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赞  李体方 《社科纵横》2009,24(10):81-82
经济全球化使得基于资源的观点主张的资源不再稀缺,不再难以模仿,动态能力成为战略管理关注的热点,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突出,本文根据动态能力理论分析提出,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从而提高组织的动态能力。  相似文献   

2.
安曼 《日本研究》2007,(1):65-70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同国家的企业都将国际市场作为自身扩张的空间,在国际市场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扩张的过程中,在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出现了一批极具竞争优势的知名跨国公司。本文通过对日本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如何选择创新竞争优势模式的研究,揭示日本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地位的原因以及实现国际化扩展路径的选择方式,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选择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在知识的生产、占有和有效利用方面的竞争,由于企业的专有技术和资源有限,单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创造知识、开发新技术越来越难,因此,许多企业走进校园和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联盟各主体的知识在流动中增值,通过知识转移来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知识在联盟内各主体之间能否顺畅流动决定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小。研究认为,提高联盟知识转移效果,促进经济增长,一是要增强知识转移和知识吸收的意愿和能力;二是要建立联盟信任、沟通和学习机制;三是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科技中介机构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杜辉 《学术交流》2012,(6):98-101
产业转移是不同国家或地区间根据要素禀赋的优势差异进行的产能再分配。在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基础上,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迅猛,但也愈发暴露出产业升级依托条件与传统模式、产业结构升级对核心技术的需求旺盛与供给不足、产业区域间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流动落后与资本就地扩张、产业持续性发展与资源环境等各种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好产业发展模式与区域间竞合、产业梯度转移与生产要素流动、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外迁、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等相互间关系。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的升级: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群 《学术交流》2006,(9):121-123
在产业集群演进的过程中,其核心能力的惰性方面会削弱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引致其生成核心刚性乃至走向衰退。为了克服核心刚性问题,促进集群的升级发展,就要重视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和运用。从现有能力、学习能力、网络能力、整合能力的有机结合构成产业集群的动态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动态能力的结构分析框架,从内外两个角度解析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6.
许云 《探求》1999,(Z1)
一、充分认识财会人员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财会人员参与决策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但在当前企业改革中,并没有引起企业领导者和财会人员的足够重视。决策需要会计,这是由两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首先,从决策来说,由于它是一个在预测、搜集、占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分析、决定问题的复杂过程。特别是在当前,由于国内、国际市场的开放,企业经济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也随之复杂,再加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决策技术和决策方向不断更新,单凭企业领导者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已…  相似文献   

7.
演化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演化经济学的企业理论批判了契约理论对企业生产功能的忽视,并运用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通过研究企业内部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利用过程,以及组织与个人的交互学习过程,重新解释了企业的存在、边界和内部组织问题。在经验研究方面,演化经济学中的企业理论主要在战略管理领域中,围绕企业异质性、专有资源和动态能力等概念,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维持,以及企业的多样化经营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必须从工业化初期的工业结构体系向适应工业化中后期的工业结构体系转变,建立面向工业化中后期所要求的更先进和发达的产业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从国际创业路径寻求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基于五点理由,一是全球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为转型升级的国际创业路径提供了理想环境;二是国际创业路径使企业更容易发现成长机会;三是国际创业路径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海外市场的知识与经验;四是国际创业路径使企业更容易发挥网络资源效用;五是国际创业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
资源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静态的资源不能适应产业的动态变化和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企业不断地提高动态成长能力。从资源特性的角度分析,可以从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创新能力三要素促进企业动态成长能力的形成,使之适应国际化进程中的外部环境,培育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陶蕊  杨宇 《创新》2023,(3):67-7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迫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传统产业的家具制造业应如何运用互联网实现产业升级,值得思考。文章通过对美克家居2000—2022年的案例进行纵向分析,发现美克家居初步构建了垂直生态转型模式,动态能力在企业转型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提升,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助推了企业转型。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注重产业生态的构建,重视动态能力的培育,提高企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的数字化支持能力,加强基于客户需求的商业模式创新等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