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34(5):114-115,124
扬州八怪在近代被广为赞誉和称道,其作品对近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扬州八怪产生的牡会背景及其作品的分析,强调扬州八怪作品的世俗化倾向所造成的流弊在另一方面对近代中国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神的表达,是中国画的终极追求。宗炳的“畅神”论和谢赫的“气韵生动”说,进一步发展了“以形写神”论。意象性是中国画的根本特点,散点透视是中国画特有的表达方式,“以形写神”观对中国画影响深远。在造型上,中国画追求不似之似;在创作表现技法上,重视以线造型,以墨色为‘主。“以形写神”观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指引着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摘要]在近代,随着西方势力的影响抵达安徽地区,安徽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发生了变化。经济动力成为近代安徽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农业时代起关键作用的政治动力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近代安徽城市的发展;新式交通因素也是近代安徽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在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同时,也推动了美术艺术的发展,为世界艺术史增添了重要一笔。首先介绍了中国画意境的独特性,然后分析了中国画的"民族情"与"世界性",最后就中国画如何保持"民族性"并走向世界做了一番探讨。只有坚持中国画正确的创新、发展方向,才能使中国画更加具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博古画凭借其形式多样的创作图式与艺术风貌广受社会各阶层的推崇和喜爱,成为近代中国画历史发展中一个奇特的艺术现象,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通过对民国时期博古画创作的题材内容、空间造型、构成布局、笔墨肌理等具体图式特征的系统分析,探索和研究影响民国时期博古画发展的社会背景、文化生态、审美情趣及市场趋向等诸多因素,同时为当下中国画特别是花鸟画创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久远。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似与不似逐渐成为中国画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和审美境界。中国画似与不似理念滥觞于老子道家思想,后受到儒、释思想的影响,经融合发展,最终在宋代文人画中瑧于成熟。中国画似与不似的审美追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在中国画创作中,必须正确地把握似与不似的理论精髓,以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在一个由古典向近代的转型中,传统的审视背景由士者精神而趋向权者政治;习惯的圣说观照由经学言语而为实践美学;"二为"方针、"双中"取向亦成为立场、观点、方法.其间传统的闲情逸致历经战火的洗礼,在革命与建设的情怀中以劳动者为主体意识的大众文化格局,彻底互换了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的传统地位,中国画史无前例地成为权力话语的工具,它一方面造就了难以逾越的红色经典,另方面导致难以想象的大众美术.在发端于科学启蒙、终结于科学对立的近代转型中,中国画第一次脱离了固有文脉,走上了一条既不是承传、亦不是原创的"古典 拿来"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中,中国画所描写的景物不是普通意义下的景物,它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内涵。从中国绘画发展的萌芽时期来看,中国画学与中国哲学的思想就融为一体。16世纪的明代后期,画家董其昌依据禅宗分“南北宗”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绘画分“南北宗”的观点,把中国哲学与中国画学的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峰。而其崇尚南宗贬低北宗的绘画观,更成为“海内翕然从之”的艺术标准。直至20世纪初的近代社会,经过学者们的反思和实践,北宗绘画的真正风格特色才被人们所认可,天津近代画家陈少梅更成为北宗绘画艺术复兴的旗帜性人物,被称之为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北宗山水画家之一。  相似文献   

9.
唐山市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与中国大多数城市发展史相比较,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有着许多不同于其它城市的明显特点,它从一现雏形就是在开滦煤矿等近代重工业的带动和近代铁路交通的刺激下而崛起的。从经济角度上看,它有着较多现代经济和管理的因素;从人文角度看,它率先打开国门,实现对封建经济的大突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西文化并存的特色;从社会变迁角度看,先有开滦,后有唐山市,百年来开滦煤矿等近代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影响唐山地区社会变迁的直接因素。唐山市在近代的崛起和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因素就是开滦煤矿。  相似文献   

10.
简析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 ,随着大批关内人民流入东北 ,东北近代城市逐渐兴起 ,具体表现为三种情况 :一是旧有城市在原有基础上开始向近代迈进 ;二是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三是原有的一些驿道中枢或军事重镇 ,由于交通运输路线的变更以及政府政治、军事目标的改变而渐趋衰败。近代东北独特的社会环境对城市的兴起有巨大影响 ,从而形成近代东北城市的以下特点 :第一 ,近代东北城市 ,尤其是新兴城市的人口主体是外来移民 ,而非本地人口的自然增殖 ;第二 ,近代东北城市的兴起于铁路、码头等交通线附近 ,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第三 ,近代东北城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大环境中,中国当代油画较之传统绘画,在形式的表现和观念的表达方面越来越突出。中国油画未来发展的方向该如何定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当代中国油画艺术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试以叙述。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情感和笔墨发展的历史,应该说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渐趋成熟.以后,历代画家沿此道路发展下来,直到现当代.现时期艺术大师们为了创新中国画做出了努力并取得可喜的成果.中国画创新,应表现新时代的民族感情,应在笔墨上改变中国画的虚实关系,突出情景的表现,可以淡化中国画的笔墨.  相似文献   

13.
青绿山水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艺术之一,青绿山水画艺术在中西画坛独树一帜,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和称道。对它的探讨与研究,对当今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起着积极的影响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迅速发展,新式美术教育体制的确立促使中国油画教育机构化。一批中国艺术家在日本、欧美接受西方美术教育以后陆续回国从事艺术教育。他们将欧洲的油画教学带回中国,油画成为中国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校的油画教学,欧洲不同风格流派的油画影响中国。在接受西方美术教育影响的同时,中国油画家在努力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油画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城市营造出美术展览、画廊、美术刊物等前所未有的公共空间,促使油画艺术多样繁荣和发展。油画教育的机构化推动中国美术教育的现代化,推动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中国油画和油画教育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与中国书画理论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周易》太极阴阳观与书画之本原、生生不已说与书画之特色、观物取象论与书画之创作均有着内在的共通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坛创作日趋多元化,中国画的女性形象也随之发展变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文章对当代写实中国画、写意中国画、现当代水墨以及国画工笔等一些类型特征鲜明的作品中的典型女性形象展开分析研究,从画史画论、绘画技法、艺术价值、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类型,分析其特点及形成原因,并探讨其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明清文人绘画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欧洲现代派绘画则表现为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的进步与光学、色彩学研究的成果影响了绘画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东西方绘画走了不同的发展之路。西方艺术用的是色彩,中国文人用的则是笔墨。东西方绘画在色彩上取之两极色阶与色立体;在造型上取之线、面、书法与几何体积。东西方绘画在冲突和差异中,在碰撞与交融中,突出了各自的艺术面貌,产生了新的艺术观念,促进了艺术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艺术界,非常重视王学仲对于中国书法的贡献,但很少提及他的绘画作品,更绝少研究他的现代文人人物画。笔者认为,王学仲作品有别于传统文人画,也不同于数年前中国流行的新文人画,而是自成一体,可谓"现代"。王学仲的现代文人人物画,将水墨与色彩融合,创新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以及人物画题材。他将哲理蕴涵其中,赋予现代文人人物画以新的时代面貌。画面体现出典雅的诗学意境。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国画界有一种不成文的理解:水墨画就是中国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早期的中国画是重色重彩的,唐宋以降,中国主流绘画逐渐偏重于水墨形式,而现代中国画则是以丹青、水墨及其它各种材料形式多元并存,因此,分析水墨画的流变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和变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水墨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从孔子的"绘事后素"的艺术主张谈起,论述了艺术心境的特征,并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不充分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理"(理性、理论、思想)先"文"(文学、文学创作)后的创作模式,这破坏了作家艺术感觉的纯正性和完整性,无法达到"绘事后素"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