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余玮  施枫 《社区》2012,(30):52-53
李志强,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一位憨厚直爽的普通工人,一提到他那痴迷般的爱好,不用人多问,他就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像机关枪似的将他的收藏史、收藏观和盘托出。他的爱好就是收藏中国旅游交通地图,而且这一藏就是40多年。  相似文献   

2.
柯日布斯基常常用地图做比喻。地图对于旅行的人虽然大有用场,但是,他说地图并不就是那一块地方。与此相似,语言并不就是我们周遭的世界,可是对于我们遨游世界却是不可缺少的向导。然而,地图所显示给旅客的结构若是和他所要旅行地区的结构不同,这幅地图便一文不值。这里所谓结构是指次序和关系,什么在前,什么在后。假如地图上  相似文献   

3.
余玮  施枫 《北京纪事》2013,(8):100-103
李志强,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一位憨厚直爽的普通工人,可是他的爱好却很不一般。刚见到记者时似乎还有点紧张,但一提到他那不一般的爱好,不用记者多问,他就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像打机关枪似的将他的收藏史、收藏观和盘托出。他的痴好就是收藏中国旅游交通地图,而且这一藏就是40多年。  相似文献   

4.
定语是与中心语相对应的句法概念,在语义上却不一定与中心语相对应,与语义对应的是典型的定语,不对应的是非典型的定语."他的老师当得好"和"开他的玩笑"中的"他"就是非典型定语的两种表现,前者是语用简化的结果,后者是语言结构在语用中类推的结果,不管它们在语义上有什么表现、语用上有什么特殊,其句法地位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5.
临上车,被吓回去了 黄如水(化名),标准的"50后",干了一辈子日语导游,现如今,退休了,住在某养生公馆,过着养老生活,日子十分惬意.老黄还为刊物写文章,当起了自由撰稿人.平日里,他读读书、看看报、上上网、参加些文体活动,还结识了不少同龄人,日子平静而又安逸,但也有让老黄烦心的事儿.按老黄的话讲,那就是骚扰电话.老黄说,不知道是怎么泄露出去的,好像数不清的人都知道他的手机号码,一接就是陌生人,还不能关机,万一有个送快递的呢.陌生人来的电话,五花八门,不是您中奖了,就是邀请您参加什么宴会,要不就是平白无故送您礼品,全是"好事儿".对此,老黄有自己的理念——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说实话,老黄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是法制栏目,那些个小把戏他全懂,别忘了,老黄可是导游出身啊.一天接好几个陌生电话,您说烦不烦?后来,老黄也学乖了,只要接到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他就一句话:"对不起,我在高速上开车呢!"您还别说,现在"骗子"的素质全提高了,这招真灵,听罢,对方马上挂机,还叮嘱他注意交通安全呢.  相似文献   

6.
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 心里痛苦得过不去,仍然坚持继续走下去,走着走着奇迹就出现了。 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7.
"致知"是一种最高的学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任教英美文学课的是来自美国纽约大学的马修·格雷斯教授。第一堂课走进教室,他劈脸就问:“学文学有什么用?”稍等片刻后,他自问自答道:“惟一有用的,是它可以为教文学的提供职业,教出来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教文学!”当然,他语中不乏讥讽,因为来中国教文学,他已多次被问及外国文学“学了有什么用?”——如果一定要“用”,那就是继续教文学。格雷斯教授话语中带着点愤怒,更带着疑惑。我想,他想表达的意思是,人类知识并不仅限于“应用”一类,为何非以“用”为判断准则不可?  相似文献   

8.
京城有一帮藏书的发烧友,而谢其章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他在<二十年搜书自供状>中曾经谈到他的购书原则:"我现在动机是兴趣加实用,所谓实用就是一本书的可写性占多少,资料性占多少,稀缺程度,价格几何,封面是否漂亮,一言以蔽之,对我的作文有没有帮助."直到现在老谢也不敢称自己是藏书家,他喜欢"攒"这个字眼,"攒"是随便玩儿,一涉及"藏"就太近乎正经八百了.  相似文献   

9.
贯休与"应梦罗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贯休是晚唐至五代的一位僧人,在唐末五代的兵荒马乱年代,他颠簸四方,先后流离于湖北、贵州等地,最后入蜀投奔王建,被封为禅月大师,而其行踪仅可从其散落的诗句及其弟子叙述中寻其佐证.他的"应梦罗汉"掀起了佛教绘画乃至整个中国绘画界的改革,从此,上千年来中国罗汉就以其为模式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罗汉艺术.他的作品大多流散于日本,国内现有少量作品遗存.其主要形式有两种水墨罗汉、淡彩罗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地图和其它地理文献的编纂。据记载,周代就已经有了专门掌管“九州之图”、“天下之图”和“土地之图”的各种官职。成书年代不晚于战国的《管子》,其中有一篇就是专门以《地图》为名,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  相似文献   

11.
1999年6月,杨业功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当上基地导弹司令。在新老司令交接仪式上,他十分坦诚地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一喜一忧:“喜的是,部队地位特殊,任务特殊,是为国家和军队作贡献的大舞台,搞得好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忧的是,本人素质上有很大差距,搞得不好就会愧对祖国和人民,成为千古罪人!”(《中国青年报》7月29日)正是有了这一喜一忧,他干工作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全身心地投入,一点也不敢懈怠,他常用来激励自己和部队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时间不是用小时来计算,而是要用分钟来计算。他这样拼命工作,只争朝夕,就是惟恐“搞得不好就会愧对祖国和人民…  相似文献   

12.
康德离开我们的世界已经二百周年了.自从他在形而上学领域的伟大变革被世界认识,学说逐渐彰显,发挥深远影响的时候起,人们就赞誉他在哲学上进行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这几乎成了定论.然而,就是现在,它还是一桩很大的公案.  相似文献   

13.
一位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老前辈,由于长期在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晚年体弱多病,平时主要依靠轮椅代步.有一年春节,部队领导登门看望慰问,女儿附在她身边喊了一句:“组织上来人了!”老前辈听后,竟“腾”地站了起来,条件反射般地问:“组织上有什么指示?” 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竟然唤醒了几近失忆的革命老人!它所生动展现的,正是“组织”二字在那一代共产党人心中沉甸甸的分量——组织就是无声的命令,就是最大的依靠,组织叫干啥就干啥,哪怕是豁出命来也要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1958年,机要交通员李俊岭同志乘飞机执行任务时不幸遇难.在清理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手还紧紧握住已经被烧焦的机要交通专用箱的手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忠诚护卫着党的秘密.他遇难的姿势,刻写着一名共产党人的“数学公式”:组织任务大于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位双腿残疾,每日开着电动轮椅车上下班的甲型血友病的重度患者。从12岁开始他就坐上了轮椅,这一坐就是30多年。2006年春节,市残联的领导去看望他,临别时问他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他以沉稳的语气说:“没有什么困难,我就是想入党。”在这之前,他就向社区党委提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相似文献   

15.
从"雉"说起 北京动物园一进门,除了"熊猫馆"之外,就是个"雉鸡苑",听到这三个字,恐怕大家就不很熟悉了.所谓"雉鸡"者,就是我们嘴上常说的"野鸡".《汉书》记载,汉高祖刘邦的妻子,那位著名的吕皇后,名叫"吕雉",当时的人为了避讳,不敢直接叫她的名,就把"雉"叫成了"野鸡".您可能会想:野鸡有什么好看的?野鸡只是好吃.其实中国的野鸡真是"博大精深",不仅体现着自然造化的神奇,也蕴含了不少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李燮和对辛亥革命来说,称之为"元勋"并非过誉,可历史教科书和有关传记作品却把他说成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吹鼓手.其实,李燮和列名"筹安会"只是有其名而无其实.因为他的人品、思想及诸多史料的佐证,都说明他对复帝制、废共和是势不两立的.因而他蒙冤受辱,理应昭雪.而这一冤案的始作俑者,就是当年被李燮和从清军手里救出来的陈其美.因为陈其美玩弄权术当上了本应属于李燮和的上海都督,为掩盖自己的丑行,陈及其手下的蒋介石就抓住李曾反对过孙中山及列名在筹安会大做文章,从而造成李燮和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贡献湮没无闻.  相似文献   

17.
钱穆的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美学思想有着历史的承继关系.他提出艺术就是道义,艺术就是人生的美学主张,这是他对前人"文道"说在现代人生中进行的新思考和新阐释.这一观点是他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也是他任何艺术探讨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跃 《北京纪事》2009,(4):69-70
我不知道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所塑造的"马猴儿"是不是以他自己为原型,反正形象挺真实的。在当时部队大院里,颇有一批类似"马猴儿"这样的军人子女。他们的父辈军阶并不高。因此,在等级较严的部队大院里,"马猴儿"们的地位也同样不高。在比他们父辈军阶高的人家的孩子眼中,他们就是"小孩儿",像《阳光》中米兰叫"马猴儿"那样。  相似文献   

19.
瀑布,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心里痛苦得过不去,仍然坚持继续走下去,走着走着,就有奇迹出现。佛学院的一名禅师在上课时,把一幅中国地图展开问:"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偏要走弯路呢?"  相似文献   

20.
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开辟了地图史的一种新写法和新视角,值得地图史研究者的重视和借鉴,他提出过去地图史学者将地图学的发展与朝代的更替连在一起的做法是有误导性的,并认为传统中国地图学的定量研究方法单一,不足以明了中国文化中地图的含义,建议除了用科学的标准之外,还可从社会的、美学的甚至宗教的标准来衡量地图学中的卓越成就.本文认为,这些观点对于中国地图学史的重建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是地图学是一门实用学科,过分强调地图的艺术性和文学性,会淡化地图的特征,地图史的研究不免会失去研究重点.本文利用由今推古和由古推古两种视角分析了地图流传中的"多系并存"和"精亡粗存"现象,并以地图三要素来区别古地图和山水画,建议中国地图史研究在继承原有研究内容基础上,加强古地图产生及绘制背景、与世界地图史的比较研究,重视古地图在历史地理及相关问题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