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6月8日至10日,首届魏晋南北朝文学国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港澳、日本等45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上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史的地位、诗赋小说散文等各种文体、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家族、文学与宗教、文学特殊现象以及文学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讨论,10位中国大陆参加了研讨会,我刊主编、教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兴旺局面,台湾、香港和大陆三地相继召开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国际研讨会,对推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笔者粗略统计了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论文目录,这两年大约在850篇左右,分别论及诗歌、辞赋、小说及文论诸方面,下面就分阶段分专题作择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 第二届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21日至26日在山东烟台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一百多人,提交论文九十多篇。会议主要围绕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和“八十年代如何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两个问题进行切磋、争鸣。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有人指出:过去流行的关于这个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承上启下”说。表面上肯定了魏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地位,实际上都是一句空话,因为其他时期同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并非单纯地“承上”,由于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1989年11月7日至12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与会代表100余人,提交著作8部、论文72篇。会议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区域经济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5.
王大建 《文史哲》2001,(6):121-122
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于2001年8月8日至12日在山西大同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外学者共240余人,其中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及港澳地区的学者就有50余人,是学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本次会议的另一特点是提交的论文数量多,学术水平高。现将学术观点简要综述如下。  北朝史研究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提交的论文最多。关于北朝的政治制度。日本学者 添庆文研究了北魏明元帝和太武帝时期的太子监国制度,指出此一制度并非针对皇帝离京亲征而设置的,而是皇帝在京时设置的…  相似文献   

6.
<正> 由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大学、南阳市渚葛亮研究会、大同市北朝史研究会、南京市六朝史研究会、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襄樊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会议于1992年9月18日至24日在陕西西安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122人,其中日本学者14人,韩国学者4人。会议集中讨论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边境与外交、诸葛亮研究等问题。与会学者踊跃发言,并当场质疑答辩,气氛热烈而严谨。  相似文献   

7.
汪小烜 《中国学术》2003,4(4):290-29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直是西方汉学家关注不多的领域,加州大学1990年曾经出版过一本论文集(根据1980年的会议提交的论文编定),大体可以作为当时汉学界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水平和方向的一个反映。哈佛大学出版社以1996年“与古人对话”会议论文为基础、于2001年推出的这本论文集,同样可以让我们透视近期来的西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国际赋学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届国际赋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香港举行,研讨会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主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和日本、美国、韩国等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带着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的赋体文学展开了热烈地讨论。现根据学者们向会议提交的论文和发言,概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汪小烜 《中国学术》2004,5(1):367-37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一直是西方汉学家关注不多的领域,加州大学1990年曾经出版过一本论文集(根据1980年的会议提交的论文编定),大体可以作为当时汉学界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水平和方向的一个反映。哈佛大学出版社以1996年“与古人对话”会议论文为基础、于2001年推出的这本论文集,同样可以让我们透视近期来的西方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16~17日,由《新疆通史》编委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承办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疆学术研讨会暨《新疆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审稿工作会议",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11.
关于魏晋南北朝志怪兴起的原因,以往学者多强调道教、佛教之因素。事实上,汉代神学对魏晋南北朝志怪之兴起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汉代神学思想下衍生、摧生出大量变异话语,这些变异话语的功能指向主要是政治,而非文学。随汉王朝的瓦解及神学的式微,汉代变异话语亦在承传中风化变质,其政治价值最终跌落,从而成为人们戏谈的资料之一。随着魏晋南北朝私人著述的迅猛发展,曾散见于子、史之中的汉代变异话语终于独立地结集而行,成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王大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1日至8日在湖北襄樊召开。参加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共133人,其中国外学者23人。这次会议是学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3.
由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常州市社科联联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于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江苏常州市召开了长江下游3—9世纪社会经济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学者、专家近80人,其中包括著名历史学家吴泽、潘镛、李季平、牛致功、简修炜、袁英光、蒋赞初、周伟洲等教授参加了研讨会。著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唐长孺、厦门大学韩国磐教授给研讨会发来了贺函、贺诗。研讨会由江苏省六朝史学会秘书长许辉主持,省六朝史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卞孝萱教授致开幕词。在开幕式上发言的有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潘家白、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思明、厦门大学副校长郑学檬、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秘书长童超、唐史学会秘书长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但总的趋势依然是从涓涓细流走向蔚为大观。从总体研究风貌、魏晋诗文研究、南北朝诗文研究、乐府诗研究等若干方面对 2 0世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状况作一宏观鸟瞰 ,考察其源流 ,梳理其过程 ,凸现其特色 ,可以为新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95年“综合创新文化观研讨会”在澳门举行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协办的“综合创新文化观研讨会”于1995年12月28日至30日在澳门举行。大陆、澳门、香港的30多位学者和专家与会。新华社澳门分社宣传文体部张栋处长。澳门文化司魏...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散文研究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魏晋南北朝历时四百年①,在五千年的政治演进上不谓不长;但在中国散文发展的长河里,它不过是一个阶段,或则说是一个过渡.没有魏晋南北朝这个大开大阖的过渡时期,则先秦两汉就无法和隋唐两宋衔接.所以谈中国文学,自不可忽略魏晋南北朝,研究中国散文发展,尤必须重视魏晋南北朝.二、回顾与展望自来论魏晋南北朝文学者,莫不以诗歌、辞赋、骈文为主,而忽略其散文.殊不知它在和韵文分道扬镳的当时,有为数众多的作家,从不同的观点,挥洒如椽之笔,为风狂雨骤的国难,变乱纷乘的政局,荒淫昏暴的政客,穷苦无告的百姓,写下血泪交迸的鸿文,给我们留下丰富的遗产,并且有些作品,至今尚口诵心惟,耳熟能详,成为我们当前立身、治事、欣赏和学习的重要资源.追究造成忽略散文的原因,《昭明文选》应该是这个事件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所存“纸”字意义关系重大,影响深广。该时期社会用字,书体发展,各体皆备,可以适应于不同的文体、使用于不同的场合,与文体发展特别是与书面文学发展的关联更为直接。而书体的完备,除了文字系统楷化完成过程中自身发展的规律外,主要取决于物质的因素和社会的因素。物质的因素,当时就是书写介质转换的实现即纸张在魏晋南北朝真正普遍进入日常书写领域;社会的因素,则是家庭教养的积累和崇尚书艺的社会需求。魏晋南北朝文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体裁流别,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到书体的发展和介质的转型,自会有助于某些内在联系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近年以来,我们在授课中颇注意向同学介绍国外史学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成果,但因广州各图书馆所藏图书资料有限,掌握到的情况很不完全。以我们所知,国外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同其他的中国断代史研究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显得单薄,但是逐年积累起来仍是相当可观的。单在日本,从七十年代起每年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论文约有七十至九十篇,专著也很不少。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以前相对落后,如1977年创刊的《南北朝研究》初时组稿都很困难,近年也急起直追,在魏晋南北朝历史、文化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综合看来,国外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课题范围相当广泛,不论在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9.
戚世隽 《学术研究》2004,(3):146-148
广东省古代文学研究会 2 0 0 3年学术年会于2 0 0 3年 1 1月 2 8日至 30日在广东韶关学院召开 ,会议共收到论文 5 8篇 ,专著 1部。提交会议的论文从研究的文体分布来看 ,计有诗文词 40篇、戏曲 5篇、小说 6篇 ,其它 7篇 ;从时段分布看 ,先秦两汉段 1 1篇 ,魏晋南北朝段 7篇 ,唐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别集的数量非常多,但流传下来的却极少,完本更为罕见.通过比对《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和南宋三家书目,可以发现:其亡佚主要在梁元帝江陵焚书和唐代安史之乱以降的历次战乱,后一阶段损佚尤为惨重.除了战乱的损毁,魏晋南北朝别集在唐代流传不广,也是其亡佚的重要原因.而造成流传不广的主要因素在于:唐人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整体评价不高,唐代文学自身的繁荣以及《文选》等总集的流行,对魏晋南北朝别集传播空间的压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