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福利》2006,(4):F0002-F0002
经过广大求助管理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开拓创新,郑州市求助管理站已从昔日荒凉的收容遣送站发展成今天的“郑州市花园式单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2005年8月17~19日全国救助管理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郑州模式”享誉国内外,成为金社会关注的热点!郑州市救助管理站也成为国内救助管理领域的一面旗帜!半年时间过去了,“郑州模式”运作如何,救助管理工作又有哪些新的拓展与创新,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采访了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万民。  相似文献   

3.
约稿通知     
《社会福利》2007,(2):11-11
2007年1月26日,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论坛第一届组委会二次会议在三亚召开.组委会顾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组委会名誉主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王素英,组委会名誉主任、盘锦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江秀忱,组委会主任、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陆裕康,组委会副主任、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万民,组委会秘书长、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荣道清以及部分组委会成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26日,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论坛第一届组委会二次会议在三亚召开.组委会顾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组委会名誉主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处长王素英,组委会名誉主任、盘锦市救助管理站站长江秀忱,组委会主任、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站长陆裕康,组委会副主任、郑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万民,组委会秘书长、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站长荣道清以及部分组委会成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后,根据民政部的部署,安徽省及时对全省原收容遣送站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拆除铁栅栏、铁门窗,清除“监所”模式。对1982年以来颁布的各类收容遣送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并召开了全省救助管理业务科长及站  相似文献   

6.
2009年5月31日上午,在郑州市中牟县九龙镇,由比利时晨露国际出资、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建设的"晨露国际郑州爱童园"正在举行盛大的开园仪式,政府领导、民政同行、国际友人纷纷到会祝贺,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又一次先行,一个熟悉的面孔再一次进入大家的视野--这不是救助保护流浪儿童"郑州模式"的创立者、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王万民吗?  相似文献   

7.
骆帆 《社会福利》2005,(11):48-50
求索:收容遣送时期,建 立救助与管理并举的模式。 2000年上命伊始,荣道清站 长就提出了“以作为求地位,以 形象求发展”的理念。当时正值 收容遣送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开 展,收容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荣站长保持着清 醒的头脑,告诉全站职工对弱势  相似文献   

8.
一种制度的转变,在解决了旧的问题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实施了21年的“收容遣送”因“违宪”和“侵犯人权”被判了“斩立决”,《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于2003年8月1日被废止,救助制度取代收容遣送制度,解除了一道严重阻碍中国社会劳动力流动的“紧箍咒”,全国上下一片欢呼。但是,从“收容遣送”走向  相似文献   

9.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381号国务院令,正式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下简称“新办法”)。这一天宣告了实施21年之久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被废止,新的救助管理办法即将执行。辽宁省民政厅同时转发了《关于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民明电[2003]1O7号),从这一天开始,大连市收容遣送站和全国各地百所兄弟站一起,开始了彻底的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设施的大规模、全方位、立体化的改造和改建。  相似文献   

10.
为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2003年西藏自治区清理和废止了原有的收容遣送管理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将各地的收容遣送站换成了救助管理站的牌子,对救助站的建设做了调研和规划,协调落实了各地工作机构和人员编制;2004年,交  相似文献   

11.
赵长贵 《社会福利》2003,(11):42-42
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全国各地的收容遣送站都更名为救助管理站。这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名称改换,其中更包含了深刻的政治和现实意义。正如回良玉副总理讲话中所说: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依法  相似文献   

12.
相关链接     
《社会福利》2003,(8):32-35
2003年8月1日,伴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发布的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原有的883个“收容遣送站”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13.
求索:收容遣送时期,建立救助与管理并举的模式. 2000年上命伊始,荣道清站长就提出了"以作为求地位,以形象求发展"的理念.当时正值收容遣送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收容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荣站长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告诉全站职工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是收容站成立的最终目的,现在是,将来也是.只有把民政的本质工作做好,才能不断地"以作为求地位,以形象求发展".为此,成都市收容遣送站实行管理与救助并举的模式,全站分为两个管理区.第二管理区做好收容遣送工作;第一管理区分为三大块: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民政救助中心、寻人服务中心.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负责对流浪儿童实施救助保护,民政救助中心负责对收容对象中的老人、残疾人及流浪乞讨人员开展救助,寻人服务中心为痴呆傻、走失的老人、儿童等寻找亲人.  相似文献   

14.
盘锦市是一座新兴的石油化工和沿海开放 城市,中国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坐落于此, 是全国36个率先进入小康的城市之一。城市经 济的繁荣,引来外来人口大量涌入,这给盘锦 市的开发建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带来 了乞讨者增多、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增多、 社会治安管理问题日趋严重的负面效应。 面对发展着的社会形势,在收遣工作法规 滞后,职责范围难以把握的情况下,盘锦市收 容遣送站突出了“两抓一保”的救助工作新理 念,强化了“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服务宗 旨,切实把收容遣送工作融入促进社会稳定与 社会进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之中。 自1999年以来,盘锦市收容遣送站共收容 外流及乞讨人员21629人次,遣送19600人次、 资助返乡3100人次、救助危重病人17人次。查 出违法犯罪分子并移交公安机关1096人。收遣 工作搞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5.
收容遣送管理工作现在依据的仍然是国务院1982年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按照民政部、公安部印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具体操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收容遣送管理工作所依据的《办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新情况。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为了解决收容遣送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使收容遣送工作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这已成为一个迫切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本文就收容遣送管理立法中应该解决的一些问题作一探究.以资磋商。  相似文献   

16.
收容遣送管理是国家对社会流浪人员进行收容、审查、管理、教育、遣送和安置的一项行政管理工作,是党和政府为控制和治理社会流浪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为了探索收容遣送管理工作改革的途径,使收容遣送从边缘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试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初步分析认识收容遣送的基本属性,意欲探索收容遣送管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城市职业乞丐现象透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管健 《社会》2004,(6):54-57
2003年8月,《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 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施行,原《城市流浪 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中国实现了从“收容遣送”到“救助管理”的跨越,但不可否认的是,《办法》施行后,流浪乞讨人员反而在增加,尾随纠缠,拦截路人的强行行乞也有抬头之势。一时间,救助管理站叫苦不迭,尤其是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职业乞丐”在处置中成了“烫手的山芋”。职业乞丐以乞讨为生存的方式和谋生的手段,甚至一些人以此为自己发财致富的捷径。他们当中有以个体为主的,单靠个人行为以此为生;也有人群自发组织起来,形成现代版的“丐帮”;更有甚者买卖残疾儿童,唆使  相似文献   

18.
张华林 《社会福利》2004,(10):53-54
坚持自愿原则,不强迫救助对象。自愿是新的救助法规体现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与传统收容遣送工作的一个显著区别。过去,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收容遣送回乡,现在,是流浪乞讨人员请求并表示愿意接收救助时,救助站才可以实施救助。如果受助人员自愿放弃救助,要求离开救助站,救助站不得限制。至于没有向救助站求助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有一个引导机制。该站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这一原则,当救助对象向救助站自愿求助时,对符合条件的,由救助站无偿提供救助,不向受助人员及其家庭和单位收取任何费用。当受助人员放弃救助、自愿离站时,救助站尊重其选择,及时履行手续,让其离站。  相似文献   

19.
收容遣送工作是民政部门一项社会事务行政管理工作,履行着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工作职责。收容遣送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形象。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收容遣送工作?笔者依据近几年的工作体会,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收容遣送作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采取的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收容遣送时时围绕着社会救助的性质上下波动、发生偏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不满。国务院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实施新的《城市生活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