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探讨墨学成为绝学原因者不乏其人,然皆未为中肯.文章认为,墨学成为绝学原因有三:一是墨学理论与封建政治相悖,是统治阶级冷落和压制的对象;二是墨学粗浅低陋,是知识分子抛弃的对象;三是墨学不适合各个大的文化发展阶段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华贷款开始于1979年,结束于2007年,在2000年时曾到达顶峰,此后逐年递减,最终走向终结。日本终止对华日元贷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日元贷款作为日本"经援外交"的一项最传统、最重要的措施,其终结从根本上体现了日本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同时,贷款的终结对于中日两国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墨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思想精华对现代化建设仍有着启迪作用。但从秦汉以来墨学就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思想文化流派存传于世。本文从时代背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状况、与各学说特别是儒学的内在联系等方面探讨墨学衰落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大众媒介与"文学终结"问题作了具体分析,论述了"文学终结"的西方"哲学终结"背景,还论述了在与西方哲学和文论异趣的中国哲学和文论中,少有"哲学终结"与"文学终结"之类的命题。认为中国哲学与文论讲"生",并从纵的角度讲通变,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从横的角度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可以指导文学应对各种挑战与危机。  相似文献   

5.
一般人容易把"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时代的终结"混为一谈。实际上文学不会终结,而文学时代的终结是传统意义的文字表达方式的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新的传媒手段的崛起,成为文学新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墨学能成为一代显学,是因其真实地反映了时代和小生产者的心声,体现了“农与工肆之人”的政治、经济利益。墨学自秦汉以后急剧衰落,除了社会的、历史的原因,最根本的还在于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以与西方思想理论相参照为方法,客观、系统地详细地分析了墨学产生的社会根源,墨学的体系,墨学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墨学与先秦其他诸子的学说的异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揭示出了墨学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墨学研究概况、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考察了近代墨学研究。把近代墨学的发展划分为乾嘉奠基时期、19世纪下半叶发展时期、20世纪前30年三个发展阶段。认为后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孙诒让、梁启超与胡适。从墨学研究方法上看,近代墨学研究的历程也是近代墨学研究方法论近代化的历程,并由此可以反观近代学术方法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傅斯年的墨学研究以墨子"非命论"为核心内容,探讨了墨家思想的宗教性特点,分析了儒墨相争的原因和实质,考证了墨学源流及墨子其人其书。他的研究对同时期的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傅斯年之墨学研究,既秉承科学的真理观,也富有民族主义情结,极具批判与创新精神,是一种努力重新评价传统的表现,有着与"五四"运动一样的关怀。他运用比较学、统计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立足于史料,进行合理的哲学思辨,为墨学研究乃至先秦思想史研究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墨学”中衰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墨学"中衰原因历来受学界重视,然至今仍众说纷纭.本文从文化史角度,以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此加以分析,认为墨学的中衰在于其理论与中国礼乐文明相对立,在于其学派本身的变化,在于封建统治者的打击和排斥.  相似文献   

11.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特里.伊格尔顿以《理论之后》一书,对世纪之交西方理论界的"理论终结论"进行了回应。他通过对当前文化理论兴衰的全面诊断和清醒审视,指明"政治失忆"与"政治失败"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为此,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盛行做出了独特的政治心理诊断。他试图证明,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真正走向终结的是"后现代主义理论",而非"理论"。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是理论的重新启程,理论的重生在一种更宏伟、更负责的层面上,以真理与客观性为哲学基础,向后现代主义所逃避的诸如道德、良善、幸福、死亡等宏大问题敞开胸怀。理论的重建遵循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以伦理学为新起点,继续在反思中保持批判的姿态,并且指向政治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12.
"艺术终结"是当代艺术的热门话题。前人多从哲学、美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试图立足中国艺术的现状,从传播的角度来审视"艺术终结"问题。艺术终结不是艺术的消亡,而是艺术的危机,是艺术自身的调整和转换。艺术的危机主要来源于艺术的传播困境。因此,制定有效的传播策略,拓展艺术传播的渠道,成为艺术摆脱危机求得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厘清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理论悖论:认识论虚假"真理"性、本体论极端观念性、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批判性、价值资产阶级普世性,这有利于我们以理性的、科学的眼光分析形形色色的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澄清思想迷惑,有利于批判地吸收借鉴异质文化。立足于全球化视域中对现代性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批判及建设性向度的反思,无疑将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墨学自汉代以后几成绝学,直至明清之际再度复兴,其中以傅山的墨学研究为先声.傅山墨学研究重在研习墨学中的名辩逻辑思想,其特征主要在于,“辨名别实,名依于实”的名实观和“同异交见”的异同观.傅山的墨学研究是其倡导子学的体现,也是明清之际思潮剧烈变动的体现.傅山墨学研究的贡献在于冲破理学和经学的禁锢,解放思想.傅山墨学研究也有不足之处,体现在对部分字义的训诂和理解上有偏颇之处.傅山墨学研究对清代中期乃至民国的墨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的墨学研究分为三个时期 ,即清初低沉期、乾嘉复兴期、清末高潮期。低沉期的九十二年间仅出现三种墨学整理著作。复兴期的八十五年间 ,墨学刊本、校注本、札记等出现了十五种 ,此期墨学研究的兴盛 ,主要在于《墨子》文本的整理 ,它与整个乾嘉时期以校注、考据为代表的学术繁荣是相一致的。高潮期的九十一年间产生了墨学整理、研究著作四十四种 ,成果最著者是墨家社会政治学说的研究 ,这与过去的义理之学的研究传统有关系 ,可以使那些训练有素的今文学家们 ,不太费力地结合西方近代研究方法 ,对《墨子》中的社会政治思想学说进行归纳、分析和综合 ,从而获得新的研究成果。从清代墨家思想学说的过程中 ,最可看出中国知识士子那一贯的传统心态。正是一种忧患意识 ,导致了墨学研究的昌盛 ,推动了墨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 ,2 0世纪 2 0年代可以视作梁启超墨学研究的纯学术阶段 ,这一阶段的墨学著作 (《墨经校释》与《墨子学案》)已不同于此前有关墨学论著的政治宣传、思想启蒙性质 ,而表现了较多的学术涵养。必须重视梁启超墨学研究的这一阶段 ,才能对梁启超治墨的学术贡献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医疗纠纷处理中二元化现象的历史与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二元化"现象是改革开放后在相关处理法规制定并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主要表现形态有定性二元化、处理机制二元化;鉴定体制二元化和法律适用的二元化。《侵权责任法》的实施为终结法律适用的二元化提供了契机,但这需要经过一个过程。其他方面的二元化现象有些无需终结、有些还很难在短期内终结。  相似文献   

18.
民国新儒家的墨学观比较复杂,深刻地打上了西学东渐的时代烙印,与传统儒家大异其趣。民国新儒家主要从西方科技、逻辑学、实验主义理论的角度,将墨学看作中国文化中最具西方文化色彩的部分,因此,他们一方面认为墨不如儒,认为墨学的缺陷与西方文化相同,从而对墨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批评,另一方面也像肯定西方文化那样,认为墨学有一定价值,主张以儒为主融墨。另外,民国新儒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西方文化的笼罩,对墨子的伟大人格和救世牺牲精神进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论文借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元数学纲领的方法,提出"新元墨学--元墨学纲领"的构想,阐发墨学科学人文精神与辩证哲理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墨子教育思想的独特性涉及道德教育、实践教育、形式逻辑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墨学中的辩论技巧、实践方法、科学实验、创新精神等与近代科学相似的地方,随着墨学的衰微而被忽略了,其衰微原因与儒墨之争、墨家的内部结构组织以及墨家思想自身的缺陷有直接的关系。墨子所创造采用的教学法和教育思想有许多合理的地方可以借鉴,对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改革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