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美国现代诗歌中的一个坚持传统诗歌艺术创作的诗人,以其富有个性的传统诗歌创作和思想,在美国现代诗歌创作中赢得了荣誉和价值。本文就爱默生的诗学理论在弗罗斯特诗歌中的表现和弗罗斯特个人的诗学思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弗罗斯特。  相似文献   

2.
弗罗斯特对爱默生自然观的继承和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罗斯特和爱默生是很有渊源的两位诗人,尤其在自然观上。爱默生的自然是精神化的自然,主张自然的法则和人心灵的法则一致。弗罗斯特的自然也是精神化的自然,但是并不主张自然的法则和人心灵的法则一致。他后期的自然观更多地关注自然的阴暗面。同时,弗罗斯特的诗歌主要以阴暗为基调,这跟爱默生后期的自然思考接近。  相似文献   

3.
爱默生主张抛弃经验,凭借直觉去感受世界和追求真理。他坚信自然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质外化,是个象征体系。诗人是见者、言者、先知和语言创造者,是个代表性的人物,因此惟有诗人才能刻画自然并揭示真理。本文旨在考察爱默生超验主义诗学理论所包含的代表性人物、智性感受、化石的诗歌和催生韵律的主题等四个基本要素在惠特曼、弗罗斯特、庞德、奥尔森等现当代重要美国诗人诗歌创作中的体现,进而揭示爱默生对构建美国诗歌传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诗人情感表现与外泻的最佳方式,情感的颤动也随着诗人生活经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诗歌表现方式.作为美国诗坛上一个著名的"田园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以不同的抒情诗歌方式来表现了自己的情感颤动.本文就弗罗斯特的几首较为典型的抒情诗歌来浅析了弗罗斯特情感的颤动与外泻.  相似文献   

5.
诗歌意象是一首诗歌的核心,它能成为诗人内心思想和情感表达的一个外在参照物,大多诗人都是在以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表达自己的情感,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以其意象丰富和寓意的深长而著称,也正是以这些人们所熟悉的诗歌意象来表达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对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以期对弗罗斯特更为全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十四行诗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他并不赞成与他同时代的现代主叉诗人完全抛弃传统、一味求新求变的做法,强调继承诗歌传统,在传统范围内进行革新.在运用十四行诗这一饱受现代主义诗人诟病的古老诗体时,弗罗斯特对既有的诗歌形式进行了大胆地创新,主要表现在格律和韵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提喻思维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喻(synecdoche),本来是修辞学上的一个概念。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从爱默生和棱罗那继承了将提喻作为一种思维的传统。他将自然物体或事物当作一种读本,先仔细将它们阅读一番后,再对它们进行评论。他使得提喻有了认识论的性质,使人能从事物的表面视角提高到对它们的深刻洞察,并且按照提喻这一性质,他形成了自己的提喻诗歌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歌《修墙》通常被理解为诗人意欲打破人际间隔阂之墙的呐喊。综观诗人的诗歌,并结合诗人的生平,我们惊讶地发现他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坎坷,在他大部分的诗歌中,有一股忧郁、孤寂、漠然的感情暗流涌动。在对《修墙》的分析中,传统观点认为,诗人在质问那位修墙的邻居修墙的必要性,仔细分析后发现,恰恰是弗罗斯特率先发起修墙,是弗罗斯特自己在家人、朋友、同事之间建造了不信任之墙。弗罗斯特才是真正的修墙者。  相似文献   

9.
诗歌的时间意识是诗歌语言所呈现出来的诗人对于时间的具体感受.弗罗斯特诗歌在表达沧桑感时,很少借助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很少对人生较大跨度时间内的表面现象的改观作直接的描写,而是往往通过对一些相对静止的、无生命事物的细节描绘,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在弗罗斯特的诗歌中,风、雪、雨水、鸟、落花等都不是现代诗歌所说的意象,而是真实的、可感的、不需要诉诸于理性的事物,但它们也并不仅仅是它们自身,甚至可以说,它们并不以自身为目的,它们都不过是时间的种种形态,它们带给读者的是时间和生命在循环中变化、在变化中循环的奇妙感受.弗罗斯特还擅长通过声音、形象等不同介质,将诗歌的质量感微妙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弗罗斯特认为<割草>是他第一部诗集<少年的意愿>中最好的一首诗歌,评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一首"出色的十四行诗",但是弗罗斯特诗评家马克森(H.A.Maxson)认为它离经叛道,不像一首十四行诗,因为"它并没有提出一个观点、拓展一个观点、曲折一个观点……[而且]诗中没有一个清晰而又关键的转折".笔者对这首诗歌进行了格律分析,不仅发现弗罗斯特驾驭十四行诗这种格律最严谨的英语诗歌体裁的娴熟技艺,而且证明了这首十四行诗并没有"离经叛道",而仍然是"一首最先进、最具有创新意识的十四行诗".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美国诗歌的发展史中,罗伯特.弗罗斯特占有一席之地。在由惠特曼滥觞的近代自由诗写作大潮中,弗罗斯特诗歌的形式备受争议。文本细读表明,在多元化文论趋于更理性的现当代,弗氏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罗伯特·弗罗斯特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思想和观点在其诗歌艺术创作之中表现出来.本文仅以其诗歌来窥视其观点和思想,为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弗罗斯特提供些许研究素材和浅薄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3.
英美现代诗歌以意象见长,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意象的运用堪称经典。自然意象与死亡意象是弗罗斯特最偏爱的两种意象,频频在他的诗歌中出现。笔者通过对他的诗歌的研究发现,这两种意象经常相生相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形成了两种意象独特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恰恰揭示了在弗罗斯特明白易懂的诗句中隐藏着某种可怕的神秘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戏剧布景是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一个典型特征,其诗歌中的许多戏剧布景是由人造意象搭建的。弗罗斯特诗歌中的人造意象主要有楼梯、房舍、灯、(炉)火、墙等。这些人造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戏剧布景,使诗作具有戏剧效果,也构成了诗歌的有机结构,规定着诗的情景和发展方向,使其诗歌具有极强的戏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弗罗斯特的诗歌充满了矛盾性,一方面描绘了大自然的静谧美景,另一方面又大力渲染了大自然的破坏力以及带给人们的苦难.他视自然为一个善良美好与恐怖邪恶的复合体.赏析弗罗斯特的名作<雪夜林边停驻>,可以解读其诗歌中表达的自然观及自然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在二十世纪的美国诗歌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在中国近几十年的研究可谓是硕果累累,近几年的研究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本文综合评析了各家之言,分析了研究空白与不足之处,以期对于中国学者的弗罗斯特及其诗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罗伯特·弗罗斯特一身创作了许多田园诗歌,而这些田团诗有鲜明的弗罗斯特的风格和写作手法,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而且与中国传统田园诗不同的是,弗罗斯特不逃避现实生活,而是把自己融入矛盾的现实中.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弗罗斯特创作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几十年来,国内对其诗歌的主题和艺术手法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随着生态危机的加剧,作为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生态文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从生态文学的四个思想内涵,即工业和科技批判、欲望批判、生态责任、生态整体观对弗罗斯特的诗歌进行解读,可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美国20世纪最受推崇的伟大诗人。他诗中的意象均来自简朴的乡村生活和自然景物,但却蕴含着严肃而深刻的哲思与智慧。从原型及隐喻的视角入手,结合作者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平经历,解读弗罗斯特诗歌中的树木原型,从而加深对他诗歌的理解,拓展其作品在我国的研究和鉴赏空间。  相似文献   

20.
弗罗斯特的诗如浩瀚海洋,深不可测。他的诗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复杂。弗罗斯特的生活充满了矛盾,他的自然观与哲学观的诞生以及文学之路的形成同样也面临多种选择。弗罗斯特的诗也自然成为集中与展开矛盾的场所。冲突与张力是构成弗罗斯特诗歌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