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波 《老友》2013,(3):41-41
“我们是冬泳队员,活跃在秀江河畔,风霜雨雪无-所惧.春夏秋冬不间断……”每当我哼唱起《宜春市冬泳队员之歌》的时候,每当我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仰望着蓝天白云,体味着毛主席“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壮阔意境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我的老伴,是她鼓励和支持我参加冬泳。  相似文献   

2.
    
有一件事情搁在心里,堵得慌有一天,一个叫凌的女孩很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明天我爸爸就要回来了!”她爸爸在深圳打工,很少回家。“你来我家玩好吗?”我摸着她的头问:“想爸爸吗?”她很用力地点点头说:“当然想啦,爸爸一年才回来几次,我天天都梦见他。爸爸很爱我,每次回来都一直亲我,给我带好多玩具。”接着她开始  相似文献   

3.
微博绑匪     
马伯庸 《21世纪》2012,(8):80-80
我有一个朋友,她本来是个亲切和善的人,说话慢条斯理。可最近一年多来,她整个人变了,变得很焦躁,说话急吼吼的,一点耐心也没有。我问她到底遭遇了什么天灾人祸,她长叹一声,把手机一晃:“还不是因为它。”“乔布斯?”“什么呀!我是说微博!”  相似文献   

4.
《红烛集》(“红烛奖”小说征文获奖作品选)即将出版了,祖国的文学园地里又多了一支小花,尽管她还显得稚嫩一些,却也有她自己独特的姿色,独特的馨香,相信读者们会喜欢她的。我这样说,到不是因为我是“红烛奖”小说征文活动的执行编辑,便斗胆在这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而是她的确有她的独特之处。我是亲眼目睹这支小花从播种、发芽到生长,开花的。她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人为她培土、浇灌啊!在她的身上;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汗水啊!读者如果有兴趣了解她的“身世”,我很乐意将我听知道的情况“慷慨解囊”。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失恋的人在公园哭泣。这时,一位哲学家走来轻声地问她说:“你怎么啦?为何哭得如此伤心?”失恋的人回答说:”呜……我好难过,为何他要离我而去?”不料这位哲学家却哈哈大笑,并说:“你真笨。”失恋的人便很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我失恋了,已经很难过,你不安慰我  相似文献   

6.
在旧金山熙熙攘攘的唐人街上,少年导游格洛丽亚·陈站在街角,讲述着他们这代人称为“C街”的这个社区的原始历史。她指着附近的一所小学,略显退缩地解释说,学校是19世纪80年代建立的,当时叫“东方学校”。在那个年代,许多旧金山人不愿让子女与“亚洲人和蒙古人”来往,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身上有脏病。她说:“我很不安,这让我感到沮丧。我是亚裔。我很干净。我很讲卫生。他们怎么会忽略了这一点呢?”17岁的陈每周三次带领游客在唐人街做90分钟的观光游。她和其他华裔美国少年并肩工作,让游客们了解唐人街的另一段历史——讲述她的祖先150年前…  相似文献   

7.
留给明天     
“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高二快结束的时候,我和她不幸被歌德老人言中,“钟情”得厉害,“怀春”得一塌糊涂。我们间的“红线”是文学。校文学社的小报把我的文章和她的诗歌登在了一起,同为社员的我和她便在互评作品的时候有了较深的印象。她的诗清纯且有些朦胧,我的散文热烈奔放。经过一段时间的“切磋”与“碰撞”,我终于有感觉了,我有些喜欢她了。我很内向,又很胆小,不敢去她的教室解决秋水之盼,便心如长草般等待每周一次的文学社活动。我发现,她似乎对我也颇有好感。文学社20多位“文学家”,女才子占了一多半,她却偏偏坐在我…  相似文献   

8.
澶滨 《社区》2005,(24):50-50
“国庆”学校放假7天,女友突然提出来,要和我一起回老家,见一见我的父母,我顿时变得惶恐不安。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告诉女友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但看到头一次出远门的她是那样的意趣盎然,又不忍心扫了她的兴致。经过一夜颠簸,火车停在达州。我们又转乘汽车,坐了6个多小时,才回到我的家乡,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城。此时,灰头土脸的女友已经累极了,靠在我身上,勉强笑了笑,问“:咱们到家了吧?”我不敢看她的眼睛,嗫嚅着“:不,还要转车。”女友很奇怪:“你的父母不是在县委工作吗?”“可是……可是……”我的脸烫得很厉害,“他们…  相似文献   

9.
感触美丽     
《阅读与作文》2009,(7):25-25,27
有时,我会问朋友(非盲人)的所见所闻。最近,一位与我很要好的朋友来看我。她刚从树林散步回来。于是,我问她在树林里都看见了什么。她说:“没看到什么特别的。”我很早就相信:有眼睛的人往往看不到什么东西,要不是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或许会感到很吃惊。  相似文献   

10.
事功夜静悄悄的,仰望天上的星点,不久便进入梦乡……大雨下了三天三夜,我独自蜷缩一团,正在盼望着阳光与温暖,还有明朗的天空。“丁冬、丁冬……”一阵急促的门铃声传入耳中,我去开了门,一个身体扁圆形、衣衫破烂的老婆婆站在我家门前。她见了我,用她沙哑的嗓子哀求道:“孩子,救救我吧!”我觉得很奇怪,便问她:“你是谁呀?怎么我没见过你?”“我,我是你们人类的母亲——地球呀!”“地球,就是那个长满碧绿的草,头戴鲜红的花儿的人,她有两只水汪汪的眼睛,可你像吗?”我又问她。那位老婆婆就哭了起来,她边哭边说:“是的,以前我是很美丽的,我的身…  相似文献   

11.
一、引论关于明史中佛郎机与拂菻的地理位置,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历来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有两种: 其一,如张维华先生言:“再吾国史内,有‘拂菻’一国,今人考之,均言为佛郎机之转音”。张星烺先生也认为:“时南洋各地波斯阿拉伯人甚多,称西方欧洲人为佛郎机(Franks),即唐代之拂菻,明代即指葡萄牙人”。按照他们的说法,佛郎机和拂菻都是  相似文献   

12.
2003年7月16日我想,出国的体验在某种程度上道听途说总是不很多出国的人那就是在而自以为万无一失的心理出国前听前辈们说,利兹市中心有不少地晚上出去最好成帮结这种“危险论”在经过多次道听途曾经在网上认识一个国内的学妹要来英国,出国的前一个星期她给我打电话,让我无论如何也要去机场接她,原因是她听说利兹晚上很危险,她的父母也颇为担心。我告诉她事实并非如此可怕,我可以在她到达之后帮她电话预定一辆出租车带她直接到学校。她竟然诚惶诚恐地回答:“我听说那里的出租车司机都是印巴人,不是说他们很危险吗?”我想八成是那些前辈们“…  相似文献   

13.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副总裁、著名华裔企业家杨雪兰女士回国探亲了。她到北京的第三天晚上,电话铃响,“喂!是大绶吗?我是杨雪兰。”我很惊讶,只在机场见了一面,她就记住了我的名字。“现在已经十点多了,打扰您休息了,很抱歉,我有一件事麻烦您……”她还真客气。 几天后,我们在中国大酒店等着采访她。她的日程安排得很紧,这不,又会见文化部部长去了。门开了,她急匆匆地走进来,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回来晚了,让你们久等了!堵车,实在没办法。”和我们握手时,手握得很紧,并无半点女士惯用的敷衍。她给人的感觉是自信、干练和诚恳。采访开始了,她的普通话讲得不流利,有时想不出准确的词语来表达,幸亏有一位“通用”公司的特级工程师当翻译。我们知道她会说上  相似文献   

14.
多少人为彩铃狂老同学好久没有联系了,一个手机号码拨过去,惊出一声冷汗:“喂,你要找的人欠了我的赌债,现在已经被我扣押了,你赶快拿钱来赎,不许报警,不然就等着帮她收尸吧!不相信?好,你等着,我让她来跟你说话……”我还没完全反应过来,手机那头传来了朋友坏坏的笑声:“老同学,我刚换的铃声够炫吧!”电话这头的我呵呵一顿傻笑:唉,又中了彩铃的道了。  相似文献   

15.
土豆皇后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相貌平平,非常爱笑,而且笑起来特有感染力。只要她一笑,你准会被传染,跟着哈哈大笑起来。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特爱吃土豆。一次课后,我和前排的同学玩脑筋急转弯,问道:“理发师最讨厌谁?”这个答案很简单,不就是光头嘛。可前面的同学爱开玩笑,偏说个“秃头”,按他的方言发音,简直就是在说“土豆”。这下不得  相似文献   

16.
我行,我可以     
王芳是个很自信的人,她说“在工作的10年中,我就是朝着自己的强项——管理岗位不断迈进、提升的。”王芳是个很明智的人,她说:“一个人一生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就可以了。”王芳又是个很谦逊的人,她说:“成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和市团代会代表,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相似文献   

17.
我家小女儿今年刚刚5岁,却时常冒出一些古怪的想法。一次她对我说:“妈妈,我不想长大。”我听后感到很吃惊,因为我小时候天天盼着长大,长大后就可以不受大人的约束,就有更多的自由。看着她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我疑惑地问:“为什么?”稚嫩的声音答道:“因为人长大了会死的。”她的回答更让我吃惊:没想到她小小的脑袋瓜里会思考“生、死”的问题。而且还挺惧怕死亡。  相似文献   

18.
苏眉 《人生与伴侣》2007,(10):28-28
心里头把她越藏越深,以至于日日思念、夜夜做梦都解不了渴,你不得已面临约她出来这道坎儿。一个人若在心里喜欢上另一个人,是会胆怯的,即使一句淡淡的“咱俩一起吃顿饭吧”,从心里到嘴边,也要历经百般折磨与勇气。然后,你等她回答,心里犹如千万只小兔在跳。你面临的回答无非是“下次再说”或者“好”,前者很可能让你心情沮丧,后者很可能让你欣喜万分。  相似文献   

19.
我在德国留学期间,遇到了不少外国朋友。因为在德国大学求学的外国留学生比例在6%以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学生满眼皆是,成了大学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美国姑娘丽萨有人敲门,我打开门,见一位陌生的姑娘站在门口,她有一副年轻的、生动的面孔,一笑起来很甜,短发、T恤、牛仔、旅游鞋,随意又入时的打扮。她热情地伸出手自我介绍说:“你好。我刚搬来,美国人,丽萨,住在最头那间屋子。”我高兴地握住她的手:“你好,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她问:“这楼道里怎么没人?我刚才把所有的门都敲过了,只有你住这?”我说:“不,都有人住,不过现在是假期,别人…  相似文献   

20.
生日礼物     
周学君 《新少年》2011,(1):44-45
班里的王一达很活泼,也很顽皮,人送他外号“王一淘”。这天,他一开口和林平平说话,林平平就愣住了。她问:“你说什么?”王一边又说了一遍,林平平说:“我的11岁生日,你记着呢?你干吗记着呀,跟你有什么关系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