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左江岩画的族属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西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和平而河沿岸的断岩峭壁上,先后发现古代岩画点六十一处。分布于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四县境内,绵延达二百公里。岩画全部用赭红颜色画成,规模巨大,气势雄伟。它是广西重要的古代文化遗产。这批珍贵的古代岩画,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是壮族先民创作的。但究竟是壮族先民中的哪一个民族,又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是骆越;有的学者认为是西原族。此外,还有的同志认为是乌浒人,并认为乌浒人不是越族,而是属于僚族(指濮族后裔的僚族)。以上三种不同的看法表明:左江岩画族属问题的讨论,不仅涉及到是越族系统中的哪一个民族,而且涉及到是否属于越族系统。因此,进一步弄清岩画的族属是有必要的。一、关于岩画的年代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在一些论著中有关壮族“末伦”(亦写作“莫伦”)的解释多种多样。有的说,“末伦”是“壮族民歌里的一种体裁,意为‘不间断的诉说’”;(见《学术动态》1981年第18期“民族辞条·末伦”,广西社会科学院资料室编)有的释曰:“末伦”“系由当地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过去无伴奏,现在用小三弦自弹自唱”;(见《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第71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出版)关于“末伦”的源流,有的认为,它是原来在民间“定了型”的说唱形式,后来,巫婆“利用它来为迷信活动服务,因而巫婆唱的调子就与莫伦基  相似文献   

3.
从骆到壮——壮族起源和形成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的形成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有的认为壮族形成于瓯骆或骆越。其实,瓯骆、骆越都是壮族的源,他们把民族的起源和民族形成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混淆起来了。为了探讨壮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特成此文,就教于学术界前辈和同好。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族形成上限问题,本刊在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了杜玉亭同志的《基诺族族源问题试探——兼论族源和民族形成的上限》一文后,第四期又发表了牙含章同志《关于民族形成的上限问题的两封来信》。现将杜玉亭同志《就民族形成的上限问题答牙含章同志》一文发表。我们认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有意义的,热忱欢迎民族理论战线上的同志和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也来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苗语与楚语——兼答夏剑钦同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族别初探》(以下简称《初探》)在《学术月刊》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魏鸣泉同志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述略》中指出,关于屈原的族别问题,“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确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这个问题的提出,无疑也是对那种以汉民族文学史代替整个中华民族文学史的历史偏见是一个大胆的挑战!”(见《民族文学研究》八一年一、二合期)。既是挑战,必有应战。继夏剑钦在《江汉论坛》八二年第四期发表的《也谈屈原的族别——与龙海清、龙文玉同志商榷》之后,《吉首大学学报》八二年第二期又发表了署名为吴广平、张伯传的文章《屈原不是少数民族》(以下简称《不是》),对我们的论文提出质疑和批驳。为明辨是非,我们分别写了一组文章,逐个问题释疑和反驳,在八二年第六期的《求索》发表的《苗族与楚族》文中,重申了“高阳”不是黄帝的“孙子”,屈原不是“毕族”的观点,并且说明楚族和苗族是一个民族的两个称呼,从族源上论证屈原是苗族,虽不指名,也算是对夏、吴、张等同志的一个回答。本文想从语言的角度,与夏、吴、张等同志讨论,并进一步阐述我们的观点。《不是》文中说:“《初探》说在汉、苗语中同音同义,这只能看成是一种巧合,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苗语的汉字音读。”这种“巧合论”我们不同意,以下拟广列代证,从多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6.
傣族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傣族族源、迁徒问题,是当前傣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但与今天国内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黎族等有共同的族源关系,而且还和缅甸的掸族、泰国的泰族、老挝的老族等境外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共同的文化特征。因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有自己悠久的历史。这个民族从何而来,是百年来中外学者所关注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早在1823年(清朝道光三年),达斡尔族学者花灵阿(华陵阿)就写了《达呼尔索伦源流志》开始了达族族源的研究,这可说是研究达斡尔族族源的拓荒者。后来,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也开始对达斡尔族的族源问题发生了兴趣,根据达斡尔中的一些老年人回忆:清朝政府曾派专人先后两次到达斡尔地区调查达斡尔族的来源。第一次是在同治十年(1871年),调查的结果,说达斡尔是女真的后裔,清朝政府不相信此说。所以又出现了第二次调查,在光绪六年(1880年)(有的说是光绪二十二年即1896年)调查的结果又说达斡尔是契丹的后人。但是他们既没有提出任何足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8.
“氏族以血缘联系为纽带,民族以地缘联系为纽带;共同血缘不能作为民族的一个特征。”这一观点早已为我国民族学界绝大多数人所接受而成定论。但是,时至今日,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认为该民族的成员出自同一血缘,许多民族还有自己所崇拜的祖先人物,并以此为自豪而津津乐道。这种现象看来近乎寻常,却今人颇为费解,似应值得研究;否则,还有可能寻致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疑虑和动摇。 把共同血缘作为民族特征之一来考虑,是许多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意见。1851年,瑞士政治学家布伦奇里在《普通国家法》一书中,对民族下的定义是:“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民族最要之特质有八:(一)其始也同居于一地;(二)其始也同一血统;(三)同其肢体形态;(四)同其语言;(五)同其文字;(六)同其宗教;(七)同其风俗;(八)同其生计。有此八者,则不识不知之间,自与他族相隔阂,造成一特别之团体固有之特质,以传诸其子孙,是之谓民族”。(梁启超译文,见《饮水石文集》卷五学说一)英国《牛津大词典》对民族一词的解释是:“由血统、语言、历  相似文献   

9.
柔然族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然人的族源,据《魏书》与《北史》的《蠕蠕传》所志,出于“匈奴”或“东胡”;后人又说出于“鲜卑族和通古斯族”的“杂种”等等。本人认为,柔然虽与东胡同种而非同宗,应该是东夷人(氵岁)闾的宗支。现就以上问题,一一加以考订。柔然人不是匈奴族的后裔认为柔然人是匈奴族者,南北朝各国史皆有是说,但皆无证明。唯中国史法:凡北方民族皆曰“狄”、“猃狁”、“匈奴”。唐人修《晋书》总称“北狄十九种”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个民族?还没有精确的数字。据近年来调查通常认定的数字是:全世界约40多亿人口,分别属于近2,000个大小民族。其中有的民族人口在1亿以上,有的人口不到1,000,甚至只有几百人或几十人。我国的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有9亿多人;我国东北地区的赫哲族则为世界上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只有约800人,国外有的民族人口只有几十人,如巴西的博托库多族、美洲火地岛上的阿拉卡卢夫族、亚马纳族等。  相似文献   

11.
壮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也是一个富有道德精神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发展过程中,壮族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哲学,并产生了自己的伦理哲学经典──《传扬歌》。这部伦理哲学经典约形成于宋明时期,主要流传于红水河流域的壮族地区。它用质朴的民歌语言,全面地唱说了壮族劳动人民的基本伦理思想,以及从社会到家庭各个不同层次的道德规范。正因为它的中心旨趣是阐扬做人的道理,为世人指明方向,故题为《传扬歌》。壮族人民长期以来广泛传唱《传扬歌》,以它作为本民族的伦理教科书。歌中所阐述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普遍成为壮族群众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评理断事的依据。《传扬歌》是壮族人民道德哲学思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3年第2期发表了巴达荣嘎先生的《对达斡尔族族称及族源问题的看法》一文。该文无论从史料角度或是在学术上,对达斡尔族族源问题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是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我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拜读了巴先生的文章,无论从知识上、治学态度上或是在科学研究的方法上都获益非浅。 巴达荣嘎先生是多年从事科研工作的达斡尔族学者。他精通蒙古文、蒙古语,熟悉蒙古族的历史和风俗习惯;对达斡尔族的历史、语言和风俗习惯颇有研究。他的这篇文章立足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用历史学、语言学、民俗学的材料对达斡尔、蒙古两个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进行对比研究,开创了达斡尔族源研究的新途径和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可靠的史料,是该文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人口中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其余百分之六是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回族是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现在约有五百万人,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回回民族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关于回回民族的来源,解放前意见分歧,现在仍有不同的争论。有人认为回回民族是来源于突厥族,有人认为来源于回纥族,有人认为来源于土耳其族,有人认为来源于单纯的回鹘族。我认为回回民族是来自阿拉伯、波斯人和中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其中阿拉伯、波斯人是主要成份,在形成回回民族的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下面就回回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一考证。  相似文献   

14.
融和、重组与再生的壮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文化是一种不断与外来文化融和、重组与再生的文化。这一文化特色与壮族源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壮族群体遗传中的文化相互易位有密切关系。人的交融是文化交融的前提 ,由于壮族不再是原生的民族 ,因而壮族文化的融和、重组与再生成为历史的必然。岭南壮族学汉语、习汉文、尚汉俗成为一种风尚。对于一个族源源头独立 ,长期栖居岭南而地域相对封闭的民族而言 ,这不能不说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流行此种说法:“蛮”为汉族对南方少数民族侮辱性称呼,“蛮”即“野蛮“、“不开化”之义,“蛮”字从虫,即表示不把他们当人。如《民族语文》82年1期37页:“从意义上看,‘蛮’是个贬称,古代泛称南方少数民族。”白耀天《僮族源流试探》:“(有的人)不审慎地考证就把史书上的‘蛮’……完全加在僮族的头上,试想僮族怎么能接受呢?我们知  相似文献   

16.
先 秦 史 华夏族形成的时间和组成成分 关于华夏族形成的时间 一种意见认为,华夏族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另一种意见认为,华夏族是与夏代国家同时形成的;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华夏族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以上观点的论据详见《学术月刊》1994年第2期第95页。)  相似文献   

17.
黄英振同志的《“壮西》的艺术特点》一文(见《学术论坛》1982年第五期),是针对我的《壮族民歌种种》(见《民间文学》1980年9月号)而发的议论。他认为拙文对“壮西”与“壮欢”这两种壮族民歌的艺术风格所作的比较,“是非常片面的”。在这里,我有必要作如下说明: 其一,我的拙文,只是将各地区的壮族民歌,按其形式体裁,归类成“壮欢”、“壮西”、  相似文献   

18.
新疆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尼合迈德·蒙加尼撰写、1987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哈萨克族简史》,是由我国哈萨克族学者用哈萨克文撰写的第一本哈萨克民族历史著作。它出版发行后,在国内外史学和文化界引起了注意。土耳其共和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土耳其文化》杂志主编阿合买提·毕坚·伊尔吉拉松(Ahmet B.ErcilaSun),在该杂志(月刊)第307期上著文,评介了蒙加尼的《哈萨克族简史》。这位土耳其学者在其文章中说,我们认为这部著作最成功之  相似文献   

19.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从古代起,他们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以广西地区为主要活动中心的两广地区。它是由许多部落或氏族逐渐融合而成的。宋代开始有“壮”的称谓。根据到目前为止所掌握的考古资料,壮族和汉族在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特别在秦汉以后,大批汉族人民迁来广西地区居住,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两族人民一起共  相似文献   

20.
在最近于海拉尔举行的中国蒙古史学研交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许多学者以极大的兴趣对蒙古族族源问题交换了意见,关于蒙古族的族源问题,过去中外史学界说法不一,不仅有东胡说,也有匈奴说,以及突厥说和丁零说等等这次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蒙兀”这个词来源于《旧唐书》《旧唐书》所记蒙兀活动的望建河,根据前人考证就是现在呼伦贝尔盟的额尔古纳河;俱轮泊即现在呼伦池(达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