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2015年和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我国流动人口家庭化特征、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流动人口的流动模式的转变,流动人口家庭化呈现规模扩大化、结构核心化和转化多元化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流动人口的家庭规模不断扩大,4人户及以上所占比重有所增加;流动人口的家庭结构核心化,即夫妻和子女或未婚子女和父母一起流动成为当前主要的流动模式;三代主干家庭在流入地得以维系,流动人口家庭呈现出分裂而又聚合的多元化态势.同时,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的因素复杂多样,个体层面的代际差异和职业类型、家庭层面的收支状况以及社会层面的户籍制度和居留时间等因素均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伴随着流动人口家庭化进程,流动人口家庭对流入地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更为急迫.  相似文献   

2.
家庭流动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就业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流动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就业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流动对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均有影响,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影响更大,男性流动人口就业可能性和工作时间受到影响,而女性流动人口就业可能性和收入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是其流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在迄今的相关研究中长期遭到忽视.本文基于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及对福建省有代表性的流动人口流动经历和过程问卷调查数据,在生命历程理论的视角下揭示了流动人口暂时性回流的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三成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有过暂时性回流行为,且结婚、 生养孩子等人生阶段性目标为其回流的主要原因;(2)半数以上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行为发生在首次城市流动和首次职业流动之后;(3)婚姻、 生育、 就业变动等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对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从性别差异上看,女性流动人口的暂时性回流整体上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高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受到婚姻、 家庭子女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生命历程对女性的暂时性回流行为更具解释力.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家庭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航空  李双全 《南方人口》2010,25(6):40-45,53
家庭流动会在未来一个时期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形式,本文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的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程度和区域差异从实证的角度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存在区域差异,部分流动人口家庭是通过在流入地生育孩子组成。针对流动人口家庭化给流入地和流出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客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南开大学“2013年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对策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率较低,而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好于男性流动人口。而影响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的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异,受教育程度、劳动合同、合同协商、工会、企业性质等是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的显著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参与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6.
了解吉林省流动人口的就业和居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利用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的2013年吉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抽样调查中的相关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就业及居住情况进行研究。吉林省流动人口主要从事职业为商业、服务业,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就业稳定性受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本次流入原因等因素影响。主要居住方式为租住私房,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流动范围、流入时间和职业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流动人口带眷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流动人口家庭由于空间分隔,家庭成员居住生活在不同地域,其家庭结构不同于通常家庭的结构。基于对流动人口家庭结构划分、迁移人员及其序次的分析,本文使用2010年下半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界定了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带眷系数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分析了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人口学因素、流动居住因素、在居住地的收入消费等因素对流动人口带眷系数的影响,总结得出促进和阻碍流动人口合理流动的一些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技能偏向与农村流动人口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普及和应用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互联网对于农村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需要受到高度重视.从技能偏向的视角,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理论假设,建立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基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农村流动人口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角度,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对于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所导致的技能偏向,能够显著降低对流动人口就业时间的需求,不利于流动人口就业,但能够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就业稳定性,有助于提升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基于研究结论,从提升流动人口信息素养、促进就业与社会融合的双赢以及提升流动人口劳动技能多元化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代户和二代户为主。3/4的已婚流动人口携带了配偶,有孩子的流动人口中有一半携带了孩子,这些孩子中有近20%是在北京出生的。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人,明显小于全国农村的平均家庭规模(3.4人)。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及在京居住地显著影响人口流动家庭化,同时还发现非经济因素成为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我国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成荣  袁艳  郭静 《西北人口》2013,(6):1-7,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群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本文利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普遍化趋势增强,经济因素仍然是主要的流动原因,“中长期”流动不断增加.跨省流动人口比重提高,三大区域流动人口比重发生不同变化,年龄构成仍显成年化,性别构成均衡化受到挑战,女性流动人口自主化增强,流动人口家庭化特征明显,平均受教育程度已超过义务教育年限。  相似文献   

11.
人口问题、人口安全与人口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长洪 《人口研究》2005,29(3):54-57
最近,“人口安全”概念的提出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一概念?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论题2。人口发展、人口问题、人口安全和人口管理是几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为了理解和界定人口安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首先有必要搞清人口安全与人口发展、人口问题和人口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这些概念所试图反映的实际意义。1人口发展何谓“人口发展”?刘铮先生认为,“人口发展是指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其数量、质量和结构及其与外部的关系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过程。3”这是很准确、很恰当…  相似文献   

12.
失业人口与人口失业: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当下的中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 ,失业人口规模扩大、失业成因莫衷一是、失业挑战日甚一日……。中国人口的失业问题在世界上是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失业还是就业 ,在一些当事人看来 ,就似一个生存还是毁灭的哈姆雷特式难题。失业率上升极可能加剧城市贫困现象的发生和蔓延 ,带来人道主义的灾难。而在期待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有责任感的政府眼里 ,这是一个民生民权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安全问题。 2 0 0 2年 11月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就业是民生之本”就透露了强烈的信号 ,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人口就业问题极端关注的态度。中国…  相似文献   

13.
人口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数量、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迁移等均是影响人口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在这些因素内部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影响人口安全的人口文化素质因素对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因素的作用分别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并且在横向的实证研究中利用SPSS软件包将全国各省份的人口安全程度作聚类分析,以期更好地确定人口文化素质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人口贫困化与人口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行激进改革,经济持续6年下滑,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已有1/3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经济生活的贫困,加剧了生育观念的变化,拒绝生育或减少生育的趋势增加。俄罗斯已进入世界上生育最低的十个国家的行列。贫困化加剧了人口危机,人口危机又加剧了俄罗斯的发展危机。要真正解决人口危机问题,首先要解决好经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口数据仓库与决策咨询系统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远 《南方人口》2005,20(4):46-51
作者提出用ICT技术改革传统人口统计,建立人口数据仓库,为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人口综合调控提供数据支持,并促进人口与发展决策咨询系统的逐步建立。作者论述了建设人口数据仓库和决策咨询系统的背景、意义、功能和基本结构,呼唤通过人口信息化和人口综合统计改革,推进人口部门综合调控职能,促进人口管理现代化,并加强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16.
以"人口安全"引领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来自宜昌市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宜昌市近年来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经验,探讨了未来时期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走向问题."3+S"推进方案是宜昌市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实际上包括计划生育和人口发展两部分.前者解决的是生育、节育和不育问题;后者解决的是结构、功能和发展问题.计划生育改革要有助于而不能有害于人口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人的全面发展.综合改革需要宏观的战略指导,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机制的层面上,需要在理论和战略上认清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印度人口发展的历史资料与最新统计数据,从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三个维度剖析印度人口状况,指出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速减缓、年龄结构变化平稳但性别比失衡、人口总体密集但区域差异较大、不受限制的人口流动加重了市政管理负担是当前印度人口发展的特点。对此,印度政府曾采取不少措施但收效甚微。研究发现,基于中印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印度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人口问题以及所采取的人口政策对中国有所警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Rapid growth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recent. World food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in close proportion. No one can say when or in what fashion population growth will end; whether by our deliberate choice, or by catastrophe, or by some limit of the Earth.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a century and a half of rapid growth, farming has diminished from being the major economic activity to an almost trivial fraction. At the same time, farm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many-fold. One result is that the American public spends a smaller portion of its income on food than, probably, has any society in human history. Not all of the world has shared in this agricultural revolution and, once in recent decades, and now again, evidence suggests food production may fail to increase with population. Certainly no guarantee can be offered that food production will always be adequate.Pessimism on the outcome is warranted if only because of profound disagreement among those who should be best informed. Many look only to the near future and persistently advocate growth. Only a few look to the long-run and the inescapable disasters of persistent growth.Presented at the symposium on Population and Scarcity: The Forgotten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0月17日至19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人口学会召开了“人口发展与人口科学全国学术研讨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教育部、民政部、人口学会的领导,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武汉大学等科研和教学机构的专家学者,都派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共收到正式论文190余篇。 开幕式上蒋正华教授就人口学研究发展问题提出了三个原则;第一,人口学研究必须结合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第二,人口研究必须利用现代科技…  相似文献   

20.
世界人口格局中的中国人口转变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 50年代以后的中国人口转变与西方传统人口转变有许多不同之处 ,具有自身的特点 ,即转变的迅速性、控制干预性、不彻底性、不稳定性、不平衡性。把握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是将我国人口转变进行到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是实现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