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英国工会在工党诞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工会对建立新政党的积极态度就没有工党.工党成立伊始,工会在工党发展和政党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工党也通过议会活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工会的权利,巩固了工会的社会地位.不过由于在某些事务中一味妥协,工会在1910年代也发起声势浩大的摆脱工党的工团主义运动,对工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工党与工会关系的早期嬗变表明,英国工会是影响工党发展变化的重要变量.工党的发展既离不开工会,又不能过于依赖工会,必须进一步确立适宜的政策主张、主导思想和意识形态才会不至于泡沫化,工党才能逐步崛起于英国政坛.  相似文献   

2.
英国工会是英国工党的主要缔造者,没有工会就没有工党。从1900年工党成立到1945年工党在二战后首次大选中获胜,是工党与工会关系发展的早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二者关系具有总体处于和谐局面、工会居于主导地位、工会推动工党发展、世界大战起促进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艾德礼政府时期工党与工会总体保持密切合作,相互支持的和谐关系。工会支持工党的内外政策,在工资等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克制;工党的政策则带有鲜明的工会考虑,重视维护和提高工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工党和工会30年代以来在劳工运动中密切合作、相互确立适宜的政策与态度和英国选民结构的特点。工党与工会之间的这种密切合作关系对工党具有明显的两重效应。它既帮助工党取得巨大的执政绩效,也是工党争取连续执政和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4.
麦克唐纳置工会利益于不顾,执意组建国民政府是1930年代职工大会寻求控制工党的直接原因。削弱工党领袖权力的普遍呼声、工党领袖的老化和能力有限、独立工党退出工党和工会强势领导人的出现为职工大会控制工党创造了现实条件。职工大会控制的全国劳工理事会成为工党的最高决策机构,职工大会为工党制定一系列内外政策主张是其控制工党的主要表现。工党入阁后实力与地位的变化、工会领袖贝文身份的变化是导致职工大会控制工党结束的主要因素。从现实和历史两方面看,职工大会在1930年代对工党的控制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对工党的复苏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1980年代以来工党和保守党处理工会问题的经验教训以及工会的新变化,1994年出任工党领袖的布莱尔把对工会的定位由工党的劳工运动盟友转变为社会合作伙伴,对工会开始采取疏远和强硬的态度,尽力削弱附属工会在党内的权力。布莱尔对工党与工会关系的调整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产生工党失去身份特征、核心选民减少等问题,对此要给予全面辩证地认识。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上台执政或连续执政,英国工党在百年发展进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主导思想。从宏观层面看,英国工党主导思想的嬗变具有总趋势先左转后右转、与自由主义逐渐趋同、工会的影响由强变弱、重大变化均发生在在野时期和经济社会领域等四维特质。这些特质的形成既与英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英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也与工党自身的组织特点和政坛地位有关,是工党党情与英国国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政党的执政之路永远是在其政治纲领与社会现状之间寻求平衡,英国工党的大选历程为此提供了最佳范例。诞生于工会运动中的英国工党在早期受到劳工主义的影响,一战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工党的主流指导思想并使其成功赢得1945年的英国大选。但是,50年代以来英国社会阶级构成的演变使得工党的国有化政策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并且导致七八十年代党内的理论分歧和激烈斗争。经过近20年的困顿与调整后工党在1997年重新执政,"新工党"最终形成。工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竞选纲领和选民阶级构成这三者的变化相互交织和影响,构成了工党一个世纪执政道路的起承转合。  相似文献   

8.
自从工党成立以来,其苏格兰政策经历了多次变化,政策的演变与其国家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与其国家观念的演变相对应,工党的苏格兰政策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1930至60年代是观念与政策的同步期,70年代是观念与政策的冲突期,80至90年代观念与政策再次趋同。从工党围绕苏格兰放权问题前后政策的演变历程中,可以发现其在国家理念、苏格兰政策与现实政治之间纠结、徘徊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工党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具备成长为主流政党和上台执政的条件,甚至是陷入生存危机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工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对工党直接影响看,一战使工党获得管理国家的经历,有了上升为执政党的宏大目标,特别是具备了制定新党章和党纲,完成向现代政党转变的条件.从对工党间接影响看,一战使传统大党自由党加速走向分裂,使选举权进一步向中下层民众拓展,为工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空间.正是工党在一战期间和战后初期抓住战争带来的这些机遇,实现迅速崛起于英国政坛,跻身于英国两大政党行列.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外交曾长期依附英国,珍珠港事件后,为寻求美国的军事庇护,澳大利亚在外交上被迫从对英依附转向对美依附,这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外交从依附到独立的“半转折点”。70年代初,工党政府在外交上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开始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本国独立的外交政策,从而在国际社会树立起独立的外交形象。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工会由于被赋予过多的法律保护,出现某种工会特权,紧张的劳资关系成为推行撒切尔革命的巨大障碍。在1975—1979年,保守党在野时期并没有为将来执政制定完善的反工会政策。80年代,撒切尔政府以新自由主义思想家哈耶克的反工会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采取谨慎的"渐进战略",通过一系列工会立法,打击和削弱工会势力,使英国劳资关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194 5年大选在英国现代选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奠定了战后共识政治的基础 ,标志着工党政治生命的重大转折。工党在这次大选中的历史性胜利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民主党内,普列汉诺夫系统阐述了“工会中立”论,这一论点是第二国际时期关于社会民主党与工会关系的错误表达,它基于政党与工会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分工,其后果导致无产阶级政党放弃对工会的领导权.普列汉诺夫的“工会中立”论受到了卢森堡的严厉批驳.卢森堡揭示了“工会中立”论的错误的理论根源和严重的实践后果.然而,理论上的不彻底使得卢森堡无力扭转第二国际中后期社会民主党的积极性作为逐渐弱化、工人阶级运动逐渐低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分析的角度看,工会和集体谈判对降低工资不平等有积极作用。美英两国的工会力量在过去一百年的发展中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倒U形趋势,与此同时,工资差距和收入不平等程度则呈同步反向运动。工会出于组织考虑、客观标准和工人团结的原因,在集体谈判中采用标准化工资率策略,提高了低工资者收入,压缩了工资分布范围,从而缩小了不平等程度。而我国存在集体合同覆盖率低、协商不充分等问题,为了改善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发挥工会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激进学者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处于福特主义阶段。以流水线作业、劳资集体谈判为特征的福特主义大规模生产存在着内在缺陷,这种内在缺陷导致的福特主义危机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向后福特主义转变。后福特主义劳动过程使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之间、资本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增强高校工会服务效能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工会是党领导下的教职工群众组织。它以维护党的利益和教职工合法权益为宗旨,以实现校园和谐稳定,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为目标。本文从加强党对高校工会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完善高校工会组织机构和职能建设、积极开发和构建高校工会活动的内容和载体等方面展开论述,结合多年工会工作实践及体会,探讨增强高校工会服务效能的方法和途径,为做好高校工会工作提供有益探索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劳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级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应尽快转变观念、调整工作重心,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力度,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工会凝聚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南方政权时期,为了动员工人参加革命,废除了北京国民政府限制劳工权利的法律,颁布了新的工会条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提倡劳资协调,并在训练民众和整理工会的目的下,制订并实施了《工会法》;该法虽然肯定了工人组织工会的权利及工会的团体契约权和同盟罢工权,但也表现了南京国民政府有控制工会和工人运动的倾向。研究发现,国民党安插在工会内部的力量很小,不足以影响工会运动的发展。另外,《工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