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汉化”.外来词的汉化按语言三要素可分为“语音汉化”“语义汉化”“语法汉化”.同时,汉语受外来词的影响,也会产生“外化”现象.“汉化”与“外化”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略论汉语对外来词的汉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在各个民族语言中都有 ,汉语自然也不例外。但是 ,大量存在于汉语中的外来词 ,我们已经觉察不出它们是外来词 ,这主要是汉语对外来词汉化作用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外来词的传入方式 :纯音译、意译、音义兼译 ,以及汉语对其从语音上、表意上、构词法上、语法上的汉化等几个方面来讨论汉语对外来词的汉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了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概况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吸收外来词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外来词借用到汉语的方式,认为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外来词;外来词的汉化,表现为语音形式、结构形式和词义的汉化;外来词的规范,表现在读音、构词方式和书写形式方面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针对汉语外来词日渐趋多这一现象,在收集2008年《开啦》(Kaila)和《时尚芭莎》(Bazzar)两本杂志的上半年各个期刊中出现的外来词的基础上,对所收集到的外来词进行分析归类并将各词出现的频率汇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分析汉语外来词的种类特征并找出外来词的汉化规律及其原因。简易统计学的方法会用来帮助人们清楚地了解分析在词汇方面汉语外来词汉化的规律,"语言经济"原则和模因论对汉语外来词汉化规律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外来词的语音汉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来词的语音汉化主要表现在音节数量的汉化、音素和音节结构的汉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外来词的汉化及其外来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因为是来源于外语,所以才存在汉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只有在汉化的基础上把外语词变成汉语的词,才具有外来色彩的问题。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意译词虽非外来词,但与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把它作为外来词的一个附类。  相似文献   

7.
汉语在借贷外来词时总是倾向于对其汉化,然而语言与文化的学习与交融促使音译外来词和字母词异常流行,异化成为外来词的最新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8.
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和汉化方式 --兼论外来词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词是其他语言符号的借入,作为一种符号的借入,是形式和内容同时借入,即外来词是以语音一语义方式借入,加入文字的因素,则是以字形一语音、语义的方式借入。根据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可以把外来词分为借音词、借形词、借音借形词三大类。外来词借外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的同时,又融入了汉语词语形、音、义结合方式。外来词中的汉语形、音、义结合方式便是汉语对外语词语的汉化改造。经过汉化,外语词语才成为进入汉语系统的外来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东北方言中俄语借词的角度论述了俄语借词的汉化现象.东北方言中的俄语借词在进入到汉语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反映了外来词的汉化现象.希望本文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外来词是汉语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译名深受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文中拟通过分析汉民族认知心理探究外来词的汉化途径,指出汉民族根据本民族的文化心理,通过音译、音义译以及音义译兼创译等途径对外来词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如此极大提高了外来词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1.
仿译词可以按照汉语新词的透明度、英语原词语素间的语法结构、英语原词在构词法中的不同性质、汉语仿译词的音节数进行多角度的分类。仿译词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有增加新词新义;英文单词一词多义。在仿译过程中用汉语对应词的中心义项翻译英语对应词的边缘义项,造成汉语对应词词义增加;英文单词增加新义,造成汉语对应词增加新义;受仿译影响汉语产生新义语素,有的已经发展为类词缀。仿译词的大量出现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新颖、透明和共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关于意译词和借形词的身份的确认,应该区别对待:那些被称作"仿译词"的,应当视作外来词,而那些纯意译词,则宜看作是本民族词;借形词的情形极为复杂,其中一部分是外来词,还有一部分实际上是汉民族传承词。音译词是层次最低的一种外来词,它们常常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过渡形式。音译兼意译词则是一种集音译、意译于一身的外来词,个中蕴涵着译者的智慧和灵气,因而往往也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的终端。字母词同音译词类似,从理论上讲,应当也是外来词定型过程中属于过渡性质的一站。外来词的汉化现象既表现在词的语音形式上,也表现在词的结构和意义上,有时甚至表现在书写形式上。同汉语本民族词一样,汉语外来词也存在一个规范的问题,内容涉及读音的规范、构词方式的规范和书写形式的规范等。  相似文献   

13.
外来语词一般需经过同化的过程才能进入新的词汇系统,成为该词汇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英汉外来词同化过程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英语外来词同化的主要手段是音、形的借用,而汉语外来词同化的主要手段是意化,这种差异源于英汉词汇系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日汉外来语的来源、特点、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汉外来语有很多相同之处:大多来自英语;词义通常缩小;多为名词。不同之处是日语吸收外来语是采用音译,汉语多采用意译;另外日本人和中国人使用外来语的心理因素也不同。研究过程中还发现自古以来,日语和汉语是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外来语,互相促进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网络皮钦语的区别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皮钦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作为现代中国皮钦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网络皮钦语具有一些区别性特征.中国网络皮钦语是外来文化渗透和强调英语重要性的产物,其言语社团的成员绝大部分都是使用汉语的中国人,语素和语句也主要基于汉语.中国网络皮钦语的生成和发展蕴涵着复杂的理据,除省力理据外,还有心理、表意、修辞、美学、地域等方面的理据,它们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起到了异曲同工的语言效果.此外,中国网络皮钦语所使用的大多数外来词通过混合、截短、缩略、缀词拼合、数字或数字拼缀、谐音和图符的方法而发生了形态结构上的变化,这些形态结构变化的外来词与汉语网络文化新词在形态结构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在引进西方文明的过程中,由战前的汉字译语转变为战后的音译外来语,并呈不可逆之趋势。随着音译外来语的使用日益广泛,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也开始浮现,不同来源的外语,译成日语片假名时往往被误以为是同一个词,相当一部分日本人对片假名外来语有滥用之嫌的说法持肯定态度。可见,对片假名外来语的引进进行反思和适当的限制对规范日语的使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同各民族长期往来中,汉语不断吸收外来词,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体系.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主要有音译法、音译意译结合法、意译法、西文字母法以及直接借用法.汉语吸收外来词主要有三个时期:汉魏至隋唐时期、晚清至民国初期及改革开放以后.汉魏至隋唐时期,主要来自西域、匈奴和佛教;晚清至民国初期,主要来自欧美和日本;改革开放以后,主要来自英美,部分来自日本,此时出现了大量的西文字母外来词.我们既要善于合理吸收外来词,又要善于通过外来词的吸收和语言的交流来进一步促进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8.
音译与一般翻译不同,它保留源语读音而不传达源语意义.音译词在汉译英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它创造了一种陌生的形式,使读者免受译语文化的干扰,再通过解释或注释等补偿手段,向译语读者输入源语文化信息.这是汉语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在译语文化中,音译词的作用是双重的.在保留和传播汉语文化的同时,它又对这个过程有所限制.在汉语文化传播过程中,必须谨慎使用音译词.  相似文献   

19.
试论现代汉语外来词吸收方式的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汉民族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创造了各种方式,并根据时代的变迁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对外来词进行吸收与融合,表现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创新精神和对外来文化的融汇能力.现代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由于语言、文化、社会的各方面原因,其吸收方式在各个时期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在三方面:从纯音译(早期)到意泽;音译的表意化倾向;纯音译的回潮与字母词的涌现.这些变化的出现是由现代汉语的特点、文化心理和社会进步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决定的,而面对当代外来词的一词多译现象,可以建立"柔性规范",采用"异形并存"和"异格并用"原则来解决.  相似文献   

20.
英汉颜色词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民族风俗、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个民族对各种颜色词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所产生的联想、象征的意义、蕴含的寓意不尽相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差异性,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