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宗范  李敏 《创新》2015,9(1):63-66,12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元素,随之形成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热潮。如今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儒家思想的总结、概括和发展,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总结和发展,是中华民族构建思想体系与价值系统,因此,赋予其"华学"的名称能更正确、科学地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学习华学,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致丞 《创新》2013,(5):17-21
“辱莫大于不知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耻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范畴。文章从耻感文化出发,从伦理道德的视角,将耻列为中华传统重要德目之一,分别从耻德的要素、耻德的德性进阶、耻德的道德功用做论述,进而挖掘中华传统耻感文化的德育启示。  相似文献   

3.
谢菊兰 《社科纵横》2009,24(1):121-123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同时也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讲“和合”,主要是用以处理人际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强调要使这些关系保持和谐一致,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4.
宋丽 《社科纵横》2006,21(12):134-134
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情趣的精髓,京剧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艺术形式,使其具有教育人、陶冶人和愉悦人的作用。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是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对青年民族文化艺术的教育和熏陶,对于传承中国京剧艺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他们对于京剧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将来,影响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光大,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命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原型,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尚圆”传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圆文化是最具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文化之一。经过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与历史积淀,圆文化不仅以其“圆”的表征寓形于物,还以其“圆”的思维寓意于形,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祭祀圆文化、舞蹈圆文化、建筑圆文化、信仰圆文化、理念圆文化。从文化的结构层次来看,不仅有祭坛、土圆楼等物质层面(表层)的圆文化,还有舞蹈、仪式等行为层面(中层)的圆文化,更有思维模式与思想观念等精神层面(深层)的圆文化。对中国圆文化的表现类型进行考察、对圆文化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探究,既有利于全面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也有利于推动当代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00多年来,在香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英国殖民主义文化以及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既互相碰撞、冲击,又互相渗透、融合,形成了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的多元混合体。同时,香港文化与内地文化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形成两者之间双向反馈。因此,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创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达到文化的共同繁荣,具有一定的意义。一、香港文化对内地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香港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特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对内地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香港文化融合中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刘少奇站在延安马列学院的演讲台上,以其高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胆识,大声疾呼要加强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他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加强个人修养的思想认识,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对之给予了批判性的继承,使之成为共产党修养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从而使其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下文简称为《论修养》),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一个光辉典范。一、《论修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第一,《论修养》继…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传统二重性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观念系统,必然有隐于其内并统摄其架构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精神,这种基本精神,谓之“传统”。在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入探究中国文化(本文的“中国文化”即通常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传统,对于理性地批判、继承、转换和超越传统,从而更好地完善文化本体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传统不仅是昔日的陈迹,也是现代的影象,更必是未来的基因。中国文化作为一种从“农业——宗法”社会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伦理型文化,如果从纵向的角度来审视,并将其与别种文化形态相比较,不得不承认它有极深邃的底蕴和极…  相似文献   

9.
张载的“横渠四句”震烁千古,“为天地立心”的价值观、“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意识、“为往圣继绝学”的使命担当、“为万世开太平”的宏阔愿景,对培养高校学生服务国家需求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和启示意义。“横渠四句”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精神价值具有时代特征,要培养与特定发展阶段的社会价值相契合的人的精神价值;生命的核心意义是服务国家,要将仁孝之心升华为家国之忠,弘扬服务国家需求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挑重担。“横渠四句”对高校学生服务国家的启示意义在于:涵养与祖国融为一体的大我人格,树立服务国家需求的强烈使命感;关注民生并树立命运与共意识,涵养敢于担当人民命运的意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意识、革命文化中的报国情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爱国价值观;为中华民族开辟长期繁荣昌盛的国运奠定基础。“横渠四句”对高校培养学生服务国家需求意识的启示表现在:进一步确立服务国家需求的根本性精神价值,构建个体与家国融为一体的主动型道德涵养机制;强化与人民融为一体的共同体意识和服务理念,构建震撼心灵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脉融为一体,培养...  相似文献   

10.
袁济喜 《求是学刊》2004,31(6):123-127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丰富的精神蕴涵,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特定的文化形态之中。它以天人相感,观物取象,重视情感体验作为基本特点。深入开掘这种精神价值传统,是实现中国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思想教育中,十分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都知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密切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郭美清 《社科纵横》2013,(2):237-238
道教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唯一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还吸收了外来宗教的有关内容,形成了包融广博、独放异彩的道教文化体系。鲁迅先生说:"中华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道教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而且对中华民族和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法智慧对现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道教。  相似文献   

13.
论先秦思想文化的发生背景杨建华思想文化是人们主体精神在外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制约下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产物,是一种体系、形态,它有着一整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从根本上指导,制约着人类的思维,行为以至情感形成和表现方式。它在社会这一整合系统中,与社会经济结...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歌曲和舞蹈,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义利观产生根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是我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源头和依据,它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积极而又复杂的作用。直到今天,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东亚大陆这块优越而又封闭的辽阔土地上,孕育了华夏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产生了君主专制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含有一定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相结合而成的“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结构,塑造了注重人伦的伦理中心主义的“德性文化”。因此,在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土壤中,相应地培植起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的一系列基本精神。家族主义精神家庭制度是中国社会的根基,是“国家”的基础。在宗法社会的家庭制度、乡村制度下,生发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中一种特有的根本精神——家族主义精神。(一)家的价…  相似文献   

17.
董世奎 《社科纵横》2012,(11):111-113,125
民众观对于政党政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辛亥时期的戴季陶是一个进步的理想主义者。他的民众思想是其国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儒家治国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主张亲民和新民;他接受了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主张民权、自治,并以美国为榜样,宣扬乐观向上的国民精神。他对传统的仁政思想有所突破,但对封建思想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8.
香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的事实,证明了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政治方略的成功。而这一方略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符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PoliticalCulture)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追求统一的强大内驱力。对“根”的高度认同,对列祖列宗的虔诚敬仰,对血缘关系的自然依赖,对乡土的无限眷恋,对祖国的深厚情怀,以文化认同作为区分民族的最高尺度等传统政治文化特质,在结晶成中华民族‘呐聚核”的同时,将国家统一、民族统一、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内化为整个民族的一种超越群体意识的心理定势。对统一的追求,成…  相似文献   

19.
论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及其根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没有像欧洲人那样认识到并自觉坚持走从思想到政治再到经济的改造社会的道路,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不同于欧洲,主要是凭直觉而非通过逻辑把握事物。这种思维特征的形成,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可概括为六点原因:一是我国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二是中国始终很贫穷;三是市场机制在中国长期未能形成;四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时间过长;五是中国的自然科学太落后;六是作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主体的中国知识分子自身有缺陷。此外,中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断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这对中华民族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文章强调,必须进行思维特征的革命,发展我们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进而把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经伦理道德融摄一切的文化。在先秦,伦理思想就已充分发展。本文探讨了作为中国文化精神源头之一并自成系统的先秦儒、道、墨诸家的伦理学说,提出了诸家伦理思想的群已一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