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多年的工程硕士办学实践 ,充分认识到开拓生源把好人才选拔入口关、结合实际制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是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
加强校企联合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立以来 ,已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中西部地区、国防部门培养出了一大批用得上的高层次工程技术骨干和工程管理人才。作者结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过程的具体特点 ,阐述了在各个培养环节中高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 ,特别提出 ,高校在开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监控和评估”时 ,应该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 ,考虑到“供”“需”双方的平衡问题 ,培养出企业满意的、可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即工程硕士不同于工学硕士 ,具有“工程”特色 ;改草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构建适合工程硕士的教学框架 ;严格过程管理 ,保证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新模式正逐渐被社会所认同。它创造和开辟了新的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社会联系的渠道和方式 ,形成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利局面。本文通过阐述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研究生的差异 ,分析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并结合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践 ,认为“弹性培养机制”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根据工程硕士在生源、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位论文等方面不同于工学硕士的特点,确定培养方案,优化培养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材建设,面向工程实际,做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和聘任导师工作,不断提高工程硕士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实践,阐述对工程硕士培养科学质量观的认识。明确了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建立了健全的组织,制订了严格的规范和制度;为提高培养质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优化生源、抓好入学质量、培养方案质量、课程教学质量、导师指导质量、硕士论文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  相似文献   

7.
如何保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文章从明确培养目标、扩展培养途径,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培养工程硕士是国家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人才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高等工科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高素质工程型创新人才,不仅要注重对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的训练,同时还要为他们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试验平台,给他们自由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培养工程硕士的团队精神和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9.
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工程硕士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因此,工程硕士不能沿用工学硕士的培养模式。论述了沈阳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在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并就进一步完善工程硕士招生和培养提出未来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问题成为教育部门和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从工程硕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分析如何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出从工程硕士生和招生单位两个角度作换位思考,改变单一、教奈的培养模式,寻找更为适合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基本目标,提出了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构成模式,通过具体分析该模式中四个基本系统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意义和影响,说明该监控体系构成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培养适应 2 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是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工科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3.
工程师作为工程活动的主体,在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伦理问题.工程师的伦理责任要远远超过做好本职工作.工程师必须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在工程活动中具有伦理责任感.在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情况下,加强理工科高校工程伦理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中各环节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研究生生源质量,培养研究生的条件和资源,培养模式、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文章在总结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必须紧紧抓住管理制度科学化、培养模式多样化,规范管理,搭建学科建设大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学科的交叉优势,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新世纪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如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较高的文化素质是人才的根本条件,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两个方面。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尤其迫切。  相似文献   

16.
根据理工科院校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基本规格。指出在教育实施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人文社科类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所在地人文地理环境的作用 ,把教育活动贯穿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并对文化素质教育体制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生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信息时代下,立足于上海的实际,对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发展方向、规划目标、结构模型、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展望等有关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若干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对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高校工程硕士培养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提高教育培养质量的可能性,分析了工程硕士的教育特点,探讨了工程硕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由此,应将文、史、哲、艺等人文社科系统、广博的知识通过设置各类相关课程贯穿于整个课内、外教学过程,融合、渗透到一切教育活动中,形成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显性和隐性课程较完善的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设计,才能切实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