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本问题是探讨宋明儒学的基源性问题。宋明儒学文本的意义生成,也是宋明儒者思想言说的文本化过程。文本化的核心是文本的经典化。从语言哲学视域来看,宋明儒学文本结构大概呈现出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三重性特征。微观层面的文本,主要讨论字、词语等“字”之“义”;中观层面的文本,主要研判篇章结构、经典文本;宏观层面的文本,主要探究诸文本之间的意义关联。在宋明儒学文本经典化过程中,宋明儒者不仅建构了形上的经典统序,使道统、学统有所系属,而且落实了经典诠释背后的治世关切。  相似文献   

2.
鉴于自牟宗三先生提出胡五峰为宋明儒学中与程朱、陆王鼎足为三,而且是继承北宋以明道为中心之儒学的嫡传,而一般评论朱子之“《知言》疑义”一文,多未能切中此中五峰之义理,与朱子、张南轩之不同义理系统与对儒学之诠释,因此,就朱子之“《知言》疑义”析论胡五峰之核心义理,与朱子对所引五峰文献之批评,以及张南轩在此论述中的表现,研究基本上是就宋明儒学两大传统进行一内部对话式的分析.文中疏释五峰被质疑之文献,见出五峰之学主要是根于明道,但用语则更偏向伊川.而五峰立性为天下之大本,主“尽心成性”之义,实集北宋四家之哲学义理之大成,确能盛发北宋,特别是明道之学,是代表北宋儒学的嫡传.至于朱子之疑义,主要是根据中和新说之后的观点,对五峰之学与中和旧说的反省,行文时有立场不同之批评,亦有误解不谛之处.  相似文献   

3.
廖平经学有其独特的政治视野。从这一政治视野出发,廖平对中国古典政教体系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反思。他批评宋儒尊孟贬荀不得其真,误解《大学》"修身"之旨,昧于时势错认"道统",先知后行,颠倒人天。这些批评既是针对宋明儒学内在的义理结构,又涉及到宋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对于思考当代儒学的发展如何超越宋明儒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道统说辩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原始儒学的真谛在于修己以安百姓。宋明儒师和现代新儒家所谓的道统并不与此契合。前者的缺失在于“内圣强而外王弱”,后者的误区在于将原始儒学的内圣化、万能化和玄学化。宋明儒师和现代新儒家的理论体系不惟没有使原始儒学获得新的生命力与发展的契机,反而遮蔽了原始儒学之真义,失落了原始儒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5.
牟宗三先生在深切反省中国文化与哲学传统之下,认为要回应当前的时代课题,要建立新的三统以为中国文化与哲学往前发展的重要方向。牟先生的三统是道统、政统与学统。道统是重建中国哲学与儒学之正统地位,牟先生以两层存有论重建和发展先秦和宋明儒学之心性论,建立内圣之学为哲学之原型。政统与学统是新外王之道。牟先生改造传统之内圣直接开出外王的方式,由良知明觉之自我坎陷开出民主政治与科学知识之建构。这是三统并建的开展。本文申论牟先生及当代新儒学诸位先生在反省及重建传统文化所感受到时代课题中何以必要开出新三统之义理。进而反省汉代公羊学之通三统之说,与宋明儒建立之道统之意义,以见出新三统的重要价值。同时亦略陈述对当前若干学者所提的三统之论述,并加以批判的检讨,以明中国文化与哲学的时代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6.
一、应该如何命名宋明儒学?关于宋明儒学,有好几种表达方式:道学、理学、心学和新理学。这些称法各有其优缺点。对此,我愿作如下讨论:第一,在宋代曾使用过“道学”这个称谓。事实上,宋明儒学专注于道的研究,而且这种专注可以追溯到孔子。  相似文献   

7.
试论宋明理学家的圣贤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家通过对"天人合一"这一哲学主题的论证和对心性义理之学的追求,创立了既不同于孔孟原始儒学,也有别于汉唐经学的新儒学,将儒家哲学发展到十分完备的形态,使得中国哲学的境界学说得以充分的展现.本文试图将宋明理学家有关圣贤境界的追求特别是如何成就圣贤的问题进行论述,来再现他们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的新儒学主张“返回到事实”去解释儒学,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将儒学从符号形式还原为现实生活, 其二是从道德规范还原为人的心理,这是一次意义的重构,也是一种方法论的创建。梁漱溟将孔学定义为生命之学,标志着一次“范式”转化过程的开端。用生命范式诠释儒学,在原始儒学与宋明儒学之间建立了一条通道,使儒学可以摆脱汉代以来制度化、形式化的束缚,获得新的发展契机。梁漱溟由此开创了新儒学的进路。  相似文献   

9.
以《新编中国哲学史》三卷四冊享誉汉语学术界三十馀年的劳思光,一直被误称为新儒家。但从劳氏与新儒学代表人物的立论与哲学方法的同异看,劳氏并不是新儒家。虽然劳氏认同先秦儒学作为成德之学能直接把握价值根源,但从不讳言儒学是现代民主政制的障碍。同时,在梳理宋明儒学六百年的思想发展之际,劳氏是从哲学理论效力的高度,来区分与评估不同阶段的宋明儒者的理论贡献,从而得出其著名的"一系说",而有别于新儒学代表牟宗三的"三系说"。此外,劳氏与新儒学的另一显著差异,就是从批判视角,以"历史动态观"考察中国文化,且从不回避传统中国文化在现代文化冲击之下失效的问题。把中国文化放在现代性与后现代处境之下探讨,就令劳氏以世界的视角来看中国,而不是以敌对的眼光来看世界。"在世界中的中国,而不是与世界对抗的中国",这就是劳思光的格言。  相似文献   

10.
蒋:这个说法我认为也很有道理,理性只要不把它极端化,或者说理性化吧,用得恰到好处是非常有用的,也是非常必须的。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文化的资源里面,我们一般讲儒家文化往往想到宋明,这是我一直对新儒家不太满意的地方。当他们对现代化或者对应西方的时候,他们都是从宋明出去回应的,而宋明儒学里面恰恰是成先生所说的责任伦理资源较少的儒家传统。宋明里面朱子的责任伦理稍微丰富一点,阳明主要讲尽其在我,他成就的是精神人格。总的来说,宋明系统因为主要是回应佛教的挑战,所以他回应的方式是挺立个体的道德生命,新儒家这些…  相似文献   

11.
姜海军 《南都学坛》2012,32(6):32-36
元代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以漠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大一统帝国。为了巩固大一统帝国,蒙元统治者尤其是忽必烈主动认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推行汉化政策,由此赢得了中原地区民众对其政权的文化认同。蒙元政权对儒学非常重视,在金、辽、西夏汉化的基础上,主要推行南宋地区所流行的程朱理学,而摒弃辽、西夏、金所推崇的章句注疏之学。蒙元政权经过长期的努力,尤其借助金朝儒士大夫向以元大都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传播,最终确立了理学在学术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元朝的官方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宋明理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受到禅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对儒学在宋明时期复兴、思想体系重构、哲学化和心学化等发展环节的历史考察,探讨了其吸收禅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传统思想学术相互会通的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3.
田勤耘 《南都学坛》2007,27(2):36-39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别具特色和风格的哲学思维形态。它被统治阶级奉为官方哲学,长达六七百年之久,支配着我国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思想的发展。由于它构建了一套严谨的极具思辨性的理论体系,把先前儒家所提出的伦理纲常上升到宇宙本体论的高度,从而强化了爱国主义,反映了时代的共同价值取向,提升了中华民族对于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正是这些承担并体现了形成与发展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是锤炼和塑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胡适“近世哲学”的思想概念的反思,综合20世纪以来有关宋明理学与清代学术的研究成果,超越宋明理学研究与明清之际学术研究两大阵营对立的各种观点,力求更加全面地看待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对中国现代学术与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和合学——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哲学,以现代新儒家为代表,大体都是"接着讲",也即在宋明理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当下,我们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网络普及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同世界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中国问题,也就是全人类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时代,哲学是什么?哲学如何创新?和合学是什么?为什么要讲和合学?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对程朱理学的阐释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作为“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的汉学立场与宋学相对,革命家的启蒙思想则具反理学倾向,再加上他的佛学、庄学修养,以及对中国道德现状的不同认识,从而形成了对程朱理学别具特色的诠释。他中年以后调和汉宋的学术倾向、对二程学说的历史评说、对朱熹与新思潮关系的阐释,都是以前关注较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程朱理学和章太炎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明初的言官与理学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从言官制度的形成及言官的培养和选拔入手,探讨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及言官与理学对明初政治风气、学术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代理学的兴起,对诗歌影响最普遍、最直接者是"以理为诗"。两宋理学家的诗歌作品,或借诗阐述义理,或吟咏情性,都强调以理为诗,从而构成了宋代诗歌中的一个特殊类别:理学诗。在他们的影响下,形成了中国美学史上一股独特的唯理主义审美思潮。  相似文献   

19.
元朝建立之后,蒙古贵族长时间停开科举,士子通过读书应试博取科举功名入仕的通道被彻底阻断,士子们读书、研究的功利目的因此减少了,这为元朝科举以程朱理学对儒家经典的阐释作为考试标准奠定了学术基础。与此同时,士子们学习儒学、程朱理学的热情显著下降,导致读书人的数量明显减少。理学家不仅是元仁宗恢复科举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程朱理学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的设计者。科举恢复以后,程朱理学的官方思想地位得到稳固,这对程朱理学的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然而,士子们为获取科举功名而学习程朱理学,与真正潜心研习程朱理学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尤其是部分士子将程朱理学视为谋取利禄的手段,使程朱理学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