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一种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兴起与深入,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诸如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为了更好实现这些功能,在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时要明确服务目标、要构建激励机制、要完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并维持就业以及获得晋升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难作为大众化教育时代的焦点问题,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志愿服务作为连接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能够增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实现其顺利就业。因此,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可以累积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志愿者群体获得社会认同,增加彼此间的信任与互助;充分适应环境,养成良好的心态。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积累更多的就业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方面,存在"肤浅化""随意化""单一化""表面化"的问题,本文借鉴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从深化服务内涵、构建服务体系、拓宽服务路径、提高培训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向系统化、常态化、专业化发展,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了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机制,提出了创新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形式,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周根飞 《南方论刊》2023,(8):99-100
本文聚焦研究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选取以广州自闭症康复机构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为例,提出应该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加强对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的宣传,在大学生教育教学课程总体规划中纳入志愿服务,加强志愿组织文化管理,建立志愿服务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学生群体参与志愿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使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全面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发展态势,以济南市山东大学的学生志愿服务为例,着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情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特点、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以及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发展历程,指出了影响大学生志愿服务若干因素的表现,进而分析了产生这些因素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首都大学生奥运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立红 《兰州学刊》2009,(3):143-146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首都高校大学生奥运志愿服务参与意愿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先前的志愿服务经历对未来的志愿服务意愿有积极的影响;大学生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的动机模式复合多元,并对奥运志愿者管理组织有较高的感情承诺;奥运志愿服务将会大力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服务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将志愿服务整合到大学德育中的创新模式,与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之间有着良好的契合点。针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认知、参与和保障方面的问题,将"服务学习"理念和模式运用于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借鉴服务学习理念和模式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利他互惠理念、遵循专业发展的服务导向、构建服务推进的保障平台、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本质是富有时代特征的道德实践.志愿服务包含多重互动关系,兼摄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三重价值指向.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体现了自愿性、无偿性和公益性三大基本伦理属性.新时代志愿服务要紧密结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守正创新中不断走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对促进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还存在难以形成长效机制的诸多问题。应从六个方面构建符合国情且具中国特色的政府、社会与高校有机联系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开展,但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使大学生通过志愿行动走进农村社区建设中,这不仅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同时也拓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平台。基于此,本研究的宗旨就是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走进农村,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并促使二者构建良性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为了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应该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基本条件,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并能为思想政  相似文献   

14.
志愿服务是以非政府形式存在和发展起来的民间道德实践,其高扬的志愿精神凸显无私奉献、平等友爱、互助合作、文明进步的伦理属性.在我国,志愿服务直接来源于“学雷锋”活动,它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前者为后者提供载体,后者为前者提供内容.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认为志愿服务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它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同时提出可通过建立志愿者评选办法,教育经费资助办法及实行立项申报制度等长效机制来发挥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丹 《云梦学刊》2014,(5):110-114
随着“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及新媒体等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地方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前,志愿服务动机中信念与功利并存、志愿服务意愿中现实与理想矛盾、志愿服务管理中持续与松散矛盾。因此,应从志愿服务动机人性化、志愿服务意愿理性化及志愿服务管理精细化着力,促进地方高校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的管理运行机制,是顺利开展大学生志愿支教工作的重要保障。在此将管理学中的项目化管理理论运用于大学生志愿支教工作中,解决了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以华侨大学学生志愿支教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志愿支教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广大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之中,为促进我国志愿服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文就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生志愿服务意义、志愿服务发展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随之而来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不健全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学生为本,通过志愿活动满足志愿者内心需求,达到大学生自我实现的目的,才能建立起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巩固和发展我国当前志愿服务的良好态势,解决存在的问题,构建志愿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好且快地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