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教案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和宗教欺骗斗争的一次高潮。清政府为了维持其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措施。负责处理天津教案的曾国藩就是在外国侵略者面前委曲求全、妥协退让的典型人物,而左宗棠则表现出与曾国藩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坚持爱国主义立场,得到人们的赞赏和尊敬。  相似文献   

2.
一、帝国主义对山东的瘋狂侵略和清政府的暴政在十九世紀末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是它們掠夺的重要目标之一。中日甲午战爭时間,日本侵略軍曾对山东半島发动猖狂的进攻,并盤踞威海卫达三年之久。一八九七年,德帝国主义以“钜野教案”为借口,强占了膠州(?),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訂“膠澳租借条約”,攫取了“租借膠州湾九十九年的特权以及在山东境內修筑鉄路、开采矿产等权利。接着,英帝国主义也以保持英俄两国在渤海湾的“(?)势”为借口,于一八九八年强迫清政府签訂“威海卫租地专条”。于是,山东沿  相似文献   

3.
1840年,英帝国主义对华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1月26日,英军在港岛登陆,正式宣布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29日,英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条约第3款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也是英帝国先以武力占领然后又迫使清政府“永久割让”香港岛的所谓“依据”。  相似文献   

4.
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的唯一办法是革命,这是进化论的必然结果。外国帝国主义是清王朝的后台,因而还必须驱逐一切帝国主义势力。陈天华要在中国实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实质是建立代替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相似文献   

5.
一九○一年(光绪二十七年),在清政府下诏“变法”之后,新疆实行了“新政”。它的实施,在新疆历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就“新政”在新疆的社会背景、实施内容及其作用,进行初步探讨。一清政府实行变法,乃是新疆施行“新政”的首要前提。自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把中国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清统治者逐渐变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到一九○○年(光绪二十六年),  相似文献   

6.
光绪十七年,哥老会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城镇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史称“长江教案”。斗争最初发生在扬州,后迅速蔓延到芜湖、江阴等地。与以往教案不同,在“长江教案”中,哥老会不仅把斗争矛头指向外国教会,而且也准备对清王朝进行“武器的批判”,从而把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西方列强,用炮舰叩开了中国的大门,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但是,它们贪得无厌,为攫取更大侵略权益,英法等列强又多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当它们遭到拒绝之后,便蓄意制造进一步侵华的借口,于是,在一八五七年,英国借“亚罗号”事件,法国借“西林教案”,发动了又一次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末,世界上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彼此之间日益加剧了掠夺殖民地的竞争。一八九四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日本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进一步刺激了各帝国主义对中国疯狂侵略的野心。它们纷纷发动对中国领土的掠夺;展开对中国奴役性的借款斗争;掀起霸占中国铁路主权的角逐;加速扩大在中国的工矿企业。从此,帝国主义以资本输出代替了商品输出。一八九七年,山东曹州巨野教案发生后,德国借机出兵占领胶州湾,这更促使各帝国主义国家一齐扑向中国,强占军事基地,划分势力范围。它们在通商口岸和势力范围内投资建厂,在中国直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年(光绪卅二年)法国侵略者、南昌天主教堂教士王安之杀害南昌知县江召棠而引起的南昌教案,不仅为我国自有教案以来所未见,亦为各国自有交涉以来所未闻。虽然各地教案叠出,但从未有传教士杀害地方官激起民变的。对于帝国主义这种无视中国主权、侮辱中国国格的卑鄙手段和野蛮行为,激起了南昌人民及邻近十多个州县群众的极大愤慨,他们自发地进行了反抗和斗争。这次斗争是义和团运动后,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直接行动,是中国人民反洋教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和南昌革命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单纯的农民革命还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和抵抗帝国主义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近代教案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如何?本文将就这些问题提几点看法。一近代中国,教案迭出,此伏彼起。教案,即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或称反洋教斗争。如果从19世纪50年代的西林教案算起,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期间,全国共发生大小教案四百余起,平均每年有十起之多。这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有的历史现象,要对这  相似文献   

11.
<正> 在长达二三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以“重本抑末”、“重农轻商”思想和政策为宗旨,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一直采取压制和歧视的政策。到清朝后期,特别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自强”、“救国”的呼声也日益高涨。面对新的社会现实,清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封  相似文献   

12.
秘密结社在清末安徽教案中担任了不同的角色。在1876年的皖南教案中,秘密结社点燃仇教火焰后则迅速隐蔽,以旁观者的身份来静观事态发展;1891年的芜湖教案中,秘密结社不仅策划实施了芜湖教案,而且领导了整个长江流域教案的爆发.严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教会;而在1907年的霍山教案中,平民张正金联合秘密结社,发动了反教起义,秘密结社则是配角。在这几次教案中,秘密结社虽然担任的角色不同,但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引起事端,表达一种对当下社会秩序的反抗。  相似文献   

13.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生于 1865 年(同治四年),比孙中山大一岁,比康有为小七岁。这时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一年-外国列强加紧侵略,清政府被迫赔款割地,丧失主权,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危险,中国人民掀起了爱国主义的热潮,希望挽救中国,振兴民族。谭嗣同怀抱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之心,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他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救亡图存,必须维新变法,必须反对封建主义。他猛烈批…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入侵使软弱的清政府无力反抗,只能顺从。李鸿章作为晚睛的重臣从1863年开始他的外交生涯,他的一套独有的外交思想,虽然不能挽救近代中国于水火,却使近代中国将损失降到了最低。清政府为维护自己的腐朽统治,他们会牺牲一些利益这是必然的,李鸿章能在维护清政府利益的情况下,在和外国代表谈判时,最少地减轻近代中国的利益损害,他可谓是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产生过一定积极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冠县梨园屯教案,是中国近代反洋教斗争史上的重要一页。它在中国近代发生的多达几百次的教案中,既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又有比较显著的特点,在近代历史上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1860年结束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仅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扩大和深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开辟了道路,而且也为其宗教文化侵略夺取了更便利的条件。英、法等国强盗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都规定,外国传教士享有进入中国内地传教并得地方官保护的特权。担任翻译的法国传教士艾美更卑鄙地在中法《北京条约》中文本里私自塞进“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的字句,且得到昏瞶  相似文献   

16.
(一)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英、俄等国,以“传教”、“游历”、“探险”等为名,派出大批“传教士”和“探险队”,对我国藏族地区的山脉、河流、交通、物产、矿藏等进行详细的侦察,秘密报告本国政府,为它们侵占我国西南边疆作准备。同治十三年(1874年),英国以开辟滇(云南)缅(缅甸)交通为名,派遣武装探路队由缅甸进入云南,因而发生了英人马加里被杀的教案。英国政府借机大肆要挟,胁迫清政府于光绪二年(1876年),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在这个条约中,另议专款规定:英国有派员由中国  相似文献   

17.
清政府的政策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初,清政府基于对它的认识,对之采取了消极限制的政策,其表现是“会匪区别”、“惩首解从”、“改拳为团”等。在同帝国主义列强矛盾尖锐的情势下,清政府出于对义和团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双重恐惧,对义和团的方针一直在武力镇压和“以民制夷”之间摇摆,这从客观上对义和团运动的壮大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深,清朝封建统治也日趋腐败。十九世纪末,英俄帝国主义开始把侵略魔爪伸进西藏。英国两次发动侵藏战争,清政府都采取投降政策,使西藏深受灾难。西藏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因此日渐加增。英俄帝国主义乘机离间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培植亲帝势力,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离出去。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密切注视着英美帝国主义在西藏的动向。1949年驱汉事件发生后,新华社于同  相似文献   

19.
1895年夏,我省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花山教案”.对于这一事件,百年来有各种各样的看法,相去甚远.本文拟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一公正述说,以冀还其本来面目.一、时代背景花山教案的产生,与列强的横暴侵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民间秘密社会的活跃均密切相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第47页) 一八四○年——一八四二年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战前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民。面对英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和奴役,清政府中林则徐等人在广东厉行禁烟,并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焚烧英国进口的鸦片二百三十多万斤(其中有美商鸦片一千多箱)。英帝国主义借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英国除了掠夺二千一百万元“赔款”外.还强占香港作为它侵略中国的基地,强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处做通商口岸,等于敞开中国的大门,任凭侵略者自由出入,日后侵略者逐渐在各口岸设置“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