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流失.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零散性、边缘性和脆弱性,使保护和传承更加艰巨,也更为迫切.加强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必须构建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保护的法规体系、行政体系、传承体系、专家咨询体系、公众体系以及监测体系,以此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进行立体的、全面的、综合的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阻挡的潮流。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必然要打破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惯性。同时,城市化进程中全面推进的市场化道路、新价值体系、民主思想等都会给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极其严峻的挑战。因此,对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效的保护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晓兰 《南都学坛》2008,28(4):114-115
城市化对少数民族以文物为主的物质文化和以体现价值观念为主的非物质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自身的保护与发展,以及其与民族社会城市化的遥相呼应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的法律建设中,应注意到对其法律保护内容的全面性、渠道的多样性和定位的时代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都能带来巨大的好处。但均等化的忽视使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体育服务及体育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本文在介绍均等化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定位、原则和发展策略,以期能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以及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等方面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城市化的推进,给西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背景下,对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要有新的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应从多方面着手,全面综合地考虑,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不能仅仅以是否赢利为目的,要着重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核。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曲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东西南北中,民族民间曲艺浩如烟海,不尽其数。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其曲艺品种繁多,亦难胜数,末伦是其中的代表。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壮族曲艺同其他一些传统文化艺术一样,濒临失传,再不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传承和保护,若干年以后就会销声匿迹。为了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曲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广大文学家、艺术家和曲艺爱好者要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曲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工程的实施,首要的是构建一个由立法体系、行政管理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监督咨询体系和公众参与体系组成的文化权利保护平台.项目式保护是制定和实施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工程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存在被忽略的现象,其发展面临困境。如果再不予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就会逐渐衰落,甚至濒临消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和村落文化保护是一组难以破解的矛盾。新型城镇化建设给传统村落特色文化保护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文化维新的机遇。利用村落特色文化资源融入城市体系,推进特色城镇建设;营造村落文化社区,重建文化空间;重视整体保护传承,恢复文化生态;合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就地城镇化的实现;最终达到村落特色文化保护传承与新型城镇化的共赢。作为特色文化资源丰厚的传统村落,南宁市缸瓦窑村的困境与际遇折射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村落特色文化保护传承的深层问题与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在全球化、城市化、市场化进程中出现价值迷失和认同危机,不断失去文化个性。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自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正确认识文化自觉与乡村建设的关系,高度重视乡村文化保护体系建设,努力转变当地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的认识误区,克服乡村社区居民在文化建设上的认识瓶颈等问题,在弘扬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基础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韦努蒂认为,历史上强势文化采取的归化凌驾于其他翻译策略之上,强调异化作为一种阻抗以实现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注重语言和文化差异,保护文化生态。国内译界也出现"重异化,轻归化"的趋势,而其观点论述多数依然处于传统译论的视阈,忽略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意味。后殖民视界下的异化与归化翻译的意蕴与定位都很明确,在现实语境下的研究应有更宽的视阈,采用异化还是归化要与特定的社会情境相结合,才能对二者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西南独特的立体自然物候与多元的民族文化语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歌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与各少数民族传统信仰、节日庆典、婚恋习俗、文化传承、文艺娱乐、集贸交往密切相关,是其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歌场运作规律是其文化承传的重要机制,对其文化认同及其社区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研究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文化,创造性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可以满足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传承的诉求。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昭示着人类共同文化精神的基本走向,另一方面促使各个国家、民族改变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文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历程中,存在着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狭隘民族主义,两者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健康的国际文化交流。从发展眼光看,必须努力融合创新东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宗教生态问题发生的实质,并不仅仅是外来宗教与民族传统宗教之间的互动关系,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宗教的传承和创新问题。当代滇南地区苗族宗教的发展及其变迁的事实表明,宗教的几度转型及传统宗教信仰的回归,以及给苗族社会和文化的稳定发展带来的动荡和冲击,实质上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如何对待和理解外来文化和宗教的传入与融合的问题。就当前苗族文化与宗教发展的趋势而言,信仰自觉的正确把握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滇南苗族地区宗教生态平衡与否反映出来的宗教问题,已远超出了宗教信仰自由与否的宗教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以彝族选美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究彝族选美的起源和类型,分析传统选美标准、选美形式和选美的社会功能,在外来选美文化和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理念的影响下,选美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弱化而逐渐失去特色。火把节选美应尊重传统选美文化、借鉴现代选美方式,同时政府给予相应的扶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传播趋势,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之间交流日益密切,而教育背景良好的年轻人往往更容易受到异国文化的感染.他们对本民族文化不合理、不适宜全球化语境的状态进行消解,借鉴和吸收异国文化中更为合理的、更适宜世界发展的理念,以期重构本民族的文化.又由于世界经济力量不平衡造成文化传播不平衡,两种文化下的年轻人对对方文化的吸收和接纳并不对等.尽管如此,双方的文化传统仍然根植于各自人民的心中,并且会不自觉地体现出来.这一切似乎都说明了,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民族的、传统的文化依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世界文化更多地体现多元化,思想开放的一代年轻人最多只能是站在异国文化的边缘.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总要产生彼此的采借转换、涵化整合之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草根性力量又往往保存着各自深层的文化特性,使每种文化呈显出不同于他文化的价值体系和意义系统。汉族“天地君亲师“神牌反映了中国大传统文化的特征,布依族采借之后,转换为自己深层文化价值和社会结构的祖先崇拜的陈述。这两种文化在涵化整合的同时,都体现了独特的文化个性。文化间的采借转化,涵化整合与草根力量的关系,正是人类文化纷纭多姿、精彩丰富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文化利益保障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利益是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之一.保障民族文化利益,关系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社会转型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少数民族在接受现代教育,享受现代文化成果等方面还处于落后状态.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嬗变,既要持宽容的态度,又要加强保护.国家要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现代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科学的特点及其文化基因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是一种文化,不同的文化土壤会孕育出不同的科学形态。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传统科学的主要特点是:偏重于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偏重于经验总结,偏重于实用,偏重于用直觉和意会的方式理解问题,不重视对知识的检验和论证。这些特点与其传统的文化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日益高涨的全球化过程引起了现代心理学关于文化研究的新思考。主流心理学一直使用的传统的文化两分法,反映了研究文化与自我的一种分类方法。一些文化人类学家认为当前文化发展有三种趋势:一是不同文化的沟通导致文化之间日趋融合;二是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异质性全球文化体系正在形成;三是文化的复杂性在不断增加。这三种趋势对文化两分法提出了挑战与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