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传统社会以儒家伦理作为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统治者也极力推行儒家理论的"孝"观念,对维护和保护家族利益而侵犯他人的违法行为予以宽宥,以彰显统治者的仁政.血亲复仇作为道德伦理的义务,体现了人的自然本性,受到了儒家孝观念的吹捧,但是血亲复仇本身就是一种仇杀.历代统治者对此采取不同的态度,意图将血亲复仇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也体现了中华法系所带有的浓厚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余华的《现实一种》对暴力和仇杀的镜头式描写使人震惊,引起了人们对于暴力和人性恶的讨论。非常态的生存环境对这一悲剧的产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应从人对于确定自我存在的外部寻求这一视角来解读该篇小说,分析焦虑状态下人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3.
民国大员黄慕松与吴忠信入藏处理藏事过程中与在藏汉人有很多接触,通过观察了解他们掌握了不少在藏汉人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吴忠信不仅与在藏汉人来往多,还多次与西藏地方政府要员沟通,注意对在藏汉人权益的维护。两位大员的观察记录显现了民国时期西藏地区较融洽的汉藏民族关系和比较正常的文化交流,同时也充分说明了民国初年西藏地方并无所谓"驱汉"的民族仇杀。  相似文献   

4.
美狄亚“仇杀”的心理因素有 :爱情受挫心理 ,受骗受辱心理 ,痛苦绝望心理 ,寻求补偿心理 ,嫉妒心理 ,爱子怜子心理。美狄的行为也是当时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巴以流血冲突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了.事实上,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并不是命中注定要如此仇杀的,更不是宗教信仰不同导致的"势不两立".巴以两民族的真正希望并不在于"谁胜谁负",而在于本着各自宗教的"原生态精神",实现妥协与和解.  相似文献   

6.
六朝邻里关系中鼓励进取、促人向善的社会价值观普遍左右着人们的思维。乡邻重视社会舆论对士人的评价,才学之士受到尊重,有的人因此进入政坛。邻里对贪财之人都很鄙夷,有才而无德的人受到乡邻的轻视。因倡导以孝治天下,有孝行的人受到邻里和官府的广泛关注。邻里之间以和睦相处为主流,体现为邻里之间相互帮扶,共渡难关。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邻里中有号召力的人,能够率领乡邻抗敌自卫。官府也为强化邻里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邻里之间的不和谐表现为欺压良善、相互仇杀等。  相似文献   

7.
从人的成长来看,首位老师是母亲,最早的教育环境是家族,每一个人都是从这里起步的.家族是同一血缘的若干家庭的组合体,在古代的中国,家族是启蒙教育、技能教育、学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家族文化的研究是我和党明德同志多年合作的研究领域,近几年党先生又深化到了家族教育领域,最近读到<中国家族教育>一书,颇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真、善、美,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突出标志。 真、善、美,它集中概括了人的价值、人的需求。人类自产生以来,对真、善、美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在这种追求中,人类经过浴血的仇杀、沐汗的劳动。经历破坏和建设反复交替的艰辛历程,最后将通过消灭阶级,在更高水平上求得真、善、美的完满统一。  相似文献   

9.
余华作为20世纪80年代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现实一种》是他此期的重要作品,通过一个大家庭内兄弟之间的仇杀来展示人性的罪恶,亲情的颠覆,道德的沦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足以让读者在震撼和不可思议的同时质疑它的真实性。而余华在《现实一种》所要揭示的真实,并非是简单的照搬照抄现实生活,而是对现实生活精神真实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正> 家族是在家庭基础上形成的一群有亲属关系的人所组成的血缘共同体,它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系统.家族文化是社会大文化在家族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它包括家族的血缘观、继承观念、人伦关系、家族意识、祖先崇拜等.家族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直接反映,不同的大文化会有着不同的家族文化.既使在同一文化圈内,由于各自不同的特色,家族文化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家族文化的形成与家族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家族的消失却并不会导致家族  相似文献   

11.
唐代科举家族是指在唐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有三代连续多人取得科举功名,在地方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家族.文章通过李绛、李程、李憕、李汉、李夷简等五个家族科举及第者生平事迹的整理研究,对唐代李氏科举家族进行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张氏家族是明清易代之际祖籍金陵的武将世家,但族中成员张如兰、张可大、张可仕、张怡等人皆好文学,在金石书画上亦有一定造诣。该家族作品对明清易代之际的历史记载和文学发展有一定贡献。建国以来学界涉及到该家族成员的研究论文主要以其家族的文学交游、作品引用为主,亦有少量以其家族成员或作品作为重点论述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12,(12):53
在临床上,医生在追溯恶性肿瘤患者家人健康状况时,常会发现他们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家族中的其他成员也有此类或相关的恶性肿瘤病史,这称为恶性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看到一个家族中相继多人罹患恶性肿瘤,一些人便认为,肿瘤会遗传。其实,家族聚集现象并不等同于遗传,肿瘤的发生需要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并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演  相似文献   

14.
公文起源于社会管理公文究竟起于何时?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这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有一种看法认为:公文是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文字产生之前有没有管理?有没有管理所需要的公文呢?人类社会就从猿人算起,其间经过家族、氏族、部族、部落、国家等发展阶段。即使是家族、氏族社会,人类就有了群居生活,就有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往来.“人三为众。”(《国语·周上》)一个家族,或一个氏族团体,又何只三人呢?有众就有  相似文献   

15.
即墨的周氏家族早期本是一个世代务农的普通农家,自第五世周民于明隆庆元年(1567)考中贡生,始有读书人.此后数百年间,周氏家族有进士7人,举人10人,贡生14人,多人有文集传世,尤以第六世周如砥和第十八世周至元最为突出.其中周至元所著<崂山志>,与即墨人黄宗昌的<崂山志>,堪称崂山文化史上的双璧.它不仅是周氏家族的骄傲,是青岛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著作,对当代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邬颖茹 《今日南国》2007,(20):40-41
32岁的何润东在娱乐圈摸爬滚打整整8年,期间起起伏伏,有过坎坷,也有过辉煌。但无论何时,总有一群人在他身后默默地给予支持,他们被何润东称作"何润东家族"。在他生日到来时,家族的"家人"们团聚在一起,为他庆祝生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传统中国封建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古今家族小说的发达和兴盛,也决定了家族小说相对于其他题材小说来说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意义。楚爱华博士的学术专著《明清至现代家族小说流变研究》(齐鲁书社,2008年10月版)正是以此人手,选题非常有意义。该书从家族内部人伦关系意蕴的嬗变、家族外部居住环境的嬗变以及家族小说本体的嬗变三个大的方面进行论述,抓住了家族小说由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主要因素构成的特点,以及家族小说与其他题材小说相比在艺术上的特异之处,打破古今界限,对家族小说的古今流变进行了深入探讨。具体来说有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通过使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12个衡量指标(每个指标10分),对世界上177个国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衡量指标包括社会指标(人口压力、难民和逃亡人数、种族仇杀、  相似文献   

19.
江州陈氏东佳书堂的重要文献《陈氏家法》与《陈氏书堂记》的记载有抵牾之处。若把这两篇文献互为参照,可以发现陈崇在主持陈氏家族事务时有兴办东佳书堂的实力、动力与压力。对江州陈氏家族而言,陈崇不但是东佳书堂的兴建者,而且是江州陈氏家族教育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家族传袭”与红楼“四仆”——读红偶录之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华民族一向视家庭与家族为社会的基础,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族传袭"既是人生与生命的"绵延",更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在《红楼梦》中,我们随处可见曹雪芹对自己家世的追忆和感慨,这既是血缘的"家族传袭",更是文化的"家族传承"。雪芹借焦大之口痛骂宁府,正是对造成家族衰败某一方面原因的愤激与痛惜的无意间的流露。通过赵嬷嬷与凤姐等人对话,把眼前的"省亲"与往日的"接驾"的家族记忆融合在一起。赖嬷嬷在与凤姐等人对话中,透露了曹家虽然有过昔日的显赫,但那骨子里的包衣"情结"依然长久地熔铸在"家族传袭"之中。在贾府其家族秩序由主人和以林之孝家的为代表的上等的奴仆们共同维护,形成了"超稳定"的家庭与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