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世界工厂”渐行渐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一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两头在外,进口原材料,并向全球各地出口廉价的制成品,如影随行的是"中国制造"(made inchina)名扬四海。如今,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复存在,"世界工厂"正外移,并渐行渐远。昔日辉煌"世界工厂"这一头衔首先由英国"冠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与角色定位的重要阶段。在全球贸易与投资一体化背景下,依据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国际分工中地位,从三个层次界定了世界工厂的内涵。基于跨国公司确立的全球化战略、国际分工体系与我国比较优势三个维度探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推动因素。世界工厂具有层次性和动态性,迈向更高层次的世界工厂的路径是复合型和递进型的:一是参与国际分工、充分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二是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地位的同时升级产业结构路径;三是国内市场建设的同时实现国有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路径。建议:继续承担世界制造品的制造地和输出地;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水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破除地区条块分割,构建国内统一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到了该说话的时候了近几年来,关于"中国话语"的讨论持续升温。一些"主打"词语已悄然流行,而随着大规模发展智库战略规划的实施,整套的话语体系似也呼之欲出。背后的大形势,当然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持续冲高。最近几年,中国一直在默默收获着全球"最大"和"第一"的桂冠,早在4年前中国即成为了全球最大生产制造国,2年前又成为了全球最大商品消费市场国,去年则一举成为了按购买力平价GDP计算世界第一大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占据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引起了国民的关注.就世界上对"中国制造"产生质疑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找到"中国制造"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解决"中国制造"危机,拓展国际市场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拥有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二是构建全球先进制造模式.运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对华为公司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表明:华为公司的制造模式经过"以产品开发为龙头"、"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即"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网络,并由此带来华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在总结华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和制造行业面板数据,测算出各制造业进口生产性服务的"质"和"量",以及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和"量"两个角度考察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和数量均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低知识型生产性服务进口数量的提升作用高于中高知识型服务,中高知识型服务进口质量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而低知识型服务进口质量的提升作用不显著;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和数量对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中低技术制造业的提升作用不显著.最后,提出提高生产性服务部门开放度,针对不同服务部门制定差异化开放政策以及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一体化的迅猛浪潮之下,中国的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自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白皮书,首次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来,"中国崛起"、"世界工厂"、"中国模式"等等提法常见诸报端,成为政界、经济界、学术界、主流媒体的热门话题.确实,我国正在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也已经成为举国上下的共识.但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一体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这一使命是十分艰巨的.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2020浙江省"未来工厂"认定名单,首批共12家标识智能制造发展新高度的未来工厂被推到聚光灯下。温州的正泰低压电器未来工厂,被评为引领型的"头雁工厂"。作为温州唯一一家入选未来工厂的企业,正泰电器演绎了从传统手工到自主研发国内首条小型断路器、交流接触器及局电器全自动生产线,到自主搭建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化示范车间,再到深度融合5G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能源电力垂直领域的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描绘出了一幅智能制造战略新蓝图,为温州乃至浙江省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标杆,引领制造业制造模式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锚定新目标。  相似文献   

9.
瑞士特种化学品公司科莱恩大中华及韩国区总裁严凯鹏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几十年,中国制造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从低成本和规模化生产为主,转向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仍将是世界工厂,但已成为转型中的世界工厂,并坚定地向制造强国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0.
最近公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又给中国送上了一个很炫的名号—一"富豪工厂"。在这一全球富豪排行榜上,中国内地共有115人上榜,身价都在10亿美元以上,占了全球1210位亿万富豪的近1/10。这也是有福布斯记录以来,第一次由美国以外的国家产生100位以上的富豪。没想到这个国家不是日本,也不是德国,而是中国——中国上榜亿万富翁人数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巨富板块"。有西方评论甚至说,中国引领亚洲富豪数量超越欧洲,  相似文献   

11.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是促进中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重要手段。双向FDI协同发展可以增加创新物质资本投入、创新人力资本投入和创新成果产出,从而显著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双向FDI协同发展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存在行业和时间异质性,在低技术水平制造行业中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双向FDI协同发展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未来,中国应坚持双向FDI协同发展,制定双向FDI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双向FDI产业布局,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占全球出口贸易份额的不断提高,"中国制造"成为了世界廉价便捷商品的来源,也成为西方指责中国的惯用词汇.在分析了"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后,认为必须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真正实现由出口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被誉为“世界工厂”。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有肯定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制造大国”已经不是什么美誉了,它的背后是低廉的劳动成本。然而“制造大国”不等同于“制造强国”。中国为什么不是制造强国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石 《今日南国》2008,(2):34-35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今天,平均每1小时,中国就向全球输送1亿美元的"Made in China"商品-- 全球每10台DVD,有8台是中国制造; 全球每10棵圣诞树,有8棵是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产业分工中,世界制造业的生产、营销、资本运作、服务以及研究开发将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分布和组合.指出基础雄厚的中国制造业要审时度势,有效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攻克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在全球国际分工中努力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以获得经济发展空间,成为工业生产强国.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智能制造引起世界关注智能制造,当今世界的热点,正成为中国制造的亮点,并引起了世界关注。2016年12月8日,为期三天、主旨为"让制造更聪明"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中国南京落下帷幕。就在此日之前,中国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方位智能化转型,并重点发展机器人、航空航天装  相似文献   

17.
正1月7日,适逢美国汽车企业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建厂"安家"一周年纪念日。从建厂到投产到量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创造了特斯拉"上海速度",可圈可点。21世纪以来,中国逐渐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庞大的市场和惊人的消费能力无不让国外企业垂涎三尺。特斯拉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在全球久负盛名。它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8.
首都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水平世界城市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中国成为全球事务的重要参与者与决策者,中国的国际地位达以近百年最高。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全球地位的提高,要求首都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城市。针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革与首都北京自身的发展变化,分析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城市的新特征以及首都北京建设国际一流世界城市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首都北京建设国际一流世界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成了国际社会的三明治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兑现对外开放的承诺不断扩大,拥抱全球化的热情持续高涨,由此迅速主导了全球中低端加工生产,成为世界的加工中心,中国制造行销世界。  相似文献   

20.
当正宗的"中国制造"深受来自欧美的反倾销诉讼之苦时,而跨国公司的"中国制造"之流却拥有难得的一份安宁和清净.姑且不论其中是否有浅表的政治因素,深究其内因,"中国制造"的产品成本计量的非公认性和获准市场经济地位认可程度方面的不确定性应是其主要病因.本文拟就本土"中国制造"与跨国公司的"中国制造"在成本计量等方面做一概略对比分析并提出"中国制造"如何更好地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认可,成功实现反倾销突围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