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恩格斯1884年出版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分九章,包括家庭发展史、氏族制度、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三大内容。家庭史的研究,是《起源》的一个重要部分。恩格斯把家庭的发展史概括为(一) 血缘家庭:这是家庭的最初形式。婚姻是按辈份结成的,同辈的男女可以互为夫妻。这种婚姻与人类最初的群婚相比,它的进步在于限制了不同辈份间的婚姻关系。(二) 普那路亚家庭:在这种家庭里婚姻关系不仅限制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一部奠基性论著。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发展史上,它一直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成为一切民族学工作者必读的教科书。1984年是《起源》发表一百周年,我们重读《起源》感到分外亲切,每读一遍,都有一次新的收获。《起源》科学地论证了原始社会的一般特征,说明了婚姻家庭制度的产生和在不同社  相似文献   

3.
一百年前,恩格斯的伟大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初版问世,就以它的精深理论为世所瞩目。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这部马克思主义文献影响深远,至今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根据摩尔根《古代社会》提供的详实材料,写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古代氏族社会与民族和私有制、国家起源的规律。这部作品贯穿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规律研究的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发表一百周年。 《起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史和国家学说的重要文献,列宁称这部书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 《起源》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奠基性著作,它利用大量的民族学资料论证氏族、部落、民族等人们共同体的发展进程,论证原始社会发生、发展和解体以及进入阶级社会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基于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古代社会》而作。一方面,《起源》是恩格斯为了完成马克思未完成的遗愿;另一方面,是恩格斯将马克思与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进一步地论证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也是对摩尔根研究价值的肯定。本文以《起源》为文本,研究恩格斯在其中所表达的民族思想,探寻在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时期恩格斯对民族、民族起源、民族形成、民族发展、民族前途的理解。这对目前更好地理解民族本身、解决民族困惑、梳理民族思想、丰富民族理论以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问世一百周年了。这部被列宁在《论国家》一书中高度评价为“这是现代社会主要著作之一”的论著,不仅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著作,而且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经典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发展史上,一直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基于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古代社会》而作.一方面,《起源》是恩格斯为了完成马克思未完成的遗愿;另一方面,是恩格斯将马克思与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来进一步地论证摩尔根的研究成果,也是对摩尔根研究价值的肯定.本文以《起源》为文本,研究恩格斯在其中所表达的民族思想,探寻在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时期恩格斯对民族、民族起源、民族形成、民族发展、民族前途的理解.这对目前更好地理解民族本身、解决民族困惑、梳理民族思想、丰富民族理论以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波普尔对历史主义的批判为视角,我们发现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充分体现了波普尔所谓的历史主义。恩格斯这本著作在马克思《古代社会》笔记的基础上借鉴当时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研究成果,反映了历史主义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一、原始人类的禁忌,是原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原始文化的起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对原始禁忌的起源及目的的认识仍较混乱,有些人甚至将原始禁忌同现代禁忌相混淆,或者,根本未把它作为研究原始文化起源及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利用老一辈民族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研究.下面,我们用《图腾与禁忌》、《婚姻与家庭的起源》等著作所提供的资料,分析一下几位学者对原始禁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仅民族概念使我们头痛,更重要的是译名不统一。民族理论工作主要根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古代社会〉一书摘要》,还有摩尔根《古代社会》三本书。但三本书的译名不统一。最近出版了马恩全集四十五卷,其中又将《〈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修整出版,可在译名上还是不统一。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性的合作事业中,按照他们之间的某种分工,阐明前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的任务主要落在了恩格斯的身上。因此,恩格斯在研究原始社会史方面的贡献,就比马克思在同一领域内的探索更为世人所知。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诸如《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基础。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工是在统一的创造性活动范围内进行的,几乎每一部著作,不管由谁执笔,都是他们两人共同劳动的结晶。在原始社会史研究中,情况也是如此。在这方面,只要引证下列事实就足以明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就是恩格斯在相当大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自一八八四年问世以来,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 一百多年来,民族学资料的积累越来越丰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大大地向前推进,可是恩格斯的这本书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春秋时期,我国已处于奴隶制时代的末期,但那时的婚姻状况还是以家长制家庭形式为基础的,并且还保留着许多更为原始的遗存。《左传》虽然记事简略,而且又主要是记录贵族的史事,但它还留下了不少春秋时期原始婚姻材料。其中有对偶婚的,有群婚的,有血缘婚的,也有乱婚的,然而,这些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是不能同“与个体婚制并存的男子和未婚的妇女在婚姻之外发生的”“而且日益变公开的买淫”的杂婚划等号的。  相似文献   

15.
前言在探讨氏族制度或尚处于氏族制度之中的各个生活集团的状态,即氏族公社的基本特征时,我们常常感到困惑。从原始部落社会和像古代希腊、罗马那样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复杂的社会组织中,是难以简单明了地概括出其类型的特征和基准的。在探讨这些问题时,人们往往反复引用《古代社会》、《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16.
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著名的《妇女与社会主义》一书的作者。如果不掌握民族学资料、不能从历史-民族学角度进行广泛总结,倍倍尔是写不出这部名著的。虽然这部著作是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发表前五年写成的,但就其内容来说恰好是那部名著的继续。本书不仅前几章完全建立在民族学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cross cousin 和 parallel cousin 是民族学中的两个西文术语,俄文称(或)和。在国内和港台著作中,前者通常译作“交表”、“交错从表”或“交错姑舅表”等;后者则译作“平表”、“平行从表”或“平行表亲”等(参见《民族译丛》1988年第4期,第71、76页;《婚姻和家庭的起源》,蔡俊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93页;《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下简称《起源》)已经发表一百周年了。这是人类蓬勃发展的一百年,是科学知识和伟大成就迅速增加的一百年。虽然现代科学对于前阶级社会的了解要比恩格斯时代多得不可计量,而它所掌握的研究方法也比恩格斯时代的学者精明和准确得无法比拟,但我们象过去一样仍然依据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原则来指导现代科学的发展。恩格斯的著作不仅是当时所积累的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而且是决定科学继续发展的长远的研究纲领。依据列宁的评价,它是“现代社会主义主要著作”之一,因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最早的民族法可以追溯到秦代的《属邦律》,而"民族法"的正式称谓则是源于恩格斯1884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提及的"英雄时代"的"雅典民族立法",但是与民族法相对悠久的历史不同,在我国民族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则不到四十年的历史。民族法学是以民族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学科,属于社会科  相似文献   

20.
《西藏研究》2 0 0 0年第 4期上发表有张亚生先生一篇《对西藏青作农业起源的再认识》的文章 ,《西藏民俗》2 0 0 0年第 4期上也有张先生的一篇《西藏农耕文化》的文章。后篇文章在 2 0 0 0年第 4期的《中国西藏》杂志上被作为“论点摘编”进行了介绍。张先生的这两篇文章重点在于探讨“西藏青作农业起源”及“演进”问题。总体而言 ,这两篇文章可说是长期实践工作与研究的总结性学术论文 ,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西藏农业起源与作物栽培起源等问题 ,勾画出了一种值得借鉴的研究思路。在此意义上讲 ,这两篇文章的价值是自不待言的 ,尽管文章中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