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当前解决我国国民经济与证券市场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竟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与原有流通股一起共同构成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要改进国家对公司的控制模式,分离主动表决权与被动表决权,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行使法>.形成国家依法监管与企业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新型政企关系,找到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微观实现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解决我国国民经济与证券市场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 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竟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与 原有流通股一起共同构成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要改进国家对公司的控制模式,分离主动 表 决权与被动表决权,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行使法》。形成国家依法监管与企业自主经营相结合的新型政企关系,找到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微观 实现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应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一样的国有股表决权信托证,并在沪深股市竞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与原有流通股一起共同构成统一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国有股控制权的流动化、市场化将有助于构筑国家与上市公司经营者之间的信托关系,建立外部控制机制,实现政企分开,构建股市的用手投票机制,促进经理人市场的形成,从而改进我国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4.
股东表决权的主要功能及意义,即是透过民主程序,使得身为公司投资者的股东能适当监督公司的人事布局与经营策略,以确保自己对公司的投资不致落空.同时,股东也可以藉由参与股东会并以股东表决权的行使(无论直接或是间接)制衡经营不善的经营者或淘汰更换公司经营者.藉助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重新审视与检讨我国<公司法>关于股东表决权的制度,为我国公司自治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1997年和1998年是我国企业的"并购重组年".我国的企业并购有以下特点:一是国有股与流通股共存, 企业并购过程较为复杂;二是政府干预较多;三是企业并购大多是强弱联合,而不是强强合并;四是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较为单一.一般来说,企业并购所创造的财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效应,即A公司和B公司并购后的价值要高于并购前各企业创造价值的总和.目前,企业并购整合的时机已逐步成熟,也有望成为今后的重要投资主题,随着企业并购财富效应的进一步扩散,逐利资金将会不断寻找和挖掘获利机会.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由于国有股减持导致流通股扩容,股市下跌,引起流通股股东集体抛股,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的严重后果,在国有股减持时必须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足额补偿。为维持股市的稳定,减持定价时采用“竞价配售”方案更加合理。为了使方案能顺利推进,应从国有股流通的组织制度建立、行业结构安排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三方面创造国有股流通减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利用1995—2007年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从目标公司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流动性等三个方面,研究和分析目标公司股权结构特征与被跨国公司并购可能性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目标公司的国有股比例越低,流通股比例越高,经理层持股比例越低,进行跨国并购的交易成本越小,发生跨国并购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公司运行一旦出现僵局,股东权益必然受到损害.公司僵局的成因主要是:公司决策实行多数表决制的负面影响,公司股东人数较少或股权缺乏多元化,股东的利益差别,法律规定的不足.2006年<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僵局的救济措施:滥用权利股东的赔偿责任、强制控股股东收购股权、明确股东间接或直接诉讼的权利、股东有权请求公司司法解散.但<公司法>在解决公司僵局方面过于谨慎.应当细化公司章程,完善公司僵局的预防和应对机制,司法合理介入,直接诉讼解散公司,强制股份置换,拓展纠纷解决方式、增加仲裁和调解.  相似文献   

9.
参照 LLSV的分析思路,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现状,本文从控股股东转移公司利润的成本函数入手,建立了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理论模型,得到若干有意义的结论:如果上市公司股权中存在持有非流通股的控股股东,提高董事会独立性或降低控股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比例可以提高公司价值;如果上市公司股权中存在持有全流通股的控股股东,提高董事会独立性或提高控股股东持有的流通股比例可以提高公司的价值;在同等条件下,如果国有控股股东转移公司利润的便利优于非国有控股股东,那么其价值将低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因此,股权分割现象加剧了控股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扭曲了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减持国有股可以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有限公司股东的解散公司请求权对保护有限公司中下股东利益意义重大,本文从该权利的概念、特征和立法意义入手,结合国外立法和判例,提出了在<公司法>中增补有限公司股东该项权利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逐步引起各界的关注。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当前我国公司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拟从产权结构的完善法人财产权的核心地位论及公司应实行董事会中心主义,进而强调公司治理中监督体系和民主管理体制的完善。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环境中,有必要强调经营管理权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12.
转轨过程中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指出企业是一个契约的结合体 ,这种契约是不完备的。因此 ,所有权是重要的 ,在公司治理中明晰的所有权是前提。随后 ,分析了美国公司规模大、股权分散 ,其公司治理结构主要靠外部治理来完成 ;相应地 ,德国由于公司资本主要来源于金融公司和创业家族等 ,股权集中度高 ,其公司治理主要由内部治理来完成。最后 ,作者提出了转轨时期我国公司治理走分类治理、共同治理、内外治理相结合的多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廖永威 《兰州学刊》2008,(11):119-123
根据玛丽斯-曼妮假设,就算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未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企业管理者也不会在执行职务时过分滥用其权力,因为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即外部治理机制)会治理这些不称职的企业管理者。从表面上说,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原理,可以被借用到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市场促进机制上。然而,不同市场之间具有独立性和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之间具有冲突性。如果不加修正地把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原理借用到企业社会责任市场机制上,将无助于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市场偶尔出现缺陷,这需要政府的干预、社会的监督和法律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构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劳动工资增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工资增长机制,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制度体系及其监督保障机制,二是建立依托于工资集体协商的劳动工资共同决定机制。这种双重机制是目前我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进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负有一定社会责任的经济组织,要在合法取得利润的前提下,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工资并使其随企业发展和利润的增长而增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或为社会服务,这对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都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科学涵义,指出了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公司的政治结构管理与经济结构管理、股权结构、建设公司治理的组织机构及其制度基础、约束与激励机制等方面,寻求公司的治理结构基元和变元,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产权结构和市场环境是完善公司治理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但是,产权改革和市场化推进是一个需要时日的进程,它虽可以加速,但不能跨越,因此,完善公司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认为,在追求治理结构最优的长期均衡中,不应忽视短期内治理机制的改善。特别是在公司治理结构既定的条件下,加强董事会决策、科学设计经营者激励制度是当前完善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当前很多发达国家的NGOs将发展战略转向了推动企业实践公民身份。文章通过对澳大利亚三个著名NGOs在推动企业公民理念发展过程中成功经验的分析,认为NGOs在与企业发展伙伴关系中,主动向企业提供服务、从公司引入专门人才和开展吸引企业的项目,来推动企业公民理念的发展的经验,对中国NGOs在确定发展战略方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指出中国NGOs当前应走向善治、注重与企业合作和发挥政策倡导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财务困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引致财务困境问题不容忽视。从我国对外担保法规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弱化、银行等金融机构监管不力以及融资渠道狭窄等角度,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引致财务困境的必然性。我们选取了1998—2003年被ST的所有公司中存在对外担保情况的106家公司及匹配的106家非财务困境公司作为样本,运用逻辑回归方法,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公司对外担保与其财务困境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持股的契约模型表明管理层持股能通过激励、信息传递机制和控制权分配三个渠道作用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影响公司治理绩效。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普遍偏低,使管理层持股的契约模型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实行和深化管理层持股制度受到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宋亚非 《北方论丛》2007,(1):136-139
美英两国在保留家族企业最终控制权的同时,有选择地将现代公司制度的优势融入家族企业,形成了比较成熟、规范的企业治理模式;家族色彩浓厚的日、德两国家族企业,以保障相关者利益的思想与人本主义的融合为基础,是一种内部监控型模式;深受儒家家族传统观念影响的韩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则建立了以家族为代表的控股股东主权模式。比较分析三种模式的异同点,可以得出一些对我国家族企业的治理和发展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