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从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其次从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大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关键内容,官民和谐观和价值和谐观.  相似文献   

2.
"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理论,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义盛行,国民经济整体贫困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和谐社会理论,是在经济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人民内部利益矛盾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先富论"与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完整准确地理解"先富论",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理论的来源,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个制度、多种标准"与全民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核心是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基本医疗保险.福利制度创新、社会公正目标、卫生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生活质量"不约而同"聚焦如何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以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在描述当前四分五裂的医疗保障状况,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诸多结构性弊端的基础上,本文首次提出"一个制度、多种标准"的改革思路,探讨"一个制度、多种标准"模式的优点,指明以"一个制度、多种标准"为医保改革的突破口,建立全民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6800万人口中5300万在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只有把构建和谐农村缮作为重要切入点,紧紧抓住文明生态村建设这一有效载体,重点把握"富、美、信、法"这"四位一体",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奠定和谐社会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价值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内部控制分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着眼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结合以往两种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建立"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观点.通过对该内部控制制度模式、特征及构建过程的分析,对制度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两课"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给高校"两课"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带来的挑战,提出了适应全球化要求,加强"两课"教育,创新观念是前提,创新内容是根本,创新手段和方法是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7.
韦三 《学术论坛》2005,(7):8-11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巩固执政基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为民"群众观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其精神实质是始终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为民"群众观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疆经验":建设"和谐社会"的初步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一位西方人士的论述引出"新疆经验"这个概念.其要点在于,"新疆经验"有助于中亚地区的稳定.最近20多年新疆经历了"三股势力"的严重挑战,在此期间,新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为建设"和谐社会"不断探索,突出的有三件标志性工作一是三个"离不开"活动;二是"五观"教育;三是"高度认同"思想工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新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实践的总结,已写入中宣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成为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宝贵精神财富."五观"教育、"高度认同"思想工程,既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初步探索,也可能为祖国统一大业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权.要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必须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建设"两型"社会,关键是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创新.推进综合改革试验,需要正确定位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色和功能,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市场、社会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五四"时期毛泽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毛泽东认为"制度黑暗"、"社会万恶",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目标经历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认为,民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五四"时期,毛泽东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民主到马列主义的过程,方法经历了从"呼声革命"到无产阶级专政的过程.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骤上,毛泽东主张中外同时,中国分步.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教育存在着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和中小学辍学率居高不下、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解决农村教育对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富裕,全面建设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取多种途径,全面创新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12.
如何建构和谐社会,是近来国内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我认为传统思想文化中,"致中和"与"仇必和而解"两个命题,对自然、万物、以至人类社会的和谐,从学理上可以论证出公平、公正、双赢,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本文拟按照这种思路,引古证今,对当前如何推进世界和平,似应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卓瑛  赖建敏 《江西社会科学》2005,46(12):157-160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是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也是我们落实和谐社会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以人为本"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分析,透视出中国当代以人为本思想是在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熏陶下,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指导下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政治产物,他所提出的"人民内部矛盾"与当今社会中的"社会矛盾"这一概念在实质内涵、解决方法、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正确评价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应从其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等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合理运用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关系的泛经济化和个体自我的主体化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关系变化中的两个基本倾向.前者使商品交换关系超出了经济活动的界限而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后者使社会关系中的"自我-他人"关系失衡、"互主体性"关系缺失.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对商品交换关系进行必要的"划界",正确处理好人们交往实践中的人性化关系和物性化关系之矛盾,寻求一种既能充分实现个性发展,又能与社会共同价值目标和角色期待相融通的和谐社会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高瞻远瞩地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写入大会报告,深入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之间的紧密关系,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大的突破和发展.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进步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中华文明生态智慧的继承,是对西方"控制自然"观的超越,倡导生态文明,重构自然、社会与人有机进化的合理秩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志山 《学术研究》2005,1(4):85-90
长期以来,由于受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斗争哲学"的影响,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丰富内涵一直处于遮蔽状态.而发掘和阐扬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又成为时代和当今中国实践的迫切课题.如果将马克思关于"社会矛盾的同一性"、"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方法"、"人的需要和社会生产的全面性"、"对工业文明的深刻批判"、"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众化的社会人格"等"关键词"综合起来考虑,马克思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轮廓便会逐渐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区建设关键是要增进社区和谐力:协调居民关系,化解居民矛盾,维护社区稳定,增进和谐.提升社区服务力: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培育社区自治力:培育自治意识,强化自治力,完善自治制度,创新自治形式.强化社区学习力:转变学习观念,营造学习氛围,搭设学习平台,构建学习体系.锤炼社区创新力:更新思想观念,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创新人才,打造本地特色.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中国传统"和"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和中国传统"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恭城模式"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建设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恭城的生态建设之路即"恭城模式"为例,充分论证加强生态建设与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生态建设是推动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由之路,总结了"恭城模式"对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