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4至17世纪是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时期,封建经济结构趋于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成长。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急剧变革,西欧文化也发生了变革,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近代化转型。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层进行的宗教改革使德国人民的宗教信仰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它奠定了德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宗教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基础,使德国远离了中世纪的封建时代,朝着近代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和近代文化伦理的方向大踏步迈进,是德国近代社会的开端。  相似文献   

2.
近代四川知识分子群体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开始觉醒。他们紧跟时代步伐,随着近代社会的转型而开始了自身的文化和政治分化与转型。四川知识分子群体的分化与转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封建知识分子向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从近代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政治转型,从向往资产阶级民主的知识分子向信奉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说学的知识分子转型。  相似文献   

3.
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现阶段是一个从乡村社会向都市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个转变的过程也成为从农业文明向都市文明转化的文化转型过程,相较于社会转型,文化转型是一个长期、隐蔽的过程。从人类学角度看待都市化过程中发生的文化转型现象,从家庭、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整合模式等较为典型的方面进行阐释,将对文化转型的研究、都市化研究及中国社会的研究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的广播电视大学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中的高等教育,从社会功能看,它提供符合经济结构转型的人才,并为社会文化转型提供教育需求;从学术功能看,它为社会提供了创新知识产品;从个人功能看,个人与社会间互相推动发展。随着社会转型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正在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型、从被动教育向主动学习转型、从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型。面对社会转型和成人高等教育转型,广播电视大学应从竞争与合作的视野推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工社会管理模式正在经历管理目标由计划调控向促进融入、管理对象由"入侵者"向"新市民"、管理格局由各自为政向协同管理、管理方式由限制向服务的转型。然而,由于城乡隔阂仍然存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尚未打破、农民工社会管理机制尚不成熟等原因,这一转型面临诸多困境。农民工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在于:促进沟通融合,创新农民工社会管理观念;打破城乡分治格局,减少农民工社会管理制度歧视;整合资源,建立农民工社会管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是以诸子百家的学术文化为载体。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 ,是这一时期社会转型历史背景下文化转型的标志和丰硕成果。社会的历史性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 ,是先秦诸子学术兴起的历史土壤 ;诸子百家通过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对文化进行重建 ,形成不同的文化转型模式 ;礼乐文化精神向理性和人本文化精神的转变 ,是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文化的多样性和“求变”的时代特色构成春秋战国文化转型的显著特征。先秦诸子学文化转型的一般规律 ,对于当前我国社会历史性转型下的文化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激烈地反传统的重商思想,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因素伴随着重商思想的发展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因素,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奠定了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雏形。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晚清中国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8.
始于20世纪末的改革开放大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社会活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的发展空间扩大,选择机会增加,社会流动性增强,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中国正处在一个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这个过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但与此同时,人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现在社会秩序变得不稳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无视规则、曲解规则、亵渎规则的现象屡见不鲜,“失范”成为转型社会的一种突出现象。当我们在思考转…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崛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倔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倔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期,随着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过渡,市场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相适应,晚清人士提出了许多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发展商业,发展中外贸易,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改造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中原的采矿活动日趋活跃。究其原因,这与中原的矿产富饶易采,采矿之禁逐渐松驰,百姓谋生与谋利的推动,以及晚清人们反掠夺护矿权的需要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原的采矿活动大多符合百姓的利益,它日趋频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道家自然自由经济思想和司马迁“善因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时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天崩地解”社会巨变的转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现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和文化多元化趋向。在经济自由化方面,明清思想家所追求自由、公平的经济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近代化的灵魂。这种自由放任经济思潮主要包括自然人性论、自由自为论、自便自利论,它们都是以自由主义为旗帜,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它充分反映了当时发展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也促进了局部的社会近代化变迁,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元朝的灭亡,给蒙古族的经济政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蒙古单一的游牧经济重新面临着农耕经济的补充局面,该问题成为了蒙古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明清时期与北方的经济贸易过程中,贸易双方总体上呈现"互利"的好局面。从贸易整个过程来看明清两朝都采取了"支持"和"限制"的双重策略。该论文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对蒙古实行的贸易政策,研究了其中存在的贸易经济利益及互利关系、社会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清朝同治年间,东北地区陷入空前的社会大动荡,突出表现在吏治腐败严重;剥削加重,经济萧条;防务空虚,封禁失败,局部开禁,管理滞后;流民激增,民风下移,恶俗泛滥;武装举事频发,社会治安失控。这一时期的乱局,影响了后来的历史进程。清廷封禁政策遭受冲击,名存实亡,不得不逐步开禁;整饬吏治,变通官制,增设治民机构,弱化了地方矛盾。诸种变化显示,清廷在战略上,不仅视东北为"龙兴之地",更突出其"边疆"地位。在社会意识上,"民族"意识逐渐淡漠,"区域"意识在增强。另一种影响,则是马贼胡匪时而肆虐,从清末到民国,持续未绝,难以根除。  相似文献   

16.
冒辟疆史称明末四公子之一,本文根据史实说明明末清初易代之际冒氏对当时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干预与作为。“朴巢”、“水绘园”和“匿峰庐”这三个园子可以说构成他生命中三个时期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大公报》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大众传媒,其广告以丰富的内容为人们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对这些广告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看到,当时城市居民新的生活理念开始出现,并形成对传统心理的嬗变。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新气象,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考察这一问题可对今日社会的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松江府位于长江口南岸的冲积平原上,是举世闻名的江南鱼米之乡。自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即以其富庶傲视全国,其中,松江府更是占据了突出地位。明代中叶是松江府(上海县为松江府所管辖)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商品经济十分活跃,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但明代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遏制了这一发展趋势。甲申之变后,清兵大举南下,松江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抗清斗争。嘉定三屠以及松江、江阴地区的抗清斗争波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刚刚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无情地扼杀了。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李恭忠《孙中山:英雄形象的百年流变》一文,梳理了孙中山领袖形象的形成过程,阐释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的内涵及其在近现代社会所具有的特定意义。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沈世培等《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一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解读,认为辛亥革命对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会党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社会力量。梁家贵《会党与辛亥革命》一文,阐述了会党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原因和意义,分析了双方最终分道扬镳的缘由。辛亥革命促使中国慈善思想发生嬗变,传统慈善事业开始了新陈代谢过程。蔡勤禹《清末民初慈善思想的嬗变》一文,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慈善思想的发展和转变,认为这种转变是中国从传统慈善事业走向以制度化和法制化为前提的社会保障事业的过渡,在中国慈善事业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不可或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推行理学、实行女性教化,原有的自由平等的女性伦理道德被官方理学替代,江永一带的女性出现了明显的性别意识,形成了封闭的女性社会。"女书"正是在这样的进程中成为这个女性社会的交流工具并具有了女性特征,其存在发展与女性社会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