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潇洒马     
正纵观历代画马名家之作,无论是韩幹、曹霸,还是李公麟、赵孟頫,皆为工笔细写,至清末任伯年始兼用小写意法点染画马。至于用大写意笔墨画马、痛快淋漓挥洒自如而形神兼备者,惟有徐悲鸿始能此。年轻时的徐悲鸿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己极矣……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并亲力亲为赴法留学,  相似文献   

2.
查洪德 《求是学刊》2013,40(4):130-141
"自然"论是元代诗学的一个时代话题。元代文人没有唐代文人那样强烈的功名意识,也没有宋代文人那样沉重的历史使命意识,他们愿意自然地活着,自然地写诗,写自然的诗。元代诗学倡导自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宋人刻意为诗的反思。"自然"在元代诗学中,主要不是风格概念,而是关于诗歌本源和生成问题的思考,或者认为诗歌得自天地之自然,以为自然乃"目前之画本,胸次之诗材";或者认为诗歌发自人心,自然而然,发人心情志意趣之自然。至于诗歌如何臻于自然境界,或以为弃绝人为,纯任自然;或以为超越人为,复归自然,"句成而无锻迹"",篇成而无铸痕",功夫到处,圆融自然。  相似文献   

3.
唐代晚期青花瓷就已产生,为何宋代几近湮灭,元代却迅速成熟,居瓷之冠绝?本文认为这是元代特殊历史背景下多元文化融合的结晶。蒙元统治者对蓝白两色的尊崇以及伊斯兰诸国对蓝白两色的价值认同是元青花瓷得以迅速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顺应、继承和光大,以及对西域和伊斯兰文化的借鉴和吸收,是元青花瓷成为国之瑰宝、瓷之奇珍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元代名臣张养浩的生平及诗文创作成就进行了考论,认为张养浩的退隐是其知识分子人格与官场的冲突所致,其生平经历有超越传统知识分子儒道互补范式之处。其散文追随姚燧,取法韩愈,诗歌则兼学白居易之通俗与韩愈之险劲,在元代文坛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元代是组诗发展的重要阶段.元代初年,民族交融的加剧,诗人们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凄风苦雨,组诗或写丧乱现实,或抒乡关之思,或感遗民之恨,或显田园之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遗民心态".进入中期,社会环境出现了承平的气象,文人唱和的风气活跃,使得组诗主题向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转变.到了后期,社会危机严重,在复古思潮的影响之下,讽喻时政,关注民瘼,成为组诗创作的主旋律.在形式上,"自和"形式的出现,七言体代替五言体成为主流,竹枝词、纪行体、题画诗的盛于文坛等,共构了元代组诗异于前代的新识.  相似文献   

6.
韩波 《学习与探索》2023,(2):172-177
元代音乐文学发达,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的结合促进了曲的发展,也必然影响到同属音乐文学的乐府诗。乐府于元代是内涵非常复杂的文体,元人将乐府作为歌辞一体的统称,散曲、词、乐府诗皆可称为乐府。从乐府诗的发展来看,又有古乐府、新乐府之分。从音乐性质来说,元代乐府诗是可歌的;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新乐府体裁众多,具有追求宗唐复古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7.
《学问》2010,(2)
《辽海印信图录》将辽宁省博物馆馆藏文物"太原郡王印"定为北朝遗物并不妥当,此印或为元代遗物,或为明清时代之伪作。  相似文献   

8.
《学问》2015,(4)
妈祖信仰始于宋代,最重大的转机出现在元代。元代海运漕粮的成功使皇帝册封妈祖为"天妃",并和"护国"联系起来,从此妈祖成为中国人维护海权的精神旗帜。妈祖信仰促进了国家航运事业的兴起;轰轰烈烈的航运事业也将湄洲岛的妈祖信仰传播到了沿海、沿河,甚至内陆之地和世界各地,为妈祖信仰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萨兆沩 《北京社会科学》2001,(2):140-146,160
元代,文学经典之作是散曲和杂剧。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近人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一书中说,...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现存最大的古驿站遗址榆林驿初探王灿炽榆林驿,亦称榆林堡、榆林驿堡①。相传因当地原有一片榆树林而得名。元代诗人陈孚《妫州》诗云:“榆林青茫茫,塞烟三十里”②。可见当时榆林之茂密葱郁。元代诗人周伯琦有《榆林驿》诗,其注云:“《汉史》称榆林长塞即此...  相似文献   

11.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2.
"质与文"与"合理与合式"是韩非子和贺拉斯分别提出的两组相互对应、有相似之处的形式理论范畴。这两个范畴不仅表现了中西古代文化思想背景、世界观念、思维方式上存在的根本性分歧,而且也表现了中西形式理论在主体问题上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解析"三潮"冲击下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党员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信仰危机"是"三潮"(资本主义"西潮"、社会主义"低潮"和市场经济"商湖")冲击的结果.解决"信仰危机"的新思路是,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将重心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理论认同的基点上达到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  相似文献   

14.
庄子“天人观”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光顺  王媛 《唐都学刊》2005,21(1):62-67
<庄子>的天人观和道物观紧密联系,并贯穿其思想的始终.在<庄子>中,天人关系是道物关系的现实化与具体化,是批判文明的重要出发点.道物关系及道物演化史是天人关系的自然基础.天人关系史就是以道物关系史为基础的文明发展史.庄子认为,文明史就是从天人合一到天人相分,再到天人和合的圆环之路.文明要良性发展就必须与自然化通有无、和谐共存.文明的终极追求应当重视人之生存的本真向度,注视天人之际的神性之维,从而达到人文与自然回环互动的理想生态.  相似文献   

15.
"事实"与"规范"的关系:一个哲学问题的政治-法律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世骏 《求是学刊》2006,33(5):41-48
“事实”与“规范”的关系既是现代哲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实践问题,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具有重要的政治—法律含义的哲学问题。从讨论“事实”与“规范”的关系(或“事实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入手,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了他所谓的“商谈的民主理论”和“程序主义的法律范式”,并设法在这个新的基础上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辩护社会主义理想。厘清哈贝马斯的政治—法律理论的复杂论证,研究这个产生于特殊语境的理论的可能的普遍意义,有助于我们思考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6.
王妍  胡春玲 《学术交流》2002,(3):113-117
“诗言志”观念的产生 ,其内在原因是 ,诗是与礼、乐、史三位一体地产生于华夏文明之初 ,而礼、乐、史的政治品质自然成为诗的文化使命。其外在原因是 ,由于诗的逐渐成熟 ,加之《周易》的思维方式以及时代、社会政治思想的影响 ,诗逐渐与礼、乐、史分离 ,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以诗言志、以诗观志的文化语境 ,由此涵养了先秦时代以诗言说社会兴衰、政治明暗、风尚优劣、道德良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Most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ies are confronting serious economic recession, and governments are seeking ways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and reduc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For many countries these problems are compounded by aging populations and demographic changes. There are fewer people in the workforce, and more people in older age groups live longer and have increased expectations for retirement lifestyles. The result has been that many governments are radically transforming their systems of retirement income provision, often causing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upheaval and widespread public anxiety. Australia is one country in which there have been huge changes in the retirement income system in the past 5 years. The system has been substantially privatized, and future retirement income will come from statutorily enforced earnings-related individual savings accumulated in decentralized private funds. Australia's new retirement income regime bears extraordinary similarities to the Finnish system of employment-related pensions, yet there was no reference to the Finnish system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new Australian system. There are lessons for Australia and for other countries in the long and successful operation of the Finnish pension system. This article first examines Australia's retirement income system, recent government policy changes and likely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tirement policy changes for the future of Australia's traditional welfare state.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s of the retirement income regimes in Finland and Australia, identifying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 in each country, compris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article. Such comparisons will be of interest to policy-makers seeking new policy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8.
薛绍斌 《学术交流》2003,1(1):52-5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其主要表现是生产活动全球化、国际贸易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世界金融市场急剧膨胀等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双重作用 ,利弊同在。世界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围绕消极自由概念,厘清了相对于积极自由的消极自由、相对于共和主义自由的消极自由以及道义自由与人身自由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尼格.西蒙自由概念的不足之处,以及他关于法律与理想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一自然法主张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否定主义美学的可说性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炫 《求是学刊》2000,(3):86-94
本文在分析西方现代美学“美不可说”的局限性基础上,提出“美学必须说”,“美学只能进行批判性言说”,“美学批判只具有发现对象局限的功能”等观点。并提出“不美”和“丑”这两个传统美学所忽略区分的范畴,对其内涵做了否定主义美学意义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