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典籍浩瀚的世界文学宝库中,阿拉伯文学占有显著的地位.这支别具一格、绚丽多彩的奇葩,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极大影响.何谓阿拉伯文学?历史上,古代是指阿拉伯半岛人民的文学,中古时期是指阿拉伯帝国的文学,后来一提到阿拉伯近代和现代文学,则是指阿拉伯各国的文学.古代阿拉伯文学是以散文和诗歌为主的民间口头文学.阿拉伯半岛上过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民  相似文献   

2.
塔哈·侯赛因(1889~1973)是埃及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思想家.他的著述丰富,是多产作家.他不仅对文学,而且对历史、哲学等都有精深研究,成为一代文宗,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塔哈由一个盲童成长为一流的埃及作家、阿拉伯文豪,这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实属鲜见.就其全部经历和创作来看,他在阿拉伯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之间,阿拉伯文学和世界文学之间起了桥梁作用.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埃及文化启蒙运动中,在创建埃及乃至阿拉伯新文学运动中,在为使创作反映现实、形成具有鲜明现实主义色彩的"埃及现代派"的活动中,以及在创立新的阿拉伯文艺批评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近代阿尔及利亚文学概况阿尔及利亚文学在整个阿拉伯文坛并不占优势,但公认为是非洲大陆最发达的文学之一。近代阿尔及利亚文学不同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纯阿拉伯文学。阿尔及利亚文学由两部分组成——阿语文学和法语文学。这与阿尔及利亚所处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670年,欧格白·纳菲尔征服了北非柏柏尔人,该地区出现了伊斯兰哈里发王国,开始有了阿拉伯文学。公元10世纪伊斯兰帝国出  相似文献   

4.
30年代初,《复兴》与《曙光》两本杂志的问世,象征着苏丹文艺复兴的开端,一种思想与风格崭新的苏丹文学渐渐地成长起来.在此之前,苏丹诗歌一直墨守中世纪阿拉伯古典诗的陈规和传统,从内容到形式都无重大变化. 由埃及诗人马哈茂德·萨米·巴鲁迪开创的一个诗歌革新运动,在哈菲兹、邵基·穆巴拉克、阿卡德、塔哈·侯赛因、阿波罗诗社等诗人、文学家和文学组织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苏丹与埃及有着密切联系,苏丹青年文学家向往埃及,深受埃及文坛的影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世界通用的标准语,是《古兰经》语言,它被广泛地运用于阿拉伯各国的文学、教育、新闻、公文函件和各种正式场合,所有的方言都得服从这一最高形式。语言学家们根据各方言间的亲疏关系,把现代阿拉伯方言划分为五大方言区: 1.希贾兹—纳季德方言区(包括也门方言) 2.叙利亚方言区(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东部方言) 3.伊拉克方言区 4.埃及方言区(包括苏丹方言)  相似文献   

6.
苏丹尼罗河岸的贾阿林、舍基亚和栋古拉这三大阿拉伯部落,从殖民时代以来一直主宰着苏丹的政治、经济、安全等重要国家部门。他们在构建苏丹国家身份上拥有主导性,并利用身份政治的运行机制不断巩固其权力优势。苏丹河岸阿拉伯部落的早期发展优势、奴隶贸易以及英国殖民统治遗产是其塑造身份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政治化是后殖民时代阿拉伯部落巩固身份地位的主要策略与手段。而身份政治所形成的"中央-外围"模式使非阿拉伯和非穆斯林部落不断遭受边缘化,引发持续至今且难以弥合的部落冲突。因此苏丹急需摆脱身份政治陷阱,构建基于国家统一的国民认同。  相似文献   

7.
1.一棵树.来巴林前,我曾多次听黎巴嫩、苏丹等许多阿拉伯朋友们念叨过,在巴林王国的沙漠有一棵岿然独立、枝叶繁茂的古树,被当地人称为"生命树".到巴林后,生命树终于进入我的视野,并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  相似文献   

8.
吴贵 《阿拉伯世界》2004,(3):59-59,55
1.一棵树。来巴林前,我曾多次听黎巴嫩、苏丹等许多阿拉伯朋友们念叨过,在巴林土国的沙漠有一棵岿然独立、枝叶繁茂的古树,被当地人称为“生命树”。到巴林后,生命树终于进入我的视野,并解开了我心中的疑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现代文学传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现代文学传统的形成、成长和传播的历程,现代文学传统的特点。笔者认为现代文学经历了曲折漫长的文学演变历程,拥有丰富的文学积淀和传统,具有多元、复杂和非连续性的特点,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当代文学乃至于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现代文学传统在当代所体现出的最本质的内涵是文学的使命,用最适宜的形式反映最真实的社会,表达人们最真挚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学使命。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我国首届阿拉伯文学讨论会于1983年10月17日——23日在北京香山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各有关大专院校、出版社等单位的55名代表提交了27篇论文,并对阿拉伯的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成立  相似文献   

11.
宋殿儒 《老人世界》2014,(10):20-21
一 位于河南省洛宁县中河乡的麓山,曾是历史上著名的“麓桥驿”之战所在地,前些日子,听说麓山人造林场出现了一棵会治病的“神树”。说是哪位造林老人无论是头晕目眩、腹痛气滞,还是忧愁积心,只要去拥抱一下那棵大树,一切都会好起来。这棵大树真的能消愁除病吗?  相似文献   

12.
卡巴斯·本·赛义德是阿曼苏丹国的苏丹。他于1970年7月23日即位,并于8月9日,宣布把马斯喀特苏丹国改名为阿曼苏丹国,当时他还是一个不到30岁的青年。卡巴斯虔信伊斯兰教,热爱自己的国家,忠于阿拉伯的团结事业。他在当王太子时,曾周游阿拉伯和西欧的许多国  相似文献   

13.
《当代老年》2010,(11):1-1
山上有一棵大树和一株小草, 小草为自己的渺小自卑,大树因自己的高大狂妄。  相似文献   

14.
在CI策划成为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关注焦点时,很多企业一窝蜂地抱住了CI这棵“大树”,认为只要CI一番,这棵大树定能硕果累累,把CI当成解决企业一切疑难(至少是主要困难)的唯一途径。冷静下来后,不少企业开始发现一些颇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马格里布文学自20世纪50年代后有较大发展,近20年更有崛起之势,这引起了阿拉伯文坛的瞩目和各国文学界的重视. 回顾马格里布新文学所走过的道路,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崇拜学习阿拉伯文学和一切东方文学开始,经过在东西方两种文学之间的徘徊,终于走上了一条挖掘、研究阿拉伯文学遗产并将之发扬光大,同时积极吸收欧  相似文献   

16.
一在阿拉伯世界,提起阿拔斯王朝的大诗人穆台奈比,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现在,只要是有文化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背诵他的诗篇。尤其是他的带有哲理性的大量诗句,更是反复被阿拉伯人所引用,已经变成了人人熟习的普遍性的格言或警句。文学评论家和学者们一致公认穆台奈比是阿拉伯民族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在阿拉伯文学史上,穆台奈比占  相似文献   

17.
人生宛若一条缀满珠宝的项链,而童年是一颗最璀璨的宝石;记忆如同汪洋,而童年是一朵最动人的浪花;生命犹如一棵大树,而童年是一片最美丽的绿叶;岁月好似花园,而童年是一株最艳丽的鲜花。  相似文献   

18.
在绚丽多彩的阿拉伯现代文苑里,有一朵芳香浓郁、光彩照人的奇葩。它虽然生长在异国的土地上,却吸收着故土的滋养,并把那沁人的芳香,又送进祖国同胞的心房。这一朵异国奇葩,就是各种论述阿拉伯现代文学的书籍都要为它  相似文献   

19.
城市的树     
搬到新小区后,无事时从窗口向楼下望,最先映入眼帘的每每是那棵细细的柳树。那棵柳树立在两栋楼之间弯弯的路口,春夏来临之际,便见其柔绿的柳条飘飘,给小区的“水泥森林”点缀了些许生气。这棵树非常“珍贵”,两栋楼的几百户居民仅拥有这一棵树,算了一下,每位居民也许难分到一片树叶的绿色!遥想过去住在四合院时,几十米的小院中就有两棵大树,一棵是柿子树,一棵是核桃树。这些树与小院同龄,它伴随着几代人繁衍,苍劲的老根盘根错节,树、房、人与院子血脉相连。春夏时节,郁郁葱葱的大树枝繁叶茂,洋洋洒洒地覆盖了整个小院。树下是街坊邻居日常…  相似文献   

20.
鲁迅和马哈福兹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和阿拉伯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分别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试从他们的西方观、革命观、妇女观和知识分子观这四个方面,比较两位伟大作家文化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