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思广 《南都学坛》2010,30(4):48-52
当代战争小说主要通过三种模式揭示战争中人性的象征意蕴,即:氛围象征、寓言象征与类比性象征。在氛围象征中,作家们常以特定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契合人物的心理感应,象征人物命运,或以自然环境的变化烘托人物精神,表现时代风貌,营造象征氛围,使其与作品的总意蕴相勾连,成为作家表现战争中人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寓言象征中,作家们常以一个假托的或者看似怪诞的外部故事直指哲理内涵,并使这一哲理内涵构成作品的主旨且具有象征意蕴;在类比性象征中,作家们常以象征体与象征意义之间具有类比性的联想关系,隐喻或象征某种精神意蕴。抒情风貌是伴随着小说诗化而同时出现的艺术特征,作者通过诗意的抒发传达出人的心灵美、道德美、理想美与情感美,在淡雅的诗情画意中流溢出美的情愫、美的意境,呈现出一种虽单纯却充满着诗情美的抒情风貌,为战争诗化小说营建了别样的风情。  相似文献   

2.
论延安战争小说与苏联战争小说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的创作观和历史背景,使延安战争小说和苏联战争小说有明显的内在精神联系,两国作家均按战争的逻辑层次来表现战争,有意将战争浪漫化,尽量避免对战争残酷性展示,缺乏对战争悲剧性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从最初弱小的莫斯科大公国发展到现今的庞然大物,是伴随着数不清的战火硝烟的,而在这些战争中,俄罗斯的军事作战样式也在不停地发生着改变,不断适应着新的世界政治变化和军事变革。1994年和1999年爆发的两次车臣战争让俄罗斯看到了自己军事上滞后,这使得俄罗斯决心改变自己的军事作战样式。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对战争题材情有独钟。基于作家特有的人生经验、现实感受、思想观念和美学倾向,他们对于战争的描绘与开掘别开生面。和现实主义小说对战争的表现不同,在黑色幽默小说的世界里,战争被赋予了更为荒诞的色彩和更接近存在本质的寓意。《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其中的典范之作,从小说内容与形式的处理手法和主题立意的表达上,均凸现出这一流派独特的风格、观念。战争在该小说中通过作战部队里形形色色癫狂古怪的人物以及各种匪夷所思的离奇事件,呈现出遍布混乱与疯狂的奇异景象 而透过对掩盖在谎言与制度之下的恐怖与荒谬的揭示,战争的无理性与无意义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5.
以文化和思维的视角比较分析经典军事理论对信息化战争的适用性,认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指导信息化时代的动能战争较为适用,而我国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子主张通过情报、欺诈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更适合于未来网络化的战争形态。面对信息化的战争形态,应以孙子和克劳塞维茨相结合的思想,来指挥未来信息化作战的非动能与动能战争。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苏关系的演变与苏德战争有着紧密的联系.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由于苏联极需避免两线战争,全力西顾,日本亦有避免转入可能发生的苏德战争以确保南进之暂时考虑,两国通过谈判缔约使关系得到了改善.苏德战争形势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待机北进的计划,日苏关系虽受到动摇却未陷入破裂.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导致日本在日苏关系中陷入被动的外交地位,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7.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是苏联军事文学发展的新阶段,即所谓战争题材文学的“第二浪潮”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全景文学”的兴起。70年代中期,苏联的战争题材作品出现了新趋向,有了新发展。邦达列夫,巴克拉诺夫,贝科夫,瓦西里耶夫等是当代苏联军事文学中风靡一时的“战壕真实派”作家,他们都参加过反法西斯战争,被称为“前线一代”或“尉官作家”。邦达列夫曾经说过:“有这样一些作家,他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其深刻地推动着战争的变革,引起传统作战手段和方式的改变。伴随高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而出现的武器的“慈化”、平民与战士界限的模糊以及超限组合战法的应用,都对传统战争伦理提出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高技术战争所引发伦理问题的阐述,尝试从战争行为伦理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当代战争小说表现战争生活中人与人的冲突主要是民族大义、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为轻是其原则,个别作品虽有出入但从未丧失民族的底线,这是由民族观念所决定的。革命战争小说和南线战争小说处理革命、国家与个人三者利益时,虽也遵循上述普遍原则,但已开始思考其悲剧性内涵。这是战争小说表现这类冲突的新质,预示出战争小说的新趋向。在处理方式上,"联系比衬"与"人物聚焦"是20世纪80年代后战争小说处理战争环境下人与人冲突的两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在美国的干预下,日本政府逐渐逃脱侵华战争的赔款。日本政府能够逃脱侵华战争赔款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美苏冷战形势的发展是日本政府逃脱侵华战争条款的根本原因,中国内战的发生使日本政府在赔偿问题上有了可乘之机,苏联对日作战后对中国东北的掠夺成为中国对日索赔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战争文化心理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积淀,是中国历史发展之必然,即战争观念、战争意识占据文化心理的主导位置,从而使战争特征超越其他文化心理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其形成是内因与外因结合的产物.沙汀和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体现的二元对立,与小说的语言、结构、选材上体现的目的指向性,均流露出战争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三国演义》可说是一部"全景性军事文学作品"。战争描写在两部作品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将《左传》和《三国演义》放在一个平台上,以两部作品中的一些重要战役为例证,对二者的战争描写进行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手法上很多方面不仅很好的继承了《左传》,而且有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13.
在浩浩荡荡的苏联战争文学潮流中,作为战争小说新浪潮代表人物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其作品以其独特的神韵、感人的面貌、浓郁的抒情吸引着广大读者,发射出熠熠的光彩。在战争文学的领域中占有特殊的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爆发的几场大规模战争中 ,私营军事企业通过外包的方式参与战争 ,其作用越来越大。军事外包既是美国政府政策主导的结果 ,也是现代战争的客观需要。军事外包有力地支持了美国的全球战略 ,在战场上给予美军以可靠的保障 ,并促进了美国企业对当地经济的渗透。军事外包促进了私营军事企业的膨胀 ,催生了战争经济 ,也增加了战争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亮剑》这部军事小说在近几年乃至建国以后的军事小说创作中不能说是最好的,但起码可以说是特色独具的。笔者认为,《亮剑》在英雄形象塑造和战争描写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塑造了李云龙这个魅力独具、不畏对手的新的英雄形象。初步走出了军事文学中战争与人物不能兼顾的困境并表现了战争本身的偶然性和复杂化。笔者试就《亮剑》中的战争描写艺术做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英国文学领域,许多小说家以战争为题材,探及当代战争背后的政治、社会、文化、心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小说家(如塞巴斯蒂安·福克斯、派特·巴克、杰克·希金斯等)通过对战争历史的深入剖析与重构,呈现了一个个生动的战争历史空间。本文在左伦空间叙事理论观照下,从地形空间、时空体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分别探讨当代英国战争小说中战争历史叙事的重构、战争灰色地带的书写和创作这些战争小说的小说家们的叙事伦理,力图呈现多维、立体的当代英国战争小说的叙事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7.
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中国与美国两个大国在各自境外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美国作为战后的超级大国,具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和实力,但同时又要面对与苏联的对抗。这场战争中,从美国决策的角度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美国从始至终都站在全球与苏联对抗的高度和角度对战争进行判断,战争决策中都贯穿着美国冷战的宏观战略指导思想,即遏制苏联,中心在欧洲,不能在东亚耗费过多国力。本文从美国对朝鲜战争性质的界定以及在战争过程中的决策两方面来对此特点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必然引起传统作战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催生数字化战争。现代数字化战争中,平民与战士界线模糊、面对面的格斗变成游戏和战斗无人化趋势的特点,以及数字技术的双刃剑性质,必然引起国防伦理精神的嬗变。制导数字化战争的新的国防伦理精神要在全民国防观念、国防爱国主义、国防英雄主义和国防人道主义等方面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9.
心理战略的运用是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法宝之一,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在作战方式、手段、攻击对象、目标、运用范围等方面开创了心理作战的新篇章,将对未来高技术战争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汉末三国时期,巢湖区域成为魏吴双方争夺要地,而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区域战争的进程与结果。巢湖区域水网密布,湖泊广阔,有濡须水沟通长江,这直接决定了该区域以水战为主的作战方式。巢湖水系整体处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又间接影响了魏吴双方作战的时机。此外,巢湖湖区周边的地理地质条件,也在不同程度上作用于魏吴双方战争的决策部署及军事重镇的迁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