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商品经济,从最抽象的层次上讲,就是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交换经济。人类对商品和商品经济的认识就是从商品交换开始的。离开交换,商品、商品经济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交换关系的总和便是市场。马克思曾说:“生产劳动的分工,使它们各自的产品互相变成商品,互相成为等价物,使它们互相成为市场。”(《资本论》第3卷,第718页)列宁也说:“哪里有社会分工,哪里就有市场。”(《列宁全集》第1卷,第83页)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中,市场从来就是和商品经济联系在一起的。但这并不是说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发达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近半年来,“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争论格外热闹。综合起来,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一、关于市场经济问题1.什么是市场经济一种意见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其理由是,作为商品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只有在市场上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经济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市场,因而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一种意见认为,市场经济就是现代化的商品经济,或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因为市场经济即  相似文献   

3.
1.几乎所有关于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都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但是,商品经济可以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古典商品经济”、“近代商品经济”、“现代商品经济”等类型。要科学地把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就要回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什么类型的商品经济”这个根本问题。2.这些类型的商品经济都受制于价值规律,这是其共性。然而又有其区别,这就是:(1)简单商品经济的生产力性质以个体手工劳动为主,古典型以劳动密集型为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商品?这仍然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迫切需要统一认识、并明确加以解决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一文中,恩格斯指出:“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开始,即从产品由个别人或原始公社相互交换的时刻开始。进入交换的产品是商品。……马克思第一次揭示出它对于整个经济学的意义。”①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学界却流行着“商品生产的产品就是商品,因而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是与商品生产相关联的历史范畴”这种商品观。这就否定了“进入交换的产品是商品,因而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是与交换相关联的历史范畴”这种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观。在我们面前摆着两种根本不同的商品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商品观,以指导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同发展商品经济之所以是统一的,是由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决定的。 首先,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性,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客观存在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为社会有了分工,产品交换才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学术月刊》1981年第三期刊登了蒋明同志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质疑》一文。文中有一注说:“严格说来,列宁连国家用来交换农产品的工业品也不认为是商品。列宁说:‘必须特别重视商品交换问题(包括产品交换在内,因为用来交换农民粮食的国家产品,即社会主义工厂的产品,已不是政治经济学上的商品,决不单纯是商品,已不是商品,已不成其为商品)。’”这段话是一九二一年五月,列宁在《劳动国防委员会给各地方苏维埃机关的指令》中说的。作者试图用以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讲与商品经济是相排斥的。作者的观点正确与否,这里不  相似文献   

7.
一个时期以来,有些讨论经济改革和分析新的经济现象的文章中,流行着一种观点: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实际上是无法实行的.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分配,只通过商品等价交换就可以实现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也通行商品等价交换的“等量劳动相交换”,按劳分配的“等量劳动相交换”是行不通也不必要的.理由是什么呢?有的文章中说:“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指什么,指活劳动吗?活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就是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以研究发达“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为客体的。马克思在《资本论》和有关著作中广泛使用了“市场经济”的同义词,如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经济、货币经济等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商品关系的认识。我们已经不仅必要而且可能用一种新的眼光,从一个较前人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范围来重新认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作用。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个研究商品经济的新角度。一、商品交换的机制首先要考察一下,商品交换是怎样的一种交换。马克思已经证明: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不同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这种交换不同于其他性质的交换,它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在实际的交换中,只有当商品符合特定的条件,商品才是可交换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相似文献   

10.
<正>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经济活动形式,在这种社会经济活动形式中,商品生产者的经济活动目的只有借助于市场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就直接地关联在一起。所谓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由商品市场的供求变化  相似文献   

11.
骆耕漠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不是商品经济或不存在商品价值关系;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交换,工农之间的交换,都不是商品交换。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已经全面消亡的观点。骆耕漠是从以下基本观点出发的:“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一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采取商品、货币形式,通过市场而运转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辐射,就是某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向外销售商品、转移资金、扩散技术乃至传播信息等活动。商品经济辐射的辐射力,就是某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凭藉内在经济能量(物力、财力、人力)向外扩散的能力。这种辐射力的大小,具体表现为辐射范围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质的高低、量的多少和影响的强弱等等。正如热核反应产生核辐射一样,不分古今中外,只要存在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活动,尽管其性质和水平不同,就必然产生商品经济辐射。而且商品经济愈发达,商品经济能量愈强。商品经济辐射的辐射力就愈强,辐射面就愈广。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漫长的小商品经济阶段,尽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小商品经济的辐射仍然存在,并且总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与日俱增。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迄今发展的最高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辐射,也是迄今商品经济辐射面最广、辐射力最强的商品经济辐射。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就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①“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3.
(一)就本义讲,市场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这是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称谓,商品生产是为卖而进行的生产,为市场生产。市场是处于流通领域中的商品,是放在货栈上的商品,等待出卖的商品。有人说商品经济是不发达的商品生产,市场经济是指发达的商品生产。其实,如果不是产品交换,即使是初期的商品交换  相似文献   

14.
骆耕漠同志为了宣扬他的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已经消亡的观点,在所谓对经典作家所说的商品价值关系“展开严密的科学讨论”的幌子下,对商品经济提出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定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私有的个别劳动对社会总劳动的关系,只能‘经过市场’,采取自发的交换方式来体现,其结果必然表现为生产物之间的神秘的价值关系。”他从这个独特的定义出发,去区分什么是商品交换,什么是非商品性交换,去探索“商品  相似文献   

15.
商品价格,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人们的盘中餐、身上衣、炉内火,哪一件不和价格直接相关呢?茶余饭后,街头巷角,何时何地不在谈论价格的涨落呢?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当然也是经济工作最迫切的问题。我国正在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价格体系的改革。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价格回到交换中去”,恢复其商品价值形态的本来面貌。 一、商品价格“是一经串的交换”的结果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货币关系长期发展的结果。价格只能在交换中形成,而不能在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中形成,这是一个自明的道理。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商品交换是重复亿万次的活动。消费者走向市场,头脑中大体上己经有一个习惯价格,售卖自己的商品,大体上也只能接受这种公认价格。这种公认价格,正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意识,就是人们反映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及其规律性的一系列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它是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和派生的,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必需的,因而应予以大力提倡和鼓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意识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范围也相当广泛。其基本精神就是以积极进取和现代化的科学态度和方式来从事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经营,从而正确利用价值规律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它既包括高层次的部分,也包括低层次的部分。高层次的部分即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念。这部分依据其与经济基础联系程度的不  相似文献   

17.
市场是商品进行交换的一种场所,一种方式。我国还需要市场调节的根源在手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它是一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是统一的,然而在人们的思想上经常把生产的计划性与市场调节对立起来,以为二者是互不相容的,以致在实践上没有建立把二者统一起来的机制。由于这种对立,黑龙江省积压紧俏商品达13亿元。把“市场”理解为“无计划”、“自由化”还带来另一类弊端,即对于计划的破坏。据1980年7月30日经济参考廖艺文称,1989年1—5月全国统配煤矿比计划超产1131万吨,但合同兑现率只有89.7%,各矿热衷于自销煤炭,使燃料供应计划遭到破坏。看来,市场交换也必须纳入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化轨道。  相似文献   

18.
卓炯同志的《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一书,收集了1961年以后他在报刊上发表过的和未发表的三十篇论文,多方面论述了他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见解。卓炯同志早在一九六一年就明确指出:“现在的事实很明显,在公有制度下,不论是全民所有制的产品也好,集体所有制的产品也好,只要有社会分工存在,产品就要进入交换过程,就要成为商品……这种商品经济的特点就是计划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从只承认消费品是商品,到承认生产资料也是商品,到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就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模式,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反映了十年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正是在改革取得巨大成就,两种体制、两种机制对峙,改革需要全面深化的新形势下,中央适时地提出了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的问题。可是有的同志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必要性,有所疑惑,感到“为时过早”,理由是我国的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商品经济没有发展起来,又建立什么秩序呢?”且不论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以及商品经济及其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主义理沦与实际问题。一百多年来它一直缠绕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问题上获得了重大的、新的发展,但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仍存在着较大的理论认识上的分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辨明是非。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总称。有人认为,有商品交换,就是商品经济。其实,商品交换先于商品生产而产生。在最初的偶然的、个别的商品交换中,商品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品,它不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这时还没有商品生产,谈不上商品经济,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