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的质量与效益密切相关。以传统的二元结构的农业生产转向三元结构的农业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建设新农村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面临的重大挑战。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农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在理论上探讨了种植业三元结构与高效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相关性和内在规律性,然后以黑龙江省安达市在“十五”期间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例,进一步说明了三元结构在调整农业结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资金由无偿拨付改为实行部分有偿拨付、定期收回、周转使用的办法,是财政部门运用经济手段管理支农资金的一项重要改革。实行这一办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受援者加强核算和经营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逐步建立一笔强大的支农基金,缓解农业资金供需矛盾,促进农业生产协调发展;促进财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更新观念,改变作风,使财政支农工作由“供给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陕西省绥德县无定河北岸的辛店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辛店沟),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治黄基层单位,从1952年建立以来就是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绥德治理监督局)水保科研、试验示范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展示窗口。70余年来,绥德治理监督局持续开展水土流失规律观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水土保持效益等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进行了600多项专题的试验研究,取得了130多项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指出:“积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供销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一、重新认识供销社的服务功能随着农村的深化改革,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农业商品生产得到发展。但分户经  相似文献   

5.
<正> “科技兴农”是最终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选择“科技兴农”战略绝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基本国策。从实践来看,试图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驱动效应,不能停留在口号农业、口号科技上,必须在强化农业技术进步机制上着  相似文献   

6.
广州要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就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逐步发展生态型的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以及促进“三高”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综合的效益,从而使农业得以持续发展。 一、当前广州市农业在资源与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有可为●周密农业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应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而竞争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强化服务“固本求新”、培植新的业务经营和效益增长点,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如何“固本求新”,支持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失为农业银行在农村信贷投向...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三田图书馆情报学会1980年年刊》报道,在日本,有人进行了这样一项调查:把世界上1976年出版的5,000种主要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杂志收集起来,然后将在这些杂志中发表文章的作者姓名编成一本《科学家人名录》。这本书中。收进了世界上160多个国家的35万名科学家的姓名(包括国籍、工作单位)。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农业发展道路。分析和比较毛泽东、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对于今天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农业发展的地位:从毛泽东的“农业是基础产业”到邓小平的“农业是根本” 在农业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上,毛泽东、邓小平一脉相承,都深刻地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在整个社会进步中的…  相似文献   

10.
陕西果业的品牌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克西  任燕 《唐都学刊》2006,22(1):73-79
作为陕西特色农业三大鼎足之一的陕西果业,其效益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之一是品牌建设滞后。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普遍淡漠,品牌建设基础薄弱,主体虚位以及策略失当等是品牌建设的主要问题。目前陕西果业品牌建设应当选择的措施和策略是:果业生产应瞄准区域定位,做精做强,走专业化之路,改变“小而全”,“大而弱”的现状;积极发展各生产经营者的自有品牌,重点发展产地品牌;全面实施优果工程,提升果品质量;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改变品牌建设主体虚位的局面;积极做好果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及维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杨蓓 《学术交流》2006,(6):112-1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的主要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绿色农业正向着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目前的问题是: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总量,但产出效益却没有与之同步。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企业规模还不大,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市场意识不够强,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树立科技意识,在黑龙江省绿色农业发展中实施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2.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一项艰巨任务。“生产资料人格化”的理论 ,既不姓“资” ,也不姓“社” ,它是“中性”理论。公有制也可以实现生产资料“人格化” ,这为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 ,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了解决这个难点 ,可通过“正结合”与“反结合”的方法。“正结合”就是直接拥有产权或使用权 ,通过经营使用 ,直接获得效益和报酬。“反结合”则是通过行使监督权、建议权间接创造效益 ,获得报酬。有了这种方法 ,企业承包制有望“起死回生”。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也应向“人格化”推进。国企经营管理部门和监事会人员签订监督合同 ,二者形成制约关系。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机制会最终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论公法农协:“三位一体”农村合作协会的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 《太平洋学报》2009,(12):38-46
公法农协在国内是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为此要区分大农与小农,探索合作组织在不同经济基础上的发展路径,典型表现为欧美模式和东亚模式,亦即专业合作社与综合农协。不仅“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路线日益蚕食或鲸吞农民的利益;简单照搬欧美农业资本家之间的合作模式也不能适应小农社会的基本国情。对于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困境,可以采用“大户吃小户”与“小户吃大户”的独到方式概括。关于综合农协的公法地位,在新型大规模综合性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中,农民未必是自发的,但应该是自愿的;农民可能是被动的,但不能是被迫的。至于“民办”、“民管”更不能作狭隘理解,而“民受益”则是需要始终坚持的。最后提出“三位一体”、“条块交融”的农村合作协会十项立法建议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淑莲 《探求》2004,(1):54-56,30
支持农业发展是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内容,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近年来,广州财政支农资金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加大投入、明确重点、强化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效益。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工业化以其独一无二的效益和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跃而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之中。理解日本工业化的成功,考察其在工业化各个阶段所采取的不同的农业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一、工业化第一阶段的农业政策明治维新至1900年是日本工业化的第一阶段,即初级进口替代阶段。这一阶段农业政策的主题是“农业挤压”。明治初期的日本,现代科学尚不普及,高度技术很难运用于企业,而且因为资本不  相似文献   

16.
社会诚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依靠社会个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以制度创新打造诚信政府,促进行政方式由“政府主体模式”向“政府支持模式”转变,加强服务于诚信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7.
60年代中期,印度在粮食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开始实施一项旨在实现粮食自给的农业新战略——“绿色革命”。本文拟对绿色革命后印度农业的发展成就、发展水平、制约因素及政府的发展战略予以探讨和分析。一、绿色革命后农业的发展成就和当前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探求》2006,(6)
近年来,番禺区以建设广州市现代化新中心城区为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确立了“稳一产、优二产、促三产”的发展思路,坚持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综合实力。农业按照“稳粮、减蔗、控蕉、增菜、扩花、优鱼、调牧”的思路调整生产结构,培育花卉、蔬菜和水产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向产业化、机械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工业确立了“优二进三,内优外联,突出重点,建设先进工业强区”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工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继作出了关于发展“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决定。最近,我们围绕如何加快我省“一优两高”农业发展问题,在嘉兴、湖州、宁波、台州等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一、发展“一优两高”是农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一优两高”农业的提出,来自于农村改革的实践,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规律的新认识。80年代中期,我省连续四年取得粮食丰收,出现了粮食低水平相对过剩,在此情况下,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油、茧、鱼、果、蔬、肉等全面增长;农村劳力向二、三产业大量转移,农村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农  相似文献   

20.
60年代中 ,美国社会学者A·英格尔斯和O·史密斯主持了一项有关个人现代性测量的大型跨国研究 ,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人的现代化》一书中 ,对发生在孟加拉国的“库米拉实验”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库米拉实验”是1959年从艾克特·哈米德·卡汗博士在库米拉创立巴基斯坦农业发展学院开始的 ,其目的是想对以往东巴基斯坦不能实现高速农业发展的失败历史作一次挑战。卡汗博士这一计划的重要原则是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 ,符合他们的愿望和更密切地同他们一起工作。由于卡汗博士的努力 ,使得学院的活动、农业合作社运动和与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