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们在用“忠实义务”来约束男人时,是否想到他们的“同居权”也应受到保护? 曾经经历过一个因禁锢情感而造成婚姻基础薄弱的年代,是否可以成为今天的男人“婚外寻情”的理由? 在一个依旧以男权为强势的社会里,在40%的人一生中都会出现一次婚外情的社会里,在法律并没有规定姘居有罪的社会里,怎样判定性错罪?做为弱者的女人如何寻求保护?又如何寻找情感上的平衡位置?——每一个话题沉寂后的复出都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包二奶”当然也不例外。虽然“法律不外乎人情”,但在我们为此组织的一次法律界人士的聚会中,讨论的范围却突破法律涉及了更多的情感和人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多年习惯的语境中,“南郭先生”、“滥竽充数”都是贬义的——我们认为,工作队伍中不应该有一个人偷懒。对学者而言, 不应该偷懒,难道不是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吗?对学术管理者而言, 不让被管理者有机会偷懒,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然而,我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是”字。“什么?难道你认为学者应该偷懒吗?”我仿佛已经听到有人义愤填膺地责问了。在某种意义上,回答可能真的是“应该”。我们都知道,学术研究不是搬运生铁那样的简单劳动。先前我  相似文献   

3.
有学者将我们的东瀛邻居日本喻为躺在我们身边的一只“闹钟”,能够起到时时警醒我们的作用;也有学者钦佩于这一邻居的高度发达与繁荣程度,认为无论就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还是社会和谐,日本都堪称中国之楷模。这些观点都是有着充足的论据与显而易见的事实作支撑,很值得我们汲取。然而,近一段时期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以及中国一向在全球政治秩序中所享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颇让某些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我们既是一个全球大国,也是一个全球强国,乃至有人抛出一个似是而非的“初等发达国家”称谓。放眼全球,能与我们平等对话的,唯有美国、欧盟,俄罗斯、印度,至于小小日本,虽然经济上不可小觑,但因其政治上的侏儒地位,也可不在我们眼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真的有理由轻视日本吗?  相似文献   

4.
“可以想见,在《物权法》颁布施行的那一天,任何一个公民的财产都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然而,我们真的可以说:“我们是一个自由的人吗?”  相似文献   

5.
喜欢球类运动的人都知道,在球赛中,球迷们常常为那些打在边界线上而又有效的“擦边球”喝彩叫绝。在人们的社会交际中,不也常有这样的“擦边球”现象吗?  相似文献   

6.
<正>地名,是刻在大地上的文化基因,是打开大好河山的金钥匙。2023年3月以来,河北日报分别在要闻版和深读周刊版推出“地名里的河北·浅说”和“地名里的河北·解读”系列报道。随着该系列报道进入尾声,我们发现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个村庄、一条街道,其命名往往都有着一定逻辑,反映了人与自然、历史、社会的多维度关系。燕赵文化源远流长,这片土地上的地名都有哪些命名特点?现代地名管理工作如何去做?对此,记者在前期系列报道采访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现代妇女》2005,(10):37-37
每位父母都希望生一个理想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才算理想呢?当然是身体健康,智力超群,能够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孩子。这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的全民素质。为什么要提倡优生优育?在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中,以遗传性和先天性因素最为重要。我们都知道,一个生命素质的高低,固然跟出生后的环境影响、体格锻炼、文化教育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先天素质。一个先天性痴呆的孩子,无论他生活在多么适宜的环境,受到多么好的教育,也不可能达到正常同龄人的智力水平,就更不用说成为“神童”了。这种“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令人痛惜,…  相似文献   

8.
时讯盘点     
非常声音F E I C H A N G S H E N G Y I N“我们每个人都骂腐败,但你们想没想过,这些腐败是怎么来的?贪官又是谁喂出来的?我认为,贪官是我们‘喂’出来的,受贿是我们‘行’出来的。搞出这么多的腐败,我们企业界是有责任的。”——在最近的一次企业家论坛上,云南一私企老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应该说,任何中国的犯罪嫌疑人前往美国,只要中国司法部门向我们提出调查的要求,而且我们也查证其确实在中国实施了犯罪行为,我们就会来一个,查一个,遣返一个。”——来北京参加“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第四次会议”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国际…  相似文献   

9.
那年,整天带着一帮小兄弟“混社会”的马哥爱上了马嫂,就派一个小兄弟到马嫂岗上去传话:马哥请你看电影!那时,在我们的这个几千人的大厂马哥的名字很让人犯怵。连单位领导对这帮“干部子弟”的胡作非为都睁只眼闭只眼,何况一妙龄女子?可在岗位上忙碌的马嫂却连眼皮都没抬:不去!不去?那小兄弟威胁道:马哥请你你敢不去?马×算个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0.
梦想是一个变量,它属于个人,也属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一个社会的走向,以及一个国家的未来。一提到“汉唐盛世”、“康乾盛世”的历史岁月,人们的想象中总会有:天朝上国的四海臣服、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金戈铁马的壮志豪情,还有诗词曲赋的风流沧桑。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格局不仅定格在历史的隧道上,而且也永远地印刻在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并早已化为了中国人永恒的家国梦想。然而,历史上的盛世王朝都没有摆脱“盛极而衰”的宿命。传统的接力棒夹带着悲伤与欢乐从中华先民一路传来,到了我们的手中,在此之前,…  相似文献   

11.
记得大四毕业前,外教给我们上最后一堂课,提了一个问题:“毕业后你们最想得到什么?”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金钱、美女。”当然,他是男生。那么,对于我们这些女生来说,我们最想要什么呢?在男人们对于金钱和美女的追求面前,什么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如今毕业5年了,原本拥有年轻的我们都走近了而立之  相似文献   

12.
玉生 《现代交际》2005,(9):65-65
某天,女孩鼓起勇气对男孩说:“我们分手吧。”男孩问:“为什么?”女孩说:“倦了,就不需要理由了。”一个晚上,男孩只抽烟不说话,女孩的心也越来越凉。连挽留都不会表达的情人,能给我什么样的快乐?过了许久,男孩忍不住说:“怎么做你才能留下来?”女孩慢慢地说“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你能答出我心里  相似文献   

13.
“伯乐,你在哪里?”这是当今大中专生发自心底的呼唤。据《文摘周报》载,在上海市,有近41%的大专生难于找到工作;在北京人才市场交流中心,有五千多名大专生联系工作,结果只有四、五百人得到满意的答复。于是他们高声疾呼:“伯乐,你在哪里?” 前几日,在成都工作的一位朋友来信告诉我说:“现在你最好把工作找好吧!不然到明年就比较麻烦了。现在这个社会多是千里马找伯乐,而不是伯乐找千里马了。”读到此处,我的心不禁怦怦直跳。因为我也要进行一场择业较量。朋友们和我一样,都是社会的人才,都有各自的特长,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倘若我们都难于找到工作,我想我们也会一同高呼:“伯乐,你在哪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我们多么羡慕韩信遇到了萧何,华罗庚遇到了熊庆来,肖邦遇到了李斯特。而  相似文献   

14.
“忙”,绝对是当代中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问一问我们身边的人:“最近怎么样”?总会得到一个字:“忙!”忙什么呢?白领们忙着职场打拼,农民们忙着外出打工,学者们忙着校外讲学,毕业生们忙着找工作……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观:在都市的早晨,面孔严肃的人们有的行色匆匆地奔走在街上,有的焦急地等待着公共汽车,有的暴躁地咒骂着路面拥堵。怎么这么忙?是因为新时代的我们喜欢刺激,愿意把自己卷入一种忙碌的生活中去,进而挑战生命的极限?其实,更符合实际的一个猜测是,大家都在忙着生计。由此,忙碌构成了中国人生存的典型图景。可惜的是…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我们社会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名词,即“听证会”。无疑,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识,也是民主发展的一种体现。至少,总比一纸文件下达,老百姓只有“照办”的权利来得要强。也是最近,围绕阶梯电价的基数以及电价调整的幅度,四川省有关部门召开了一次十分郑重的“听证会”。民主意识在人们沸沸扬扬的不同声音中初见端倪。会上,我们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这两种声音都有各自的理由,各自的依据。社会的进步终于能让人听到不  相似文献   

16.
这两年因为职位的变动,我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话.犹记得机构要接第一个社区项目时,在民政局、社区、社工机构三方见面会上,社区的领导提出质疑:“社工是什么?”“社工能做什么?”“把购买经费给社区,我们能做更多的事情!”“社工和社区工作人员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能做的我们也能做.”类似的质疑至今仍会偶尔听到,我们要怎么回应呢?我们常会说“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可是社工在进入社区时,这样文绉绉地同各利益相关方说话,效果一般都很不好,甚至会招人讨厌.原因在于,第一,社会问题有很多,你能解决的有哪些?第二,社会问题有轻重,你能解决到什么程度?第三,你若解决不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整个世界都已失却了对母6系社会的记忆,摩梭人为什么仍然沉睡在远古的神话中? 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与似乎生活在超现实中的他们,距离究竟有多远? 随着旅游者的涌入,外来生活方式的涌入,摩梭人的“走婚”还能“走”多久? ——摘自作者采访提纲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我们在哪里被“非典”击中这个被“非典”充斥的春天,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的生活也都变得非典型了:消毒、洗手、不聚会、不上餐馆、不逛商场、不出家门……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人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这样一个问题:像“非典”这样一种目前已知的死亡率并不是太高的疾病,为什么能如此猖撅,闹得举国上下沸沸扬扬?或者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们到底在哪里给了“非典”可乘之机? 抗击“非典”,保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但在“发展是硬道理”、“以GDP为中心”被政府和官员发展演绎到超越极致的时候,透过“非典”,我们看到政府的治政理念和治政态度也是超越理性的。正是政府开始的一系列缺乏理性的表现,使我们在阻击“非典”的关键时刻,给了“非典”可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秀”的时代,我们所有的行为、所有的精神指认都明显地被刻上了“作秀”的痕迹。我们在“秀”中认识着这个世界,在“秀”中越来越迷失了自己。我们渐渐地不知道我们所做的哪一个是出于良心或道德的自觉,更不清楚我们的行为最终将会获得什么。 “秀”来自于英语的 “SHOW’’,原意有“展示”的意思。中国历来是尊崇儒家的中庸之道的,任何张扬和外现都有违传统道德,因此,任何 “作秀”在我们听来都有“作假”的意思。《新周刊》在1999年的最后一期做了当年的盘点,其中的“八大秀”在我看来大多数都是闹剧。也正是在…  相似文献   

20.
再过几年,人类就要迈入一个新的世纪。值此世纪之交,“婚姻家庭伦理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通过对西方国家婚姻与家庭发展历程的回眸与反省,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迪呢?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是不是西方社会所摒弃的呢?我们所失去的又是不是西方社会所回归与追求的呢?如果我们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不及早预防的话,将来是否也会面对象西方今天所面临的一样的困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