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文信息》2007,(12):29-29
推荐景点: 九曲黄河第一湾:甘肃的黄河自玛曲开始。它从青海久治县的问堂乡流人,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大草原上,从南、北,东三面环绕玛曲,形成了壮观的“九曲黄河第一湾”。黄河在玛曲县境内全部流程420公里,是她在甘肃境内总流程的一半。所以车入玛曲境内,处处都见黄河的身影,玛曲即是黄河之意,玛曲县是华夏大地以黄河命名的唯一县城。  相似文献   

2.
郭亚明 《阴山学刊》2004,17(3):46-50
黄土地构成了路遥的小说世界。路遥以他沉郁的笔触深情地表现着一代又一代黄土地上的人们特别是农民们苦难而又顽强的生活。路遥小说中除了始终贯穿的信天游旋律外,还把陕北方言融汇在作品的整个叙事话语系统中,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华夏文明博大精深,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其又以各种独具特色的形式展现出来.甘肃华夏文明是甘肃独有的优势社会资本,也是甘肃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梳理甘肃华夏文明的基础上,以协同发展视角,从不同角度尝试性设计传承这一文明的模式,以及探索甘肃华夏文明的创新思路.继而,在理清传承与创新关系的基础上,从自组织协同和他组织协同等方面深入甘肃华夏文明的协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所创造的宝贵财富。它内涵丰富、独具魅力,历经时代变迁、人间沧桑,始终活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并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致于到了今天;不仅继续影响着中国,而且还对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个性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等思想特点,有利于新时代的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第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其强烈而又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  相似文献   

5.
世纪献辞     
2000年的钟声刚刚敲响,21世纪正款款走来,如同朝阳初露,展示着她的青春与希望。让我们用最美好的语言,最热烈的崇敬向她致意:你好,新世纪!回眸百年已逝,我们心潮澎湃,这是一个曲折而辉煌、艰难而光荣的世纪。人类在这百年取得的进步,远远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总和。亘古以来的梦想和宏图,正在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变为现实。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跨进了工业文明,又一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与高科技文明。我们中华民族搬掉了“三座大山”,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土地上,建设起一个独立自主、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最伟大的民族之一.至迟在七八千年以前,我们民族的祖先就生活栖息在“中国”这块浩翰无边的土地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创造了为全世界各民族都为之倾倒和赞叹的古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同源于青藏高原的两条姐妹河——黄河和长江,她们象仁慈而博爱的母亲一样,用自己丰富的乳汁,无私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黄河之子轩辕氏和长江之子神农氏,他们就是黄河、长江的乳汁,哺育出来的我们中华民族的第一代始祖.  相似文献   

7.
梁中堂 《晋阳学刊》2023,(1):132-137
中国古代历史文明显示出自西而东、自北而南的发展态势。有研究表明,距今5000年以来,我国气温比初始时代年平均下降了2~3℃。在气候湿热的时代里,人们自然向西部高地和北部地区移动;气温逐渐转冷的年代里,西部高地的农民和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又自发地向东部和南方迁徙。在一定意义上说,5000年以降的国家文明是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产物。黄土高原上早期农民所种植的黍谷、以夏时为核心的生产技术、黄河中下游地区新裸露的黄土地,乃是引发中国国家文明的3个基本元素。山西西南部作为黄土高原与黄河中下游的东西主要通道,在原始种植业和远古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发挥历史的地理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区的古文化 ,从大地湾一期文化到仰韶文化 ,再到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及而辛店文化、寺洼文化、沙井文化 ,有着基本完整的序列 ,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同青海东部地区一道 ,应属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六大区系理论不能完全涵盖甘肃古文化的实际情况。但是甘肃的古文化同时又同中原和周邻文化发生各种各样的摩擦、碰撞、融合、交流 ,最后融入了中华文化的大洪流。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源的 ,甘肃地区独特的远古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在形成大一统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华国家的历程中 ,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在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汇聚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精神文明。它以其独特的风采,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今天,在中西文明的冲撞中,深入地对中国传统精神文明进行反思,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无疑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历来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研究黄河文化的论著颇丰,但探讨黄河与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的著述却罕见。王星光、张新斌承担的国家八五社科基金资助课题“黄河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形成及发展”的最终结项成果———《黄河与科技文明》(黄河水利出版社,2000年1月版)的出版,可以说是这方面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选择了一个学术界研究薄弱、又很重要的课题,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黄河与中国传统科技形成、发展的关系,以及黄河流域科技的历史与特征。《黄河与科技文明》,全书12章,约31万字,将黄河与中国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科技》2012,(12):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展步入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力日益强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帷幕徐徐拉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沉寂多年的国学又开始在中华大地悄然回暖,国学教育也重新走入中小学校园,并焕发出勃勃生机。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而光辉的文明历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纲要”的颁布,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纲要”明确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这是兴国安邦的重要举措。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是靠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奋斗史,新中国40余年的发展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有一代接一代的拼搏、奋斗,才能确保我们在世界民族之…  相似文献   

1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白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赞咏黄河的诗。伟大的黄河,象一条金色的巨龙,横卧在祖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它发源于青海南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从源头的涓涓细流开始了它的万里行程,沿途汇集了四十多条主要支流和千溪百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9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万里,跨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流程5464公里,几经曲折回绕,最后在山东垦利县汇入渤海。黄河流域共有耕地3亿多亩,居住着1.1亿各族人民,沿途秀丽的风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桥梁,优美的传说,展示了黄河风貌。她用甘美的乳汁哺育着黄河儿女,以巨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仰慕和向往。  相似文献   

14.
曹光章 《晋阳学刊》2022,(2):119-124
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她激流奔腾,一泻千里,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力和充沛磅礴的创造力;她汇聚万流,裹泥携沙,奔流入海,象征着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和恢宏气度;她九曲连环,矢志向东,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她生生不息的密码深藏在不断革新的历史实践中。伴随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对黄河文化多重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黄河文化蕴含的丰富旅游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伦理价值、艺术和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等等,不断得到认识和挖掘。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将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续写黄河文化新的时代精神,黄河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也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黄河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将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几乎都起源于大江大河,中华文明本质上是江河文明。其他诸多古老文明纷纷消失,而中华文明连续五千年不断代,其根本原因是形成了稳定的文化基因。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华民族的江河文明具有六个显著特征:双条性、同体性、贯穿性、同向性、同形性、阴阳性。类比研究发现,长江和黄河是“双联体”,构成了中华文化基因的双股结构,且符合整体定律、遗传定律、重组定律、突变定律、互补定律、屏障定律、修复定律、耦合定律,由此可以说明中华民族为何生生不息不可战胜、为何中国一直有“大一统”思想等“学术之问”,从而为中华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撑和学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它在广袤的地域中孕育,由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不同民族共同创造。因此,它不但具有统一的民族性特质,还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化存在。黑龙江流域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发展过程,与中华民族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黑龙江流域文明,在其起源与发展中,也有自身的特色,在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黑龙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安大地湾遗址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1978~ 1984年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了考古发掘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获。经研究 ,遗存可分为 5个文化期。大地湾的发现揭开了甘肃史前史的新篇章 ,将我们的研究视野从 5 0 0 0年前拓展到 80 0 0年前。大地湾考古不仅确凿无疑地表明甘肃是中华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而且提供了史前文化遗物遗迹完整的发展序列 ,以及史前聚落从一般村落发展到中心聚落的演进过程 ,为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动物考古的研究成果以及古代生态环境研究为今天的西部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她具有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就充分表现出多民族性,一方面是各自独成谱系且分布广素;一方面又多维交叉,或“同源异流”,或“异源同流”。在五千余年的文明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了广博的智慧,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成就和震撼世界的文化成果,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这是中华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愈加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富含了浓厚的人文底蕴。历史终于跨越时光的隧道即将迎来21世纪的曙光。人类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卓越成就为中华民族再…  相似文献   

19.
回族形成的过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回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她既非华夏大地上土生土长的固有民族,又非纯粹属外来移植的少数民族,更不属于跨界民族的范畴.回回民族是凭借着伊斯兰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将不同国度、不同语种的穆斯林结为一体,在中华大地上生根、繁衍,成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重要一员。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回族人口全国约有860多万,在55个少数民族中位居第三,散居在全国大多数县市,而以宁夏、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新疆等省(区)分布较多。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她萌芽于唐代。当时来自阿拉伯、小亚细亚…  相似文献   

20.
书法艺术,不仅是我们的国粹,同时也是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她承载着千百年来华夏民族文明发展的信息和精神内核,是我们在世界文化舞台上能占据一席之地,并大放异彩、独领风骚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三千多年的历史,曾经培育的不仅仅是历史上的几个书法家、几幅珍贵的艺术作品和在历史上曾经辉煌的艺术氛围,而更重要的是,她贯穿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艺术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文明的遗产,也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