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西方古典文论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但也并非全无相通之处.文章从立意观、传统观、语言观三个方面入手,对中西方文论史上两部著名的论诗诗<戏为六绝句>和<诗艺>展开比较研究,力求揭示二者之间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进而深入发掘中西方古典文论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卞良君 《学术论坛》2006,(11):149-152
"合观"是中国本土原创性的诗学概念和论诗方法,在古典诗学领域中由来已久,并且被广泛运用."合观"的作用是在开阔的审美视域中整合文本资源,在努力开掘每一个文本资源所拥有的文化、艺术蕴蓄的基础上,揭示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释放出更加丰富的历史的、社会的、审美的信息."合观"本源于先民系统型整体思维方式,它引人注目的"比较"的因素,具有现代诗学的意义和价值,表明中国人之接受西方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并非是盲目"追捧",乃在于其文化心理结构的预设和期许.因此,在古典文论价值重建的今天,不应忽略"合观"这个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西方文论跌宕起伏,发生了几次明显的转向。文论的转向和语言观的流变结合在一起,成为西方文论发展态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本文以文论的转向为背景,结合不同历史阶段中“文学性”内涵的变化,着重探讨作为工具论、自足自律的符号系统和能指所指分离的“语言游戏”说三种语言观的历史流变及其承接关系,并论证了整体融合的语言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后汉书·西域传》、《魏略·西戎传》中均有大秦国植桑养蚕的记载 ,同时期西方古典作家也有相关内容的记述 ,两相比照可以将史料中的史实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任先大 《云梦学刊》2001,22(4):64-66
在"世界文论"的背景下,比较"兴趣"与"张力"两个异质文化概念之间的异中之同,同中之异,可以进一步揭示出严羽诗学理论的民族特色及在世界文论座标系中的固有地位,同时可见出中外相通互补的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6.
二十年来,叶嘉莹女士先后在台湾、美国与加拿大讲授中国古典诗词,曾于1979年回祖国讲学。1980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她的著作《迦陵论词丛稿》。作者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西方的文艺理论来研究中国的古典诗词与古典文论,对于古典诗歌与古典文论的研究,对于比较文学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一、从庐山外望庐山,用西方文艺理论来探索中国古典诗词,嘉木显,美竹露,时有新意  相似文献   

7.
曹辛华 《学术研究》2002,(7):117-121
迄今为止 ,人们在论述王国维与胡适的词学观时存在着一种值得商榷的倾向 ,即不少学者多立足二者的共同之处 ,对二者的“同中之异”辨析不够。实际上 ,两人词学观的性质、目的、渊源乃至所采用的观念、方法以及话语等都有所不同。辨析王、胡二人词学观“同中之异”不仅仅有利于澄清20世纪词学史的误会 ,更重要的是向人们揭示20世纪学术史存在的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8.
西方之想象与中国之神思,异名而同实,均指形象思维。西方自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以降,至菲洛斯特拉托斯方为之一变,从否定趋向肯定。借英国经验派之力,浪漫主义在反抗欧陆理性主义时,着力标举想象。其后,荦荦大者有二:一是维柯《新科学》;二是鲍姆嘉通的《美学》。在神思论发展演变的历史长河中,有三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即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和叶燮的《原诗》。想象与神思,异轨同奔,虽有契合之处,但分歧也比比皆是。推究起来,则是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实际上可归原为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西方文论共存于我国当前的文学理论学术话语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交流与对话。从纵向来看,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当代文论之间存在着实际的影响关系。通过比较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论,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思想哲学是西方当代文论或隐或显的思想来源,而西方思维反过来又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周易》开始,"观"即成为中国古典哲学中主体与对象发生关系的基本方式。"贞观"这个命题其实为《周易》哲学重视"观"的方式提供了哲学依据。这种由"观"而来的主体行为主要不是认识论的而是存在论的,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直接被给予性的信仰。通过这种"观",古人从被直接给予的天地精神那里得到的不是知识的可靠性,而是生存的可靠性。在这种"观"的建构中,"观"卦中的"观生"主要还是一种经验性的道德践履;然而《易传》中的"观象"则具有了深刻的形而上的内涵,这种"观"由效法天地而成为天人相合的重要条件。所以,在《周易》中,"观"不仅是人以理性之光照亮天地,更是人自然地处于天地澄明之中。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电视相亲类节目席卷荧屏,形成一股热潮,以文质观这种文论观点来看待此现象,观众的质疑、批评、谩骂,原因在于此类相亲节目过度包装、策划、炒作,而忽视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内涵,娱乐教育服务功能,可以说是文胜于质。本文欲对《论语》中孔子“文质观”略作梳理,并且通过其之精髓来推进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及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玉能1943年生,南京人,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指导组组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实践美学、西方美学研究。至今已出版《审美王国探秘》《美学要义》《西方文论思潮》《西方美学思潮》《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新实践美学论》《席勒美学论稿》《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西方美学通史》(第4—5卷)等著作;译有《德国古典美学》《席勒散文选》《秀美与尊严》《赫尔德美学文选》《审美教育书简》等著作;主编有"新实践美学丛书",编有《美学教程》《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等教材。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近200篇,近50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有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省90’比较文学研讨会上,笔者有幸同著名文艺学家胡经之教授作过长谈。先生长期在北京大学执教,融合美学与文艺学于一炉,开拓文艺美学学科,甚有贡献,近年又来深圳大学创办国际文化系,拓展新兴学科,多有建树。在这三、四年间,陆续出版了《文艺美学》、《西方廿世纪文论史》、《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中国现代美学丛编》,为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编了《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及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先生对文艺学方法论尤多注意,受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前不久完成了一个文科博士点科研项目,主  相似文献   

14.
黄维樑 《云梦学刊》2007,28(2):90-93
在我国面临庞大的“文化赤字”的情势下,我们要重视以《文心雕龙》为高峰为重镇的中国文学理论。用《文心雕龙》的“六观法”对范仲淹的《渔家傲》进行研究,可以打破中国传统文论“不重分析没有体系”的迷思(myth)。  相似文献   

15.
刘勰《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中逻辑严整明晰的著作,但是它的逻辑不同于西方形而上学的逻辑。《辨骚》篇在全书中的重要地位显示出,中国传统文论不作形而上学的抽象论证的特色。其理论所阐释的,不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逻辑关系,而是中国传统实践理性思维由技艺和操作环节体验的逻辑关系。这是一种实践理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辨骚》作为文学从广义文章向审美性的文学发展的典范树立起来,是中国文论对文学的文学性的一个重要认识。《辨骚》篇在《文心雕龙》中的突出地位,使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逐步树立起诗骚并重的文学观念,并且以《离骚》和楚辞的文学性、审美性来阐释《诗经》的文学意义,开拓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俯仰宇宙审美观照的源起不止于《易传》,还应上溯至殷周之际的《易经》。《诗经.大雅.旱麓》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一兴象,标志着俯仰宇宙审美观照的确立和形成。《易经》之《观》卦,为其源起提供了三个前提条件:1)共同的宇宙观背景:在易卦是上下四方的规范而有序,在《诗经》是上下四方观念之成熟;2)共同的核心观念:《观》卦之观我生与《旱麓》岂弟君子均指向道德自律、亲和臣民,及在此基础上六四爻辞观国之光、岂弟君子,遐不作人相应,可谓一脉相承;3)《观》卦之观首创兴的规范化形式,规范兴从自然物象向人文事象引申。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以上三个前提可视为间接接受;鸢飞鱼跃兴象的整合对以鸟、鱼为兴象的爻辞,可视为直接接受。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这种传统的人文精神也贯穿着中国古代文论的 整个发展过程。考察古代文论中的文艺本质观,特别是考察古代文论中影响极为深远的情感论的发展,能够 从中发掘出中国古代文论中深厚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转型的标志与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的《小说与群治之关系》和王国维的《论哲学家和美术家之天职》两篇上个世纪初的文章标志了中国古代文论实现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 ,因此可提出并论证中国文论的现代化转型的四个维度 ,即文学观念的转变 ,文体观念的转变 ,批判观念的勃兴 ,文论话语的转变。这些变化说到底是价值和意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韩军 《东岳论丛》2006,27(1):53-56
在中国文论体系建设过程中,刘若愚先生的《中国的文学理论》始终扮演着一个既有启发性又广受批评的角色。其启发性主要体现为:在现代学科体制下确立了中国古代诗学的理论定位分析方式,并在中西文论比较之“异”的对话中通过发展艾布拉姆斯的理论框架而建立了中国诗学的系统理论。不过,他的研究因为没有摆脱西方文论的理论逻辑也广受批评,从学界对于刘氏框架本身的批评以及中国文论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中国文论自身的学理逻辑以及历史脉络中文史哲贯通的考察,乃是探讨复杂的中国文论体系及其理论生长机制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20.
何源  胡镓 《理论界》2014,(6):122-125
余虹教授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一书意在借助现象学还原的基础上区分中国文论和西方诗学这两个概念,并指出二者的不可通约性。他的研究为澄清这两个重要的学术概念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看法。也为后学跳出西方文艺理论话语范畴,重新发现中国文论的真意提供了可能的进路。本文有意对余虹教授的这一著作进行一个有关思想史脉络的梳理,进而提出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古典诗学存在一种先天共有的关怀。由此构成了二者在对人的教育问题上可以进行比较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