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财务效益、资产质量、偿债风险、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状况对我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进行财务业绩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偿债风险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方面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指出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与日俱增,上市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问题,因为上市公司的业绩直接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许多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体系,选取两个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希望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评价能够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截止2010年6月,山西省辖区范围内有28家A股上市公司,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选取若干个财务指标作为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并将上市公司按其业绩状况进行排名。研究结果显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短期流动能力是决定其业绩优劣的主要因素;上市公司的业绩两极分化明显;业绩优秀的大多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公司治理结构改制的能源类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5.
节能环保产业在2015年即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因此扩大产业规模、提高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绩效是当务之急。针对这个问题,通过构建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的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对节能环保上市公司业绩进行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出色的创新和偿债能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在业绩评价中总体处于领先地位。我国节能环保上市公司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必须重视科技力量,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业绩的综合评价,从其2004年度的11个主要财务指标提取了4个主要因子,用它们代表的各公司的综合业绩,根据每家公司的最后得分进行业绩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引发的业绩评价指标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引发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进而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投资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 ,以图能够对上市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上市公司综合业绩评价已成为证券投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通过建立多元化因子模型,利用案例样本(河北省31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对样本公司的业绩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影响样本公司综合业绩的主要因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两两比较数值分配法是多目标决策方法中的一种,应用十分广泛,拟探讨一种新的应用途径———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深受广大投资者的关注,提出应用两两比较数值分配法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为投资者及其它相关方面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是依据传统的指标评价法,并以此考核上市公司的公司业绩、市场业绩和对股东的贡献。此评价是否有效?必须对公司的财务指标及评价方法依据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文章基于EVA研究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从财务和谐性角度进行验证,从而为中国证券市场评价上市公司业绩寻求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学者根据代理理论认为股权融资过多的企业未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而使企业绩效下降,而本文主要从产品市场竞争对资本结构影响这一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代理问题严重等体制和政策因素有关,但是,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也是导致企业采用低财务杠杆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这一原因而导致的财务保守行为是合理的,它是企业为避免财务风险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而采取的战略行为。  相似文献   

12.
金融资产配置是非金融类企业面临的重要经营决策之一,非金融类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与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作者以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11—2018年期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对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当年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与经营绩效之间、上年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与本年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之间都在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不同产业、不同性质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将对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产生不同影响。第一产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与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国有和非国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都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即只有适度配置金融资产,才能使其经营绩效最大化。上年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增加将显著提高国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本年的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但不会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本年的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产生显著影响;第二产业和非国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与其上年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呈倒"U"型关系,上年金融资产配置不足(过度)将使其对本年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产生补充效应(挤出效应),适度配置上年金融资产将最大化本年的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利用市场手段引导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适度配置金融资产,鼓励他们加大实物资产投资力度,缓解中国目前面临的"脱实向虚"困境;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应该基于自身产业和产权属性以及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对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的不同影响对其金融资产配置进行科学决策,认识金融资产配置不足(过度)对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的补充效应(挤出效应),配置出能使企业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最大化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和构建投资组合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不同产业、不同性质公司的资产配置行为,考察拟投资对象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是否满足企业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最大化要求,以作出有效的投资决策。文章研究结论补充和丰富了企业资产配置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不同产业政策、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规范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投资者作出正确投资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上市公司2005年年度财务报表数据,从总体盈利能力、总体增长能力、总体偿债能力、总体投资回报能力等方面,对广东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应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决策监督效率。国外有学者对影响董事会规模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目前我国学术界尚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的探讨。从公司规模、环境因素、行业性质、大股东性质、领导权结构、CEO偏好、外部压力、前期财务业绩以及董事会结构等方面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因素实证的分析显示: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规模、领导权结构以及独立董事比例直接有关;行业以及大股东性质不同的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有一定差异。研究还发现目前上市公司没有充分重视董事的社会资本及董事会的决策作用,尤其是独立董事的作用没有受到重视,董事会次级委员会的独立性较差,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先天性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行业竞争和财务绩效间关系理论模型,基于动态竞争理论,提出行业竞争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影响,并结合中国企业环境和实践进行分析。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证明,企业社会责任与滞后期财务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行业竞争度越高,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正向关系越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逐渐被中国企业所接受和重视,在中国现有的情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创业板为高新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创业板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为了探寻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3年以来湖南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对湖南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湖南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发展趋势良好,但是还存在优势不明显,总量较小,贡献不足的问题,建议通过公司内部调整与政府外部辅助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我国医药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结合该行业的特点及相关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选取了我国医药制造行业2015—2019年深沪股市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探究该行业社会责任承担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医药制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有利于其财务绩效的提高;(2)医药制造企业社会责任承担对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滞后性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文章提出了对政府、行业以及公司三个层面的针对性建议,以帮助医药制造行业相关企业理清社会责任承担与财务绩效两者的关系,激励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促进医药制造行业更好地进行可持续性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环保产业的发展。当前,中国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营改增”改革后矛盾更加突出。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政和政绩考核的双重压力,可能会采取压低环保商品的购买价格从而减轻财政负担的做法。基于环保类上市公司2009—2017年的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连续型DID方法,研究地方财政压力对环保类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压力上升对环保类上市公司业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营改增”改革使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剧,进而对环保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为促进中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央政府可以强化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约束,加快建立完善的地方税收体系,加强对环保类企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有的财务预警研究大部分仅限于对上市公司是否会陷入ST来建立预测模型,缺少对公司陷入ST后财务状况预测的进一步研究。应着眼于为上市公司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建立ST前和ST后两阶段的预测模型,即把正常公司是否会转为ST公司作为模型预测的第一阶段,把ST公司是否会暂停上市作为模型预测的第二阶段,可选取包括现金流量指标在内的五种财务指标,以纺织行业为例进行分行业的实证研究,建立纺织行业两阶段的单变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模型在两个阶段都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