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在学生习得中常出现偏误、化石化现象。从隐喻的角度看,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均来自于其位移趋向意义的投射,因此,可以应用隐喻理论,引导学生建立复合趋向补语认知图式,并在此基础上,编排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教学顺序。在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教学顺序的编排中,可以主要考虑复合趋向补语的结果意义和状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可能补语因其表意的特殊性而成为留学生习得汉语的难点。通过对泰国学生自然作文语料和问卷调查的统计,发现泰国学生对可能补语的习得要晚于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早于数量补语、程度补语,和介词短语作补语的习得比较,可能补语的习得初级阶段要好一些,中高级阶段要差一些,并总结了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可能补语的主要偏误类型和学习难点。在汉、泰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这些偏误的相关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老挝语母语者中介语语料库的统计分析,得出老挝语母语者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同时基于泛化
理论分析老挝语母语者习得汉语趋向补语的偏误类型和习得难点。在将老挝语母语者的习得顺序和其他非汉语母语
者的习得顺序二者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指出老挝语母语者习得“动词+ 处所宾语+ 来/去(本义)”的顺序比其他非汉语
母语者提前,这一差异体现了趋向补语习得的非线性。针对老挝语母语者习得汉语的以下难点:(1)简单趋向补语误
代复合趋向补语;(2)“到”作趋向补语;(3)回避使用“把”字句;(4)“动词+ 处所宾语+ 来/去”句式的习得;(5)同类
补语之间的误代;(6)动词后同时带复合趋向补语带宾语时,宾语和补语的错序通过例证说明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学生学习趋向补语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其母语多为阿尔泰语系的语言,属粘着语,形态变化十分丰富;而汉语属汉藏语系语言,是孤立语,词形基本上不发生变化,这两种语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汉语句子成分中有补语,而在维吾尔语中却没有与其相对应的概念。这就使得趋向补语的学习成为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文从对比语言学角度出发,试提出趋向补语教学中常出现的偏误种类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动词后面的宾语和补语,是汉语习得的两大难点。宾语和补语排序规律繁复、多变,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瓶颈。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得出了偏误的分布情况,并对宾语、补语的偏误类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提出了针对宾语、补语偏误的指导策略,以期对汉语语序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声调是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中的一大难点。泰国儿童学习者汉语单字调习得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偏误:(1)阳平和上声是泰国学生在感知和发音上最容易混淆的;(2)阴平存在调域偏低的问题;(3)阳平和上声的调域和调型都存在一定的偏误,阳平在升上去之前有一个可以感到的降调,上声发音时只有降无升的现象;(4)去声的调型虽然呈现出"全降",符合汉语去声调型的特征,但仍存在起点较低和下降得不够低,所以在调型上也有一定的偏误。我们认为出现偏误的原因为;1.母语的迁移2.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3.汉语语音习得难点普遍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趋向补语是汉语补语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引申义跟趋向义有很大的不同。在表达引申义时,谓语动词和作补语的趋向词之间有一定的语义选择关系。复合趋向补语“过来”和“过去”之间在语义类型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8.
沿用肖奚强等(2009)的分类,把汉语趋向补语的各句式分为14类,在对70多万字中介语语料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泰国、越南和老挝三国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顺序大致相似,“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处所宾语”“动词+处所宾语+来/去”和“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习得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通过语言类型对比发现,这些句式是汉语中标记性较强的趋向补语句式,“主+动+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是典型的无标记的趋向补语句式,标记性强的句式习得常常呈现非线性,无标记句式的习得情况较为稳定,且呈现出过度使用的情况。母语对趋向补语习得的影响表现在其影响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凸显,基于中介语语料库和语言类型对比的研究更能反映出汉语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语属粘着语 ,而汉语属词根语 ,两者差距较大。汉语的补语较为复杂 ,又是哈萨克语所没有的语法范畴 ,因此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补语困难较多 ,偏误也较多。本文从汉语述语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的语义联系的角度 ,对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结果补语时产生偏误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以期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步骤和策略 ,从而对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汉语趋向补语是泰国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泰国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有关趋向补语方面的错误比较多。本文主要讨论汉泰语动词后趋向补语与宾语在位置上的相互关系,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泰语的趋向补语进行系统的分析,采取了象似性的语法理论,最后再使用对比法来研究汉泰语趋向补语的共同点以及典型区别,以期有助于泰国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汉语动结合成词由词核V1及其结果补语V2构成,表述动作的结果。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充分保留了自由语素V1的论元结构信息,但是能否反映V2的论元结构全貌依V2的词化程度而定。表述型、方位型以及大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都是词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语素,在合成新词时语义不变,因此它们的论元结构与V1的论元结构一起完好无损地再现在合成动词的论元结构中;小部分成就型结果补语V2为词化程度较高的黏着根语素,在合成动结结构时语义发生较大的变化,原有论元的语义角色会部分流失,这时的动结合成词的论元结构不能真实地再现V2的论元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在构式语法范式下,探索英语补语化构式的意义,补语化构式在分析型致使结构中的识解,交替句式的语义差异,以及英汉补语结构的名同实异。研究发现,to不定式隐含着一种概念距离,而-ing隐含着一种时间的概念重叠。英语补语化成分是形式与意义、功能的结合体,是一种事件结构构式,这种构式把两个事件通过时间性、有界性、象似性等认知原则联系起来。汉语补语是对述语语法和语义结构的补偿,在句法上并不都是必不可少的。英语补语是对主语和宾语的描写手段和结构手段,它们在句法上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3.
复合趋向补语语义的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频统计的方法,在所选语料范围内,对复合趋向补语各类语法意义在现代汉语不同发展演变阶段的使用频次进行考察可知:现代汉语的复趋补的词汇意义已经发生了分化,呈现出从实词到虚词的连续统状态;复趋补的语法意义正处于由实到虚、由虚到更虚的语法化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
对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宾补共现句习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汉两种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许多差异 ,比如补语是汉语独有的句法成分 ,对译于朝鲜语的多种形式 ,因此为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习得这一句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宾语和补语共现的句子 ,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通过测试语料 ,归纳学生习得汉语宾补共现句的错误类型 ,总结学生习得这类句式的大致序列 ,并阐述影响学生习得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运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南华大学2013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探析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困惑,以及促进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心理困惑,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结果显示,SCL-90有阳性因子(1个或1个以上的因子呈阳性)的学生人数与无阳性因子的人数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X^2(1)=8.594,P=.003;这两者在家庭氛围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X^2(5)=1.195,P=.000;在家庭月收入方面有极显著差异,X^2(8)=3.710,P=.000。UPI三类结果的人数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X^2(2)=1.343,P=.511;在家庭氛围上差异显著,X^2(10)=6.309,P=.000;在家庭收入上差异显著,X^2(16)=56.488,P=.000。人际敏感和强迫是大学新生主要的心理困惑;性别、家庭氛围及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西南交通大学越南留学生的调查表明,越南留学生与中国文化的磨合与适应经历了W型模式,分为五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他们所经历的"文化冲击"主要是对新的语言环境、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产生的一种焦虑情绪,面对学业困难引发的情绪沮丧和信心丧失,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困难、精神孤独。为此,接收学校对留学生要进行必要的学前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因材施教,加强心理疏导,鼓励他们与中国学生多交流,以减少文化冲击对留学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习得“被”字句固定格式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留学生输出的“被”字句固定格式是指“被…给…;被…所…;被…把…”三种,并对这三种格式进行了偏误分析,发现:“被…给…”的主要偏误是在较书面化的句子和“被”中误加“给”;“被……所……”的主要有两类偏误,其一是误加动词补足成分或宾语,其二是在不能使用的情况下用该格式;“被……把……”的主要偏误有四类,其一是用“把”引进工具,其二是“把”、“被”错序,其三是主语与“把”字宾语不具复指或领属关系,其四是动词及动词性短语仅在“把”字构件中成立。该考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对现代汉语运动事件词汇化语义编码模式类型的讨论中,Talmy等学者认为汉语属于卫星框架型语言,Slobin认为汉语是等分框架语言,而戴浩一等认为动趋结构当中的动趋成分才是谓语中心,因此汉语属于复杂框架语言。本文借助汉语研究的成果,从共时句式变换当中体标记的位置、轻重音的变化角度以及动趋成分的历时演变角度,考察汉语所属的运动事件成分语义编码的词汇化模式框架,认为现代汉语虽然具有路径动词但是数量有限。在汉语中大量存在的具有较强能产力的动趋成分,虽然与路径动词同形,但是与动词具有不同的语法地位,已经不再是完全动词,而是已经发生非范畴化的卫星成分,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卫星框架型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