集聚趋缓,不同聚类区域农村人口空心化程度内部异质性有所加强。地方政府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就业扶持、信贷支持、宅基地使用、社会保障及教育医疗等方面多管齐下,破解农村人口空心化困局。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康芬  许改玲 《西北人口》2007,28(2):85-87,92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农村人口老龄化不仅规模大且在具体问题上也有别于城市。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农村人口流动、社会保障、人口分布、农村收入水平引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农村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潇 《人口学刊》2005,(6):23-28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农”问题是制约吉林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还有很多不和谐的方面。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条件下,分析吉林省农村人口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科学规划农村人口发展,对于加快吉林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口迁移如何影响农村贫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迁移能消除农村贫困,但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加剧农村贫困。当迁移人口向农村的人均汇款大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将消除或改善农村贫困;相反,当迁移人口的人均汇款小于迁移人口在农村的边际产出时,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当前中国农村的人口迁移在整体上是在消除农村贫困,但局部地区开始出现人口迁移恶化农村贫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流动人口与农村青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本研究利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青年流动人口健康风险评估项目的调查资料,重点揭示1524岁青年流动人口和农村青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问题。研究发现,青年流动人口与农村青年人口相比,2周患病率较高,患病后就诊比例和及时就诊比例偏低,保险覆盖率低,患病就诊的报销比例低。多因素分析表明,控制了年龄、自评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拥有情况、近一年体检情况等因素后,流动人口患病就诊的比例依然低于农村青年人口。可以认为,与农村青年人口相比,流动人口面临着更高的健康风险、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2~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农村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和失能率进行分析。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与比重将分别从2020年的9035.29万人和17.72%增至2035年的12438.23万人和33.14%。受年龄别失能风险降低和老年人口结构老化影响,农村老年人口ADL失能率将从2020年的5.76%降至2035年的4.92%。其中,男、女性老年人口失能率将分别从4.92%、6.55%降至3.79%、5.87%。农村失能老年人口呈现失能重度化和高龄化趋势。农村老年人口总失能率下降主要是年龄别失能风险降低所带来的轻度失能率快速下降的结果;中度失能率略有下降,重度失能率不断上升,中、重度失能率保持在4%左右。研究结论可为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到农村居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但究竟这一制度能否真正满足农民的需求?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医疗保障?以山东省为个案,采取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的缺失是导致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不同人口学特征(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在医疗保障意愿、需求、承受能力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农村人口医疗保障进行制度设计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廖庆  蔡婷玉 《西北人口》2010,31(1):13-16
本文对中国人口(素质)逆淘汰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的以城乡生育率的差异去考量人口的整体素质变化。人口的整体素质变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以静态的、封闭的人口观点去看待人口素质问题必然得出与事实不相符合的结论。把城镇、农村人口当作两个封闭的群体。同时忽视农村人口素质快速提升的的现实,得出的中国人口逆淘汰的结论必然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9.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关键时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进行了全国农村地区跨省流入人口的调查.本文着重分析这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并对数据的一致性做出说明.既揭示了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非典时期农村人口流动的规模和流向特点,又反映了非典对这一时期全国人口的流动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展示了我国抗击非典工作在农村地区所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重新审视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人口结构在2021—2050年间的变化趋势,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人口资源,准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七普”和历年人口相关数据为基础,以历年分孩次生育率和联合国总结的发展中国家生育模式经验来设置生育水平参数,以分不同时段的城镇化率变化模型设置农村人口迁出率参数,以分迁移原因的迁移数据模拟农村人口的迁移模式,采用经典的基于队列的人口预测方法,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规模持续下降,2035年、2050年分别降至2.04亿、1.20亿,仍存在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分布失调,将面临间断性的年龄结构断层;劳动力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到2035年将有1910万被动不婚人群,且随着时间推移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劳动力抚养负担持续增加,但2022—2028年仍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遇期。由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处理好总体上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镇与局部上农村劳动力人口年龄断层的矛盾,畅通劳动力人口双向流动的渠道,也要关注农村男性受到婚姻挤压所可能引发的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