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存在照应性关系,语言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动因和理据可循的。象似性理论的这一观点可用于解释英语语法。通过对语法的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数量象似性加以阐释,已初步证明象似性理论对英语语法认知理据的理解富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通过联系礼貌原则、会话含义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及关联理论,对象似性研究中广泛被接受的四个原则,即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象似性与相关语用原则之间的诸多具有规律性的对应之处,并基本采用了运用多个语用原理诠释一个象似性原则的模式,旨在尝试将象似性研究提升至语用掌的研究范围,并构想在两套理论之间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3.
语用层面的象似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在语言中的体现,着重对其四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在语用层面上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在象似性话语中的功能。旨在为语用研究开辟新的视野,也为语言象似与语言功能的结合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作为理据性的典型代表,是对传统语言学任意论的反叛。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语言的结构是人类经验结构的映照,因而为汉语的许多语言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象似性的类型和定义不一,选取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和距离象似性,介绍这三种原则在汉语的字词句中的表现,以说明象似性对我国对外汉语字词教学有很大的启发,象似性原则的习得有助于汉语的习得。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的产生基于人们的认知经验,是靠象似性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因此,运用语言的象似性理论来分析网络新词"槑"的生成及其衍生出来的词语,旨在揭示象似性在网络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应用性,从而更好地运用象似性理论分析网络语言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言象似性(iconicity)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前沿研究内容,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说相反,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形式直接映照所表达的概念和经验结构,揭示了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象似关系。象似性理论为诗歌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诗歌语篇中存在的语音象似性、距离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视觉象似性等象似性原则入手,探讨象似性理论在诗歌形式连贯、意义衔接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任意性特征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而象似性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形式和其概念结构之间存在映照关系,而句法象似性指句法结构的组织形式和人的思维结构之间有着某种自然的对应关系,主要遵循三大理据原则:距离象似、顺序象似和数量象似。理解句法象似性的概念和原则,有助于从认知层面更好地掌握二语习得的规律,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8.
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上。在篇章中的象似性现象有重要的表意功能。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同时也要受篇章象似性的制约。文章主要从距离象似性,语音象似性,形状象似性和对称象似性来讨论篇章象似性对翻译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语言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和理论基础.探讨了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等象似性原则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索绪尔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象似性是语言的本源性特征。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句法象似性的几个主要体现层面: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英汉语中的相关规则和表达形式提供理据。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作为认知的产物其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认知动因。本语符关系的象似性临摹组合为依据,从量的临摹;序的临摹;质的临摹3个方面结合英汉语句,分析了英汉语在其句法及语篇构造上体现的与人类认知世界的象似性,在此基础上,证明了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投射人类世界经验结构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象似性的角度探讨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区别性特征,包括标记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范畴象似性、隐喻象似性,从而揭示其社会性根源。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字的象似性问题一直以来是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但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句的研究中,对于词语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以汉英词汇的空间象似性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对空间象似性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出,在表达空间关系的词语中,很多词语象似于人类认知外部空间的顺序.象似于空间顺序的词语顺序在语言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语言象似性及其在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效果,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映象象似与拟像象似两个层次以及各层次的修辞效果。研究证明:象似性可以被应用到广告语言中取得相应的文体效果。这为修辞学研究做出了新的尝试,丰富和拓宽了象似性理论的研究,也为广告的创作和欣赏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广州与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间彼此更好地相互交流理解和进一步繁荣富强,推动两地新闻主题编辑制作的相互学习和借鉴,文章对广州与香港两地部分中文报纸新闻主标题语言编辑制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其共同点主要有:巧用方言词,妙用流行语。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 "象似性"辨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意性"作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引发了诸多研究者的质疑,有学者主张用"象似性"取代"任意性"。"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概念,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索绪尔结构语言学中对"任意性"原则的反动。"象似性"对理解人类认知本质有重要推动作用,与之相关的隐喻研究经历了从修辞手段到人类认知工具的发展。认知科学的发展催化了象似性与隐喻研究的融合,尤其是在分析书面语篇中两者可以体现出极其强大的解释力和创造力。混合模型将隐喻与象似性结合起来,提供了分析语篇的一种新范式。尽管这种认知语篇分析法揭示了书面语篇的高度象似性,可是它依然不能推翻索绪尔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特征的论断。"象似性"不能取代"任意性",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学者存在对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的误读和片面解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有相对任意性和绝对任意性之分,两极之间存在一个连续体,二者并非二分对立。"象似性"早已包含在索绪尔的"相对任意性"之中,它不可能作为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的对立面而存在。  相似文献   

17.
功能对等以言语交际为基础展现出译文和原文之间具有象似性特质,在交际效果上表现为读者反应的象似性映射,在翻译过程中表现为语义和语体的象似性对照。由于读者的多层次结构以及语义和语体的多重涵义,功能对等的理论体系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象似性翻译标准,这对翻译实践更具指导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动词结构、动词修饰语、名词修饰语和固定用法等几个微观层面研究了英语语言结构中所体现的距离象似性现象。文章研究发现,英语中的许多语言结构都可以从象似性的角度到阐释,不同的语言结构形式背后蕴藏着不同的认知程序和交际动机,而距离象似性现象则是体现这些程序和动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