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达成的通过全球统一减排温室气体从而达到对全球环境保护的国际协议,是人类生态环境文明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一向以作为全球事务"第一责任"大国自居的美国却对这一协议拒绝签约。原因有几点:一是全球环境保护技术的推广,有利于环保技术发达的欧洲,对向来不注重环保技术研究的美国来说,在占领技术市场上没有任何优势。二是对美国国内的能源领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而能源工业是美国的一个支柱性产业。三是对美国国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性的奢侈消费是一个强制改变。四是正值美国经济处于下滑期,失业率攀升,承担不起来自重要的能源领域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京都议定书》对于美国来说,一边是竞争对手在议定书中的利益获得增长,另一边却是自身利益的流失、国际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因此,从国家利益比对的角度,美国选择了退出《京都议定书》。  相似文献   

2.
光子 《华人时刊》2005,(12):57-59
做家教发现手包商机 江薇是中国西北一家皮具厂的设计 师,1995年,为照顾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 学位的丈夫去了日本。因当地物价高得惊 人,到日本的头一年里,江薇为了补贴家 里的开销,一边在一所语言学校学习日 语,一边在一个拉面馆做服务生,每月赚 取5万曰元的工资。她普通话讲得比较标 准,精通英语,在朋友的帮助下,后来她又 找到了一份短期中文家教工作。 江薇要教的是一个叫由加利(ひか り)的日本居家妇女。她的丈夫是美国人, 在日本的一家大型企业做亚洲地区首席 执行官。之所以要让他的日本妻子学习中 文,是因为他刚刚接到了总部的调令,夫 妻俩将于3个月后到中国赴任。由加利的 英文很好,在找江薇之前也曾在日本中文 学校学习过一段时间,但是学习效果并不  相似文献   

3.
德国在调停中日战争失败后必须加以抉择时,认为中国的利用价值下降,而日本的政治军事同盟作用上升,从而择日而弃华;同时中国也在美国的援助下坚定地加入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对德宣战。  相似文献   

4.
萨苏 《社区》2012,(11):40-41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似乎还真跟马克思所说的一样.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看到个影儿呢。日本,曾经是世界房价最高的国家。20年前,东京、大阪的天价房,曾让很多日本人一边擂桌骂娘一边满心期待——骂娘在于高得离谱的房价几乎把所有工薪阶层都变成了房奴,日本的社会中坚那时几乎人人买房之前脸色发绿:期待则在于房价不断高升。只要买了房几乎每天自家的财富都会看涨。  相似文献   

5.
片山潜(1859—1933,安政6一昭和8年)是日本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日本共产党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活动家。安政6年(1859)12月8日,他出生于日本冈山县久米郡弓削村羽出未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境贫寒,只念了几个月的小学就辍学了。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只得一边劳动一边自学。二十三岁那半(1881)他到东京去勤工俭学,  相似文献   

6.
对日本的教育民主化改革是战后美国对日本进行全面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日本教育的改革是去除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因素以及将日本改造成为一个西方式的民主国家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占领日本后,美国不仅对日本的教育管理体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还对日本的体育、宗教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随着冷战的爆发,日本成为了美国与苏联在远东积极争取的目标,为了抵制共产主义在日本的传播,美国开始在日本的教育界展开了反共行动,并利用宗教作为对日本进行反共宣传攻势的重要工具。通过美国对日本的民主化教育改革的内容和过程的追述,认为在对日本的改革中美国采取了以专制的形式培育民主的政策,干涉了日本的学术自由和宗教自由。  相似文献   

7.
石待 《今日南国》2007,(10):12-13
一边是繁忙工作,一边是父亲职责,新时代亚洲父亲们处在两难中。不过,美国《时代》周刊提醒那些父亲,再忙也不能忘了孩子,让孩子幸福也是让自己幸福。  相似文献   

8.
“这么多年,胡曼莉利用捐给孤儿的善款,不知聚敛了多少私财,现在这条路要走到头了。”美国老太张春华拿着放大镜,一边看着红头文件一边喃喃自语。  相似文献   

9.
在前期的日本文化论研究中,日美两国学者都以日本人和日本文化为研究对象,但到了后期,美国学者突然转向日本社会、特别是特殊的结构,而日本学者却死守在日本人和日本文化方面。美国学者的研究目的是要揭露日本的特殊结构和贸易保护政策,扩大美国的对日出口,日本学者想通过夸大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来为特殊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寻找合情合理的理由,继续保持对美贸易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美国女记者弗 里登(B.Freeden)于196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女性神秘论》的论文,其中根据对妇女杂志的分析和对妇女的调查,描述了美国妇女自我意识的悖论:她们一边竭力实现女性的理想,一边又热衷于把全部精力花在为家庭服务。她们同时还感到,与能去外部世界闯荡的  相似文献   

11.
朝鲜核问题是东北亚地区最不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矛盾双方一边是拥有数千枚核弹头的超级大国美国,一边是正在研制核武器的小国朝鲜。美国希望朝鲜完全放弃核计划,冻结核设施并最终拆除核设施。而朝鲜则要求美国与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确保朝鲜安全并建立两国间大使级外交关系。北京六方会谈为实现朝美两国各自的目标提供了外交平台,和平化解朝核危机将给东北亚地区和整个世界带来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著名的外交家、革命家王国权先生是我校知名校友。他原名康午生 ,1930年考入河南大学预科班学习 ,后升本科。王国权在校期间一边勤奋读书 ,一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34年 5月 ,国民党当局要抓捕他 ,在河南大学校长张仲儒和嵇文甫、王毅斋教授的帮助下 ,他东渡日本学习 ,19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在整个80年代,日本的对外政策是为实现“政治大国”准备条件和打下基础的话,那么90年代初日本的对外政策便进入积极行动阶段。90年代初日本对海湾政策,集中反映出日本加快推行“政治大国”的进程。 一、日本与海湾危机 1990年8月2日拂晓,伊拉克以10万大军,突然袭击的方式占领了邻近小国科威特,科威特政府被迫流亡国外,海湾危机爆发了。日本政府对海湾危机迅速作出反应,日本积极参与解决海湾危机的原因: 美国的积极“邀请”是日本参与解决海湾危机的主要外部因素。海湾危机爆发后,美国成为解决危机的急先锋。此时的美国实际上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决不能容忍新兴起的地区霸权国家伊拉克控制住海湾地区。但是为避免“出兵他国”的忌讳和影响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美国竭力呼吁其他国家出兵组成多国部队解决海湾危机。对于日本来说,首先日本是进口海湾地区石油最多的国家;其次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另外日本与美国有“伙伴关系”的约束。8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给日本首相海部俊树打电话,要求日本从经济上援助因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而受到损失的中东国家。8月28日,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会见日本记者时说,美国对日本政府在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后没有拿出具体对策表示强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很快引起轰动,许多研究会相继成立,企业文化理论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本文仅对企业文化在动力机制方面的几个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完善动力机制是企业文化起源的着眼点企业文化起源于美国学者对日本管理经验的研究。日本在二战后初期经济上依赖于美国,企业管理也遵循美国模式。但是,七十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许多经济领域,日本超过了美国。面对大量充斥美国市场的日本产品,面对日本企业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企业家和学者不得不把目光转向日本经济及管理模式。日本许多管理方法不同于美国,比如,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所效仿。但是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来自二战战败国──日本的挑战。早在1980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苏联。1974年至1980年,日本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比美国高出三倍。照此下去,到不了几十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即可超过美国,从而夺得世界首位。这种“日本经济奇迹”是如何出现的呢?许多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经过严肃认真的调查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个共同的结论,这就是“日本的经济奇迹”主要来自日本式的经营管理。 “日本管理热”遍及全球,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在70年代初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企业持续增长了20多年的劳动生产率骤然停止增长,美国企业日益失去了它的优势。相反,在同样的冲击下,石油全部靠进口的日本,不仅保持着很低的通货膨胀率,而且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潮水般涌入国际市场,日本经济也因此得到迅速发展。美国管理学界震惊之余,痛定思痛,纷纷开始对日本成功之道进行探索。白修德在1985年7月28日《纽约时报星期刊》上发表了题为《来自日本的威胁》文中列举了几个极为醒目的数字与事例,叫人在吃一  相似文献   

16.
董洁萍 《可乐》2010,(9):23-23
有个美国男孩,在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就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去世了。妈妈生下他后,独自抚养他。为了维持生计,妈妈一边工作,一边去护士学校读书,并考取了注册护士。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抚养成人。  相似文献   

17.
一边是指控,一边是反驳。作为国内最大科技教育培训学校之一、海外上市新东方(Nasdaq:EDU)再遭以做空中国概念股而知名的美国浑水公司(MuddyWaters)的“围猎”,股价狂跌直下,曾缩水过半。  相似文献   

18.
美日对驻日美军的看法的分歧犹如一道鸿沟,可能危及这两个重要国家间的联盟。很多美国人把美军在日本的存在看作是巩固日本安全的莫大恩惠。多数日本人,一方面乐意和美国结盟,同时宁可看到少量美军驻在他们的国土上。一份由《读卖新闻》主持的1996年5月份的民意测验发现,70%的日本人支持和美国联盟,而67%的人却赞成削减美国军事基地的数目。这种泾渭分明的公众偏向在今天的亚洲是合情合理的。 在1951年的朝鲜战争期间,《美日安全条约》得以签订,与此同时,《旧金山和约》正式结束了盟军对日本的占领。《安全条约》使得美军得以留驻日本,并启用日本军事设施作为正在朝鲜半岛进行战争的美国部队的演练和后勤基地。特别是自从苏联、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强国,拥有一支与美国势均力敌的军队,但北京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几乎不像其新发现的卓越的外交能力那样令人不安。这种外交能力使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盟友全都倒向中国一边,从而有损美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围绕着日本的参战问题,时任日本外相的加藤高明、陆军、对外硬派等站在了同一条线上,将此视作在中国扩张权益的绝佳时机,谋求在远东确立日本的霸权,解决所谓“中国问题”。虽然顺序、策略可能有所不同,但希冀制定出统一的能够支撑中日关系中、长期的框架是一致的。而加藤外相在事前对于“中国问题”并无明确的方针政策,只是一边重视与欧美等国的协调,一边放任了参谋本部的行动。导致在对华政策的实施中,不断陷入被动,除被迫承认陆军制造的既成事实之外,就只剩下收拾残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