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勿吉和靺鞨是中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生活在亚洲东北部原始森林地带以渔猎为生的部族.其操通古斯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习俗,其名称的差异只是中国史书对同一族体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称谓所形成的.要想知晓其古代文化习俗事项,必须在汉文文献关于他们的记载中去探求,方能知其大概.《魏书》卷一00《勿吉传》载勿吉"俗以人溺洗手面";《隋书·靺鞨传》亦云"俗以溺洗手面,于诸夷最为不洁";《北史》亦载有相同之内容.面对传世文献的记载,我们虽然不能排除有传录之可能,但亦可确信并非是个案的记载,亦从中感受到这一习俗诚足令中国古代史家的惊异.同样亦让现代史学家困惑不解,①或视之为传说,②或引述而不作分析与考证.  相似文献   

2.
传记史书是中国古代史书一个十分重要的编撰体例,历代编史修志者对传记史书投入颇多,煞费苦心。因为在历史上,传记史书的作者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如分门别类问题,一事多记或救人共一事等等,修志写传者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及其关系统筹廉顾,细心排次。体例得当。中国古代正史基本上属于纪传体。在这方面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本文认为,关于人物描写刻画,当首推司马迂的《史记》。《史记》为后人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之处。中国古代史书多有统一的文风,许多传记层次并然,无造作芜杂之处。但古代史家又不囿于固定的套路,而对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笔法刻画,使被描写、纪传的人物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中,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适用标准和普遍原则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唐宋以后,评论历史的史著逐渐增多,比较著名的有宋代范祖禹<唐鉴>、胡寅的<读史管见>,明代张溥的<历代史论>,清代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等.  相似文献   

4.
关于古代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评价是在事实认识基础上所做的一种价值认识,选择怎样的价值标准去评价历史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在20世纪后期中国史学界关于古代历史人物的评价研究中,始终伴随着对评价标准的思考和探究,这不仅表现在几次集中的讨论高潮中,而且更渗透在对具体人物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中.  相似文献   

5.
李波  赵丽 《社科纵横》2013,(8):86-88
司马迁的天人观,反映了他对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看法。司马迁认识到历史发展变化的复杂性,在史书中从不轻易地对历史现象作必然性的解释,他重视历史进程中偶然因素的作用,但又不仅仅把历史看作一连串的偶然事件,而是对各种史事作联系起来的叙述与有益的概括。他的这些探索与尝试对当下的史学研究仍具有启发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湄 《学习与探索》2007,(4):216-219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历史人物的研究与评价始终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长期以来,史学界在这一研究领域仍有不少遗憾。以刘秀为例,史家评价充满矛盾,其原因是学术研究领域中残存的某些思维定势与“左”的观念。从刘秀这一历史人物的阶级出身,历史人物与农民革命的关系,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一类的历史人物向豪强地主妥协诸方面,可以看出刘秀在其一生中是发展变化的。对刘秀也应依据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做出恰如其分的结论,得出合乎逻辑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5,(4):140-150
司马迁著史难能可贵之处,是其观察历史、再现历史有突出的平民视角,在许多篇章中反映平民阶层的生活状况,赞扬平民出身的人物的作为,从多方面记载他们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他写鲁仲连"义不帝秦",令秦将却军五十里;记述樊哙、郦商等出身贫贱的人物,为汉朝立国建树了功业;创设了记载医者、游侠、滑稽、日者等下层人物的合传、类传;又破除视工商为末业的社会偏见,专门为工商业者立传,以大力表彰"布衣匹夫之人,取与以时而息财富"。司马迁这种进步的历史观和卓异的历史编纂思想,使《史记》成为真正记载社会各阶层人物活动的一代"全史",而且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学文 《浙江学刊》2004,(6):179-182
于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与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都是民族脊梁.他的伟大人格力量感召了为捍卫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人们,是我国宝贵的民族精神.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将人物放在历史长河中,以他最杰出贡献来定位,反对任意拔高、感情出发、功利主义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2.
陈雪阳  李桂芹 《社科纵横》2005,20(1):123-124
元末明初 ,横空出世的《三国演义》可谓中国古代历史演义中的一朵奇葩。其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也称《三国志演义》 ,是元末明初的历史小说家罗贯中在参照正史的基础上 ,对长期流行在民间的历史传说进行加工改造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 ,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论述者极多 ,成绩斐然 ,但终究是将其作为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鉴于此 ,我们大胆地将其列为我国古代历史通俗化的典范模本 ,尝试从史学角度出发 ,大量运用史料虚实上的统计数据 ,并结合史学的通俗化、普及化和大众化问题 ,去挖掘它内在的史学价值 ,以求探索出一条新的且行之有效的历史普及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一、"史学危机"与政治化史学的终结 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主流是经史之学,其中以经为主、以史为辅,二者之问利用互补.其中经学为体,它是中国古代社会构建其意识形态体系的根本所系;史学为用.在政治上它有鉴往知来的资治功能,在道德上它有褒善贬恶的劝惩功能.经史之问的这种体用关系,从文化体系的结构功能层面,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运作.  相似文献   

14.
许慎 《创新》2015,(5):24-27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以史为鉴,摒除历史虚无主义误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党和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现实写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祛除历史虚无主义迷雾要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问题,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的评价问题,历史联系性的问题,认清历史趋势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在重评历史人物时,需注意把握好的六个方面,即应当依据史料、尽可能地用事实说话;不应过多聚焦于对历史人物动机和心理的揣测;应以新而不偏、新而不怪和新而不俗为宗旨;应避免情感上的先入为主;应注意历史人物两种不同身份符号内容及涵义的区分;应坚持价值标准的多元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韩光辉教授《历史地理学丛稿》(商务印书馆,2006年8月)近期面世,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此书分"人物"、"学史"、"历史地图"、"研究方法"四编,是一部以历史地理研究理论和方法为中心内容的文集.  相似文献   

18.
心理史学与历史人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分析作为一种方法去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应注意心理同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物个性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个体心理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群体心理的分析。同时 ,在对历史人物进行心理分析时应注意个体的阶级性 ,搜集充分的有关历史人物个体心理材料 ,关注那些变动着的心理、生理因素对人物行为的影响和个人之间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过去对于历史街区或者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否,其标准主要是它们是否与国家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或者著名事件有关.这些行为都从根本上影响和恶化了历史街区的整体环境,而对于历史街区的评估应当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之内.本文的目的则是对于这些保护价值、范围和保护设计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没有理论,相对于西方史学的解释性特征而言,中国古代史学只是以叙事见长。显然,这是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中国史学遗产所致。事实上,仅在历史理论方面,如天人关系、大一统思想、古今之变、历代兴亡之论、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英雄与时势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古代史学都有着丰富的理论遗产。因此,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史学的思想内涵和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史学从不同的方面更多地展现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进程这一维度,阐释和揭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期望能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史学的自身品格有所启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