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论赵姨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一个不应忽略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入手 ,阐述了赵姨娘的性格特征、性格成因及其对塑造其他人物所起的作用 ,从而指出赵姨娘是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受害者 ,她的“每每生事” ,乃是对不合理的等级制度的反抗 ,她是《红楼梦》妾妇中一个多少有点反抗性格的女性。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赵姨娘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恶的人物。可怜之处在于她深受宗法等级制度和家长专制制度的欺凌压迫,可恨之处在于她又是这个制度的认同者和维护者。她自己被入欺,又强烈地渴望欺人,在这个人物身上,主性和奴性都很鲜明。曹雪芹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揭露了化育这种人性的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的罪恶。只要这种制度存在,“赵姨娘性”就会存在。  相似文献   

3.
李丹 《南都学坛》2003,23(6):36-39
探春几乎具备改革家的所有条件,勇气、责任、能力、魄力、合作者等等,然而改革为何仍然是悲剧性结果呢?一是贾府的三代统治者内心未必真心支持;二是探春是招人讨厌的赵姨娘所生,地位威望直接受到影响;三是改革的群众基础还不够。  相似文献   

4.
赵姨娘在《红楼梦》中的功能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清 《南都学坛》2005,25(2):41-43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荣国府贾政老爷的小妾。她出场次数不多,性格并不复杂,可以称其为"扁平性格"。性格只有在功能中才能彰显其价值。赵姨娘在《红楼梦》中的功能指向有三:一是对《红楼梦》小说文本而言,赵姨娘是全书情节结构的关键性人物,具有引发故事的功能;二是对作家曹雪芹而言,赵姨娘所代表的顽劣小人和"金陵十二钗"所代表的"脂粉英雄",构成了曹雪芹对女性的全面认识,进而指向他对人性的辩证思考;三是对读者而言,可以说,赵姨娘是一个本体象征。即是贾府中绚烂至极的糜烂乖戾气息的绝妙象征。这种象征功能指向了对"钟鸣鼎食"的繁华世家走向式微命运的思考,并指向对封建末世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细节最能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凤姐在“探春理家”事件上之所以表现出大度,既是她主观判断的结果,也是客观形势使然。显示出她的心机、谋算和眼光,以及据此作出的选择。“晴雯撕扇”情节中,宝玉的言论值得玩味。他认为,在“人”面前,“物为人役”、“物尽其用”则是最根本的“爱物”。袭人因“内定”为姨娘的名分与其待遇的错位而难免尴尬,但她的付出与得到的月例是相称的,与付出极少而所得甚多者相较,她不应该受到指责。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赵姨娘可以说是最不讨人喜欢的,这是为什么呢?本文从赵姨娘出场的几个主要情节,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予以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产生赵姨娘这种具有扭曲人性的人物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里,探春是贾家最能干的一位小姐,她曾经代理王熙凤理家,运筹于“议事厅”上,干过一番小小的改良事业。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解救四大家族的经济危机。但是否仅仅据此就可以把她说成是彻头彻尾的反动人物呢?封建社会的法家人物,主观上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但他们主张改革,主张前进,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在特定的历史范围内就有某种进步意义。探春虽然还够不上法家人物的形象,但她确实表现了地主阶级改革家的某些重要特征,对她的主张改革的倾向,不应当给以简单的否定。在批儒评法深入开展的今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探春理家做一番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末期法家人物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同时塑造了两个侍妾形象,即贾政之妾赵姨娘,严监生之妾赵氏。小说家通过这两个姓赵的姨娘,把封建家庭的侍妾形象、社会地位以及她们所代表的侍妾文化,十分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赵姨娘有儿子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赵氏没有了儿子,她的命运却急转直下。赵姨娘和赵氏的命运可谓殊途同归。有儿子,并不能改善作为妾的地位,没有了儿子,作为妾的身份却牢不可破。到底是性格决定命运,还是礼教左右人生,比较两个姓赵的姨娘的生命归宿,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9.
赵姨娘作为《红楼梦》人物群像中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其品格和言行庸俗卑琐、阴微鄙贱、愚昧狠毒,但她也并非就是一个如“山魈”、似“狗粪”的坏人,而是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使她既成为被害者,也成为害人者。她为了争得自己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地位和权利,采取了无事生非、胡搅蛮缠和暗中算计人的抗争方式,以扭曲和变态的形式发泄对现存宗法秩序的强烈不满,这往往又是她不被人可怜和同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赵姨娘在贾府中的名分虽然算得上是"半个主子",且生有一儿一女,对贾府有延续香火之功,但她的实际地位却极其低下,甚至还没有丫头们有面子.文章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赵姨娘"不得志"的原因,以期读者关注一下这个小人物"不成功且不成仁"的抗争.  相似文献   

11.
赵姨娘是《红楼梦》中具有鲜明特点的角色。本文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赵姨娘的多次“抗争”进行分析,探究其性格变化的轨迹。赵的行为方式不符合父权制法则,在对话语权和生存地位的争夺中屡屡遭到失败,使其生存环境不断恶化,逐步被扭曲了人格,最终从“美女”蜕变为“昏聩不堪”的疯女人。  相似文献   

12.
周志艳 《南都学坛》2007,27(2):53-55
曹雪芹笔下的探春一直是一个受到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忠诚拥护者”,有人说她“想做一番兴利除弊,巩固封建家庭的大事业”,还有说法是她“走的道路,是改良主义的道路”。这均是偏颇之见。凭实而论,探春不仅是一名脱去脂粉气的巾帼女子,更是体现曹雪芹治国方略的代言人。通过她,作者将自己所接触到的先进哲学思想和治国方略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好脉息"、尤氏吃探春饭、赵姨娘的银子、桃花夫人、贾政冬底回、王熙凤的"衣锦还乡"、王熙凤的"散花寺、凤求鸾"、"三春去后诸芳尽"八大确凿实例,证明《红楼梦》后40回与前80回是一个细节上完全照应、密不可分的艺术整体,为后40回是曹雪芹所著提供有力证据。从而证实圆满结束于常州运河畔毗陵驿的全书是曹雪芹原著。  相似文献   

14.
探春简论     
作为"改革家"的探春,既是一位个性独特的人物,也是一位悲剧性的人物.她有识有胆有能,敢于在矛盾重重的贾府实行改革.但因客观诸原因,其改革不过是贾府衰微的一曲挽歌而已.她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贾探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探春是《红楼梦》塑造的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典型人物。20世纪学术界对这一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有人认为她是封建统治的忠诚拥护者,有人则认为她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有人认为探春理家时的改革是“牧师兼刽子手的花招”,有人则认为她在家进行的民主经济改革是在为社会“开辟光辉道路”。如何正确认识这一形象,红学界发表了大量不同见解。本文旨在对20世纪贾探春研究作一总的回顾,以期为新世纪的探春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红楼梦》描写了一些属于姨娘身份的人物,她们虽然被冠以“姨娘”的名号,然而在家庭生活中却没有独立的地位,不过是貴族家庭主子们的奴婢而已。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出身经历都极其悲惨。在《红楼梦》所描写的这一类人物中,大致可以分为  相似文献   

17.
探春试论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这是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对贾府三小姐探春一生的极好概括。探春是《红楼梦》中比较复杂的艺术典型。长期以来,地主资产阶级的评论家千方百计歪曲这个形象的本质,胡说她的气质是“春华秋实,既温且肃”;赞美她的姿态为“端庄杂以流丽,刚健含以婀娜”;(《读花人论赞》)甚至吹捧她为“曰勤曰俭,弗偏弗私,卓卓仪范,为女师者。”(《石头记图咏》)我们有些人离开了作品实际,也作出一些不确当的评论,说什么探春是“革新派”,甚至断言:“如果那时在荣国府的外面有一条可行的人生道路,也许锐敏而又果决的探春会比贾宝玉更先地跨出封建门槛”,把她吹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我们认为,评论艺术形象一定要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用历史的阶级的分析方法,进行细致的具体分析;才能作出科学的论断。那种脱离作品的实际和作者的创作思想,凭主观臆测,抬高形象的评论是十分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赵姨娘借助巫术几乎致死凤姐、宝玉,《金瓶梅》中潘金莲用驯猫扑肉的方法致死官哥儿。两种写法实际上是“神事”和“人事”因素的比较,很明显,《红楼梦》在这一点上的现实主义程度远不如《金瓶梅》,且《红楼梦》中巫术的写法也不是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春论     
在《红楼梦》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中,贾探春被称为带刺扎手的“玫瑰花”,颇能引人瞩目。对于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家闺秀,“红学界”历来众说纷纭,毁誉不一。“五四”运动以前旧红学家对探春是十分赏识的,说“探春者,《红楼》书中与黛玉并列者也”①;“五四”以后一些红学家却诅咒探春是“大观园中的女政客”②;我国解放后,特别是在十年浩劫时期,评“红”受到左倾思潮的影响,探春被说成是与“凤姐、薛宝钗相提并论”的封建卫道者。我认为,上述论点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道理,却不免失之偏颇。现把拙见陈述如次,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20.
张维娟 《南都学坛》2003,23(4):36-41
贾元春是《红楼梦》的重要人物,她的命运好坏与贾府的盛衰荣辱休戚相关。她因“才选凤藻宫”,帮助皇帝振纪纲,声名远播,并促成戎羌和亲,探春远嫁;她涉足皇储之争,支持了后来落败的一方,被新皇帝打发到远离京城的老皇帝陵,不久即被弓弦勒死,死时尚无恰切的罪名,新皇帝在处死她时,还不敢直接处理贾家人,甚至还可能给予其家人一些恩抚笼络,以掩盖其本来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