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对刘雪立和何明星所持的关于“编辑学者化”内涵的观点提出商榷。编辑工作与作为学者的研究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编辑匠的上一境界应该是编辑家而不是编辑学家。编辑学研究与专业科学研究并不矛盾。“编辑是一门科学”、“编辑学的研究起步不久 ,需要大力提倡”并不能成为要求编辑都成为编辑学家的理由。将编辑学者化的内涵界定为编辑学者是偏颇的。编辑学者化的内涵应为专业学者和编辑学者的有机结合 ;如果选择其一的话 ,就首选专业学者 ,其次选编辑学者  相似文献   

2.
从科技(学术)编辑的工作流程来看,不存在“编辑学者化”问题。科技(学术)编辑应当首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编辑,可以成为研究编辑学的学者,可以成为自己所编辑的某一专业学科领域的学者,但不必一定要成为自己所编辑专业学科领域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学术质量与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术编辑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该努力培养学者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培养一定的学术涵养 ,有助于促进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编辑理论与编辑工作既有统一性亦有分离性 ,而且学术研究亦不排斥多学科研究的可能 ,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应首先培养某一学科专业的学术涵养并兼及编辑学涵养 ,这与做编辑“杂家”并不相同。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需要编辑之于学术研究付诸更大的努力 ,同时在青年编辑的进修、科研等方面应力求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编辑学者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比较编辑工作与学者工作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对“编辑学者化”的内涵提出了不同于时下大多数人的见解,认为“编辑学者化”不是要编辑成为他所负责的专业的学者、专家,而是要使编辑成为在编辑学这一学科领域的学者;对“编辑学者化”的内涵的正确认识,不仅可以提高编辑的职业素养,而且可以使编辑学的研究进入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编辑学高等教育发展迅猛,编辑学学术组织、学术期刊纷纷涌现.多家高校学报开设编辑学研究栏目,发挥其版面丰富的优势,系统深入地探讨专业问题.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特色栏目——“编辑学与期刊学研究”逐渐形成了视野开放性、学术前沿性和作者队伍广泛性等特点,不愧是我国“编辑学研究的又一重镇”.  相似文献   

6.
学者与编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编辑学是一门学问 ,非编辑学领域的学者不能取代编辑学学者。因为编辑学是与其它科学并存的一门现代科学 ,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特殊学问 ,需要对较多领域的论文进行组织、发掘、审定、加工处理等。非编辑学领域的学者虽然对某领域有较高深的造诣 ,但他们对非本行的文稿也同样不能从学术上进行审定。所以 ,学术期刊需要的是编辑学学者 ,“编辑学者化”活动应该提倡编辑成为编辑学领域的学者 ,这样才能使我国期刊编辑事业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关于“编辑学者化”论争的全方位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学者化”问题的讨论已近十年,发表论文逾百篇,涉及几乎所有的出版事业类报刊以及大量其他学术期刊。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这一问题的出现及其论争有其历史必然性;(二)、在争论的过程中出现了赞成和反对“编辑学者化”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在赞成的观点里,又分为所有编辑均应学者化和学者化只适应于学术书刊编辑两种主张,总的来说,赞成“编辑学者化”的观点理所当然地占据了上风;(三)、在讨论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令人反思的问题,如“学者化”是否涵盖所有的编辑,讨论中的学风问题等;(四)、开展“编辑学者化”讨论的意义。这些问题目前还未有人做过探讨。  相似文献   

8.
发现式用人     
梅桑榆 《今日南国》2009,(11):45-45
任用人才靠大人物或上级发现,而后委以重任,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这种干法称为“发现式用人”。用人靠自己发现。若真是慧眼识贤才、识英雄,倒也没话可说,然而。若是“慧眼”不慧。硬是把蠢才、狗熊、混蛋看成大人才,结果可就糟糕矣。  相似文献   

9.
学报是学术刊物。学报编辑是学术编辑,既是编辑又是学术工作者。为了提高学报质量,学报编辑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走学者化的道路。学报编辑学者化的道路是艰难的,但也是宽广的。“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口号应当坚持  相似文献   

10.
编辑“学者化”是对编辑的素养要求,而不是一种身份和名誉;编辑“学者化”对编辑的要求,既可以是编辑学家,也可以是其他专门学者,更应该是编辑家(杂家);编辑学研究在于提高编辑主体素质和刊物编辑出版的质量等,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贽论读书     
李贽是中国明代中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对于读书,他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不仅主张读书要有益于真性情的保持,强调读书须力求实用并要“有证验”,而且认为读书必须有见识力和思维独立性,读书必须学思结合、手脑并用。李贽的这些思想,对于今人读书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与孔子、墨子一样,有一颗伟大的爱人之心,他怀着普世之爱,怀着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对人间的一切苦难和人生的种种悲剧,同情着、惋惜着、痛苦着,他不仅为受苦者、被害者、被压抑者、怀才不遇者、饮恨含冤者一掬同情之泪,也为那些残暴、昏庸、阴险、狡诈、贪婪、无耻、懦弱、欲害人而最终也躲不过悲惨命运的人深深地悲哀.他的爱是博大的,他的悲悯是深沉的,他的心中有着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论为政之道     
无论是从政还是为政,都应该遵循和恪守一些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这就是所谓“从政之道”和“为政之道”。作为一个从政者的为政之道应该是:一、要有正确的从政目的;二、要有扎实的基础和良好的素质;三、要有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简论直觉顿悟的思维特征和形成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觉顿悟是认识发展和科学创新的重要思维方式,文章从形式的简捷性、过程的不明确性、灵感闪现时的精神恍惚性以及直觉本质的非逻辑性、结论整体的过渡态性质等方面分析了直觉顿悟的思维特征。认识的直觉顿悟不是偶然的,其形成基础是实践积累的“潜知”元素和实践需要激活“潜知”元素的重新组合,也是人们长期专注和沉思某一问题而积累能量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以战略家的"世界眼光"来观察世界大势和敏锐地捕捉世界的新变化,洞察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世界的相互依存性,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摈弃冷战思维,致力人类共同繁荣,主张各种文明"和而不同"谋求共同发展。其"世界眼光"高远而超迈,内容丰富而深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显现出了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折射出了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  相似文献   

17.
墨子教育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子的教育思想很有特色.他把"王公大人"与"匹夫徒步之士"当做教育对象,把培养"贤士"或"兼士"作为教育目的,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重视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贵义"与"重利"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思想,提倡"言必信,行必果"及"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道德风尚,首倡合其志功而观之的检验行为的道德标准,强调因材施教和强力从事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歌剧是莫扎特音乐创作的重要领域,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共创作了22部歌剧,并且这些作品都深受人们喜爱。他强调音乐在塑造形象和反映角色内心活动上的巨大作用,在刻画人物极富个性化的性格特征时,合理巧妙运用重唱形式,寓深刻性于通俗性当中,使其作品散发出瑰丽的艺术色彩。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人类学的理论中,对于人类学特性的思考已成为不少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不少有关人类学的教材普遍讨论了人类学的普同性、整合性和文化相对性等特征.这是传统的、经典的论述,至今对人们把握和认识人类学理论的特性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从人类学的本质出发,人类学还具有洞察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依据多份阅读调查资料,证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发行近20年来,已成为市场上的常销书。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察这部长篇获得市场认可的内在因素,联系当前的小说创作可得到以下启示:一是作家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是应有平民情怀,注重表现弱势群体的生活;三是应高举人性化的道德旗帜,净化读者的灵魂;四是应倡导经典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五是应追求雅俗共赏的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