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是我国佛教重要的一支,与汉传佛教(汉语系经典)、云南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经典)共为我国佛教的三大系统。藏传佛教又俗称喇嘛教,是该教上层僧侣统称“喇嘛”,因而有此俗称。藏语“喇嘛”意为“上师”。  相似文献   

2.
达赖是西藏喇嘛教格鲁派即黄教教派的一大首领。达赖的全称是“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圣识一切”是汉语,指佛学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瓦齐尔达喇”为梵文,原意为金刚菩萨,有坚强、不灭的意思,“达赖”是蒙语,意为“大海”或海洋般的”;“喇嘛”是藏语,意为“上师”,与汉语“和尚”,“僧人”的意义相同。整个称号的大意是:无所不知的坚强而广深如海之上师。  相似文献   

3.
由我国蒙古族学者德勒格编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内蒙古喇嘛教史》一书已与读者见面。全书共 1 0章 ,6 0余万字 ,有以下特点 :一、该书题名称蒙古“喇嘛教”而未称“佛教”,是明其为藏传佛教地区也。是故著者收罗史料 ,从成吉思汗与西藏佛教的联系开始采集甄别 ,蒙藏汉文献史籍所载 ,靡不搜求 ,用功甚巨 ,用心甚细。内容包括历代史乘 ,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建筑、医学、佛学等大小五明方面 ,史料丰富翔实 ,若干难觅的要籍又附于相关章节之后 ,方便了学人检阅利用。尤其是教内详情 ,蒙藏汉文佛教名词术语的对译诠释 ,非精通声明 ,…  相似文献   

4.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形成最早、最具藏族人独创性的教派。“宁玛”是藏语音译 ,意为“旧”。说其“旧”,是因为该派自称其所传密法为前弘期莲花生所传之教法 ,这比其他各教派密法传承要早 3 0 0年 ,故相对而言被称为“旧派”。土观大师说 :“新旧二派之说 ,乃是纯粹以密教宏传情形来划分 ,其说法颇不一致 ,最普遍的说法 ,是指以班达弥底 (念智称 )来藏以前所译续部 ,则称为旧派密咒 ;仁钦桑布译师以后所译续部 ,则称为新派密咒。”1 这段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显教不分新旧 ;二是对密教的新旧划分并非以密教的内容为标准的 ,而是以传承的…  相似文献   

5.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十一世纪初,西藏佛教传入云南西北部地区。藏传佛教把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藏族固有的原始宗教本教(俗称“黑教”)融合,形成了突出的特点;云南藏传佛教除此之外,还与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原始宗教相结合,从而具有不同于西藏佛教的民族特色。在迪庆地区,藏族佛教实行与西藏相同的“活佛转世制”;在永宁地区,纳西族的藏传佛教实行独特的“活佛借用制”,即在寺庙举行盛大法典时,临时去西藏或康区聘请著名活佛来当地寺庙作长期或短期的讲经说教,或是在寺庙中设一种名为“喇擦”(意为“活佛替身”)的宗教职务。  相似文献   

6.
锡勒图库伦札萨克达喇嘛第一任喇嘛呼图克图曼殊习礼是阿升喇嘛,名希日巴,属青海省阿木多地方的藏族萨木鲁家族,是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母亲的同族近支,因之尊称阿升(藏语:意为舅父)喇嘛.蒙古土默特部阿勒坦汗因阿升喇嘛在西部蒙古地区最先传播喇嘛教,于1578年赠予额其格喇嘛尊号.  相似文献   

7.
喇嘛教是在公元七世纪中叶佛教传入西藏以后,经过与本教的长期斗争和互相渗透融合而形成的。它根据佛教的经典和教义,吸收了本教的一些宗教神灵和宗教仪式,并在寺庙僧侣制度等方面反映出许多西藏的特点,使佛教带上了地方色彩而西藏化了,因此被俗称为“喇嘛教”。喇嘛教不过是西藏化了的佛教。佛教能战胜和融合西藏地方的原始宗教本教,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喇嘛教,并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8.
16世纪末,藏传佛教的一支喇嘛教(黄教)传入内蒙古。随着喇嘛教的传播,在内蒙古地区出现了翻译佛经,编写佛教历史和高僧传记以及研究佛陀学说等编纂活动。它构成了16世纪末至19世纪这一编纂活动的显著特点。蒙古历史编纂学研究家们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蒙古喇嘛史学史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时期。对蒙古人的喇嘛教史编纂活动,国外学者有所研究,也有所进展。可惜在国内,还很少有人做过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峨眉山作为中国内地四大佛山之一,在中国汉地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形象而主动地反映了中国内地佛教文化、建筑和艺术的发展过程,而且还记录了汉族同各兄弟民族以及海外人士的友好往来.因此,峨眉山蜚声海内外,成为人们向往的佛教圣地.它在藏传佛教中亦有一定影响.一、峨眉山在藏传佛教中的称谓峨眉山在汉文典籍中有诸多各异的名称,如“《山海经》称它西皇人山,《三皇经》称作胜峰,佛经《楞严经》和《华严经》都叫它大光明山,西晋张华的《博物志》上称为牙门山.‘峨眉’之名,最早见于汉代的《益州记》,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蜀都赋》中,也有“带二江之以流,抗峨眉之重阻”的句子.①今天,以称峨眉山更能表达此山巍峨俊秀的姿态而变的家喻户晓.然而,峨眉山在藏传佛教中则称“挺拔屹立的大象之山”,简称“象山”.这一称谓与峨眉山佛教信仰的特点有一定的联系,但汉文史籍中没有任何记载.在藏文《赛马称王》②一书中认为峨眉山的形状像一头挺立的大象而得其名;另外一些藏文书籍中更进一步解释,峨眉山乃普贤菩萨之道场,此菩萨的坐骑为一头大象,故此山取名为大象山;在藏族民间将以上两种说法融为一体来叙述此山为何取名为大象山的种种理由,更为生动有理.由此可知,对峨眉山的称谓或描述是佛教  相似文献   

10.
略论西藏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西藏佛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融合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本教内容,而形成有自己特点的喇嘛教。西藏佛教在云南主要分布在藏、川、滇三省区交界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的丽江、宁蒗等县,为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所信仰。西藏佛教传入之始,就与这些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与他们的原始宗教相融合,从而形成一系列独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 佛教传入青海的历史比较悠久,到了元、明、清时期,由于中央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们对青海地区宗教势力的大力扶持,喇嘛教在青海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至一九五八年,“全省共有喇嘛教寺院八百六十九座,其中包括麻尼坑二百三十六座(即小庙宇),喇嘛约有六万人。”据一九五二年不完全统计,这些喇嘛教寺院“共占有农业耕地三十四万八千八百四十四亩,占全省总耕地面积六百八十六万五千九百九十五亩的百分之五点八,牧业区喇嘛  相似文献   

12.
佛教中有所谓“大乘”和“小乘”两大教派,大乘教派是佛灭后(公元前486年)逐渐兴起的一个新教派,其正式形成的时期,大概在公元初纪。自此派建立,方将原始佛教(即佛陀的最初教义)以及部派分裂时代(约公元前四世纪至一世纪间)的佛教称为“小乘”。自此两派形成长期对抗形势,互相贬斥,纷争极烈。小乘以大乘为非佛说,大乘则卑视小乘,几同外道。这在中国情况就有所不同。佛教初轮入,即大小二乘同时并入,并且大乘教很快取得优势地位。在中国所建立的佛教各宗,多数属于大乘,小乘只有“毗曇”(后  相似文献   

13.
对于藏传佛教的研究,不仅具有宗教学的意义,而且具有历史的、文化的、哲学的意义。甚至可以说,不了解藏传佛教,就很难达到对于藏族历史、文化的真正理解。而就藏传佛教研究自身而言,其核心内容当是对其教义思想的研究。可是当前国内藏传佛教研究多侧重于传承历史方面,很少涉足教义思想的领域,这自然不能不说是很大的缺憾。我国著名藏传佛教专家王森先生在他所著《西藏佛教发展史略》出版时曾说:“佛教思想、教义是佛教的核心,我这本书(指《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侧重于史的方面,原有设想再写本《西藏佛教思想发展史略》,但身体不佳,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14.
文摘四则     
<正> 西,汉语,表示方位;藏,藏语,指地理名称。汉藏合壁为西藏。藏语称为“羌塘”。考西藏一词,清以前诸史籍,概未有所见。西藏曰:“西藏一隅……明日乌斯藏,今曰图伯特或唐古特”。元朝开始使用乌斯藏一词,明朝袭用元朝的这一称谓。实际上乌斯是卫的读音,乌斯藏就是卫  相似文献   

15.
中观他空见是藏传佛教觉囊派的主要见解,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真实的本性,能独立生长发展和消亡。由于人们的虚妄分别,把本来存在的事物说成是空,否定其独立的实体。因此说性空,只能是“他空”,不能说是“自空”。觉囊派的这种见解遭到了藏传佛教其它各派的反对,斥责说觉囊派的观点是来自印度外道,不是佛教的思想。十七世纪,随着觉囊派寺院改宗格鲁派,他空义更加鲜为人知,有些学者也不乐意去研究。到目前人们(包括佛教研究者在内)很少知道觉囊派他空思想的发展传播情况。为了帮助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把多罗那他的这篇文章译成汉文,希望能引起藏传佛教研究者们的重视,同时,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翻译介绍,研究藏传佛教教义。  相似文献   

16.
廖开顺 《东岳论丛》2001,22(3):127-129
目连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内容取之佛经故事 ,宣扬的是佛教教义。但是它走向了世俗 ,并且与儒教、道教相安无事。从目连戏的演出活动可以看出佛教的中国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清代二百多年对蒙古族的统治,以喇嘛教对蒙古的影响最为深刻。这种影响,远远超过元、明时代。清代不仅使喇嘛教盛行于蒙古,而且渗透到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进而起到支配的作用。因此,清代的喇嘛教政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清朝入关前的喇嘛教政策 清朝入关前,喇嘛教已由蒙古传入满州。据辽阳莲花寺大金“喇嘛法师宝记”碑文记载:1616年(天命元年)前后,西藏僧斡禄打儿罕囊素法师“不惮跋涉,东历蒙古诸部,阐扬圣教”。清太祖努儿哈赤为了利用喇嘛教笼络蒙古诸部,对于法师“敬谨尊师,倍加供给”,1621年(天命六年)8月法师死去,太祖为他修建宝塔。皇太极即位后,蒙古归附日众,他继续采取优礼喇嘛教的政策。对于前来的西藏喇嘛,如卫征囊素喇嘛,巩格林臣喇嘛等,均“赐宴赏赉有差”。1634年(天聪八年),皇太极平定了林丹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就以下两个问题同赵蔚杨先生商榷:第一,阿注婚和母系家庭渊源于永宁纳西古代母系制还是近数百年产生的;第二,这种婚姻家庭形态是由于社会诸合力的作用才得以保存下来,还是喇嘛教传入的产物。作者认为,阿注婚和母系家庭源于古代的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公社解体后,它以变异形式残存于阶级社会里。作者不同意将喇嘛教的传入作为阿注婚和母系家庭产生的原因,这是因为:1.永宁的喇嘛教既有黄教派,又有白教派,喇嘛并非只能找阿注而不能娶妻;2.不存在喇嘛教造成性比例失调,导致阿注婚和母系家庭产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同体现了北传佛教的一般性特征,即以大乘佛教教义与经典的弘传为主,注重对佛法大义的领悟与发挥.但由于所面临的文化际遇及所处文化势位的差异,二者选择了不同的演进路向,并由此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理论形态与组织结构特征.就整体思维特征而言,汉、藏两系佛教分别对印度佛教采取了不同的提问方式及继承发展模式.简言之,汉传佛教重佛之“心”,由“心”而立“法”;藏传佛教重佛之“法”,由“法”而明“心”.由此,汉传佛教形成了重圆顿、重简捷、重灵活性的修持理念与教化风格,而藏传佛教则形成了重传承、重次第、重体系的教法特色.当前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底蕴,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演进历程及其理论精髓对于中国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浅谈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自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分两个阶段向蒙古地区传播。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表现出政治性、自上而下性、历史的间断性和适应性等特点。喇嘛教的传入,既有加强蒙藏关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正面效应,也有宗教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