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党政机关联合发布规范性文件的必然性 1.特殊的规范性文件制发主体——党委。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而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可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机关在国家赋予的职权范围内,以其名义起草和制发的具有规范性作用的体现国家权力和意志,对国家实施管理的规定、办公室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文件.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范畴,其仅适用于职责范围内的管理相对人或本机关及其所辖系统内部人员.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将我国的立法分为法律、法规、规章等。从广义上讲,法律、法规、规章都属于公文,可称作"立法性公文(文件)""法规性公文(文件)""立法性规范性公文(文件)"等,也常见有人将它们和类规章文件统称为"规范性公文(文件)"。但从狭义上讲,我们一般所说的公文,专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规定的15种法定公文。公务活动中,常常需要将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类规章文件向全社会或在一定的范围内予以发布。法律、法规、规章均不能独立行文,一般应履行法定程序后用狭义的法定公文文种  相似文献   

4.
姚笑云 《秘书之友》2008,(10):32-34
按照《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为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可以反复适用的决定、命令和措施。它介于行政立法与执法之间,是加强和完善政府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相关规范,只有各地方各部门的相关规定、办法。  相似文献   

5.
一、党政机关联合发布规范性文件的必然性1.特殊的规范性文件制发主体——党委.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而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可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等.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发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依法享有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规定行政措施”,也表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具有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这一抽象行政行为的行政权.无行政主体资格的议事协调机构、部门派出机构、部门内设机构不得发布行政规范性文件,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特殊的规范性文件制发主体,可以单独行文,并可以与行政机关联合行文.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将我国的立法分为法律、法规、规章等。从广义上讲,法律、法规、规章都属于公文,可称作"立法性公文(文件)""法规性公文(文件)""立法性规范性公文(文件)"等,也常见有人将它们和类规章文件统称为"规范性公文(文件)"。但从狭义上讲,我们一般所说的公文,专指《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所规定的15种法定公文。公务活动中,常常需要将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类规章文件向全社会或在一定的范围内予以发布。  相似文献   

7.
《厦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根据办法规定,市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未经市政府法制机构审查通过的,不得发布,擅自发布的部门规范性文件无效。管理办法的出台,意味着今后厦门市的规范性文件从起草、审查,到发布、备案等各个环节都有了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规范性文件作为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阶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相比,一些规范性文件存在着不明确、不协调,不适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用来办理公务、有特定格式的应用文.一般来说,公文的种类可分为:规范性公文、法规类公文和日常事务性公文三种.法规类公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一种是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法规,、我们称其为"国家行政法规",另一种是由地方,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常委会,及自治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们称之为"地方性法规".一、法规类公文的语言特点法规类公文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国家机关到普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需要用它来规定有关人员应该遵守的事项、职责等从而保证公务活动、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健康有序地进行.法规类公文需要对所要陈述对象的定义、范围、职责、权限、标准、时限等都做出明确具体的规范.因此它在语言方面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除了要符合原则性、合理性、约束性、精确性、稳定性、条理性和时效性外,对措辞方面要求准确无误、周密完善,尽量避免含糊不清、歧义或前后矛盾等.可以说准确性是公文语言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但是准确性并不是仅仅依靠精确词语就能够实现,一味地运用精确词语不仅达不到准确的效果,反而会使语言显得啰嗦.这就需要合理的运用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以下简称为《规定》)第三条规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根据这一规定,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必须遵循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张娟 《决策与信息》2009,(10):36-37
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制度是对规范性文件进行立法监督的重要制度,但却存在着法律规范粗疏、实际监督缺位的问题。为发挥地方人大常委会对规范性文件监督实效,备案制度应在主动审查制度、公民审查建议权的回复机制、备案监督程序和监督责任、提高人大常委会监督能力上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规范性文件作为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规定,在税收执法过程中被广泛运用,其准确适用与否和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笔者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剖析规范性文件的性质、意义并提出如何正确引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铮 《秘书之友》2007,(4):16-17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开展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格式是公文各个组成部分在页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公文规范性、权威性和严肃性的体现,熟练掌握公文格式是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负责文书工作的秘书的一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如今,我国已有有效法律200余件,行政法规及地方性法规7600余件。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由7个法律部门、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5.
刘凤 《秘书之友》2010,(2):31-33
行政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行政公文具有规范的体式,这是公文法定效力和权威性的要求和体现。但在公文工作实践中,发文字号的编写存在着很多问题,给文件归档、引用和查询带来了许多麻烦。  相似文献   

16.
一、公文处理法规完善调整的目的和意义为统一和规范全国的行政公文工作,我国政府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先后发布了五个有关行政公文的法规性文件,这五次行政公文法规的重大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行政机关的立法性文件包括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各级政府制定的法规规章逐年增多,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但仍不乏文件质量差、违反上位法、法规规章之间“打架”等情况,直接影响到法规舰瘴立法宗旨的实现。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行政立法的源头工作,以更加认真积极,秉持民主科学、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做好文件起草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地一些“红头文件”屡屡抢占媒体头条,引发公众“吐槽”.3月15日,位法法》的公布,改变了立法“无法可依”的状况,对于有效克服立法中的种种弊端,对于法律法规的制定将起到积极作用.事实上,上到中央,下至基层,对法律法规特别是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发早有明确要求.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和《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近年来,很多地方出台了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制订了公文制发工作细则和管理办法.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规范公文制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执行不严、落实不力,各类“问题文件”仍“带病”发布,乃至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19.
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档案局在2003年7月28日发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国家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电子公文与纸质公文一同归档,实行双轨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2003年9月1日起,各单位要完整保存本单位需永久和长期保管的电子公文,并定期进行归档管理.  相似文献   

20.
周鑫 《管理科学文摘》2011,(28):165-165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或者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谋求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实施的鼓励、劝告、提醒、建议等引导性行为。作为是一种新型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已被广泛应用在教育、卫生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等各个领域。虽然行政指导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但它具有明显的事实强制性,如果法律控制不足就会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我们特别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