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是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缓和了对苏联、东欧各国的贸易管制,但继续奉行对共产党中国的全面贸易禁运政策。通过考辨该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艾森豪威尔政府主要决策者的“中国观”是执行该政策的思想根源。这一政策使美国与西方盟国关系恶化,并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更使美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时代 ,美国政府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遏制政策。其演变趋势主要表现在 :打击对象从苏联转向中国、复归于苏联 ;从禁运战略物资为主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 ;从把经济、军事援助与贸易管制直接联系起来转变成为进口制裁与贸易管制相结合 ;从阻碍苏联集团国家战争潜力的增长转变成为改变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 ;“差别”政策乃是其分化苏联集团国家关系的重要手段。美国冷战战略左右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走向 ,西方国家的动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冷战战略的调整和变迁。  相似文献   

3.
1948年苏南冲突的发生,为美国冷战开始后确立的分化瓦解苏东集团政策提供了契机。在美国的东西方贸易管制体制下,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对南斯拉夫的NSC18号系列文件。这些文件的形成与实施标志着美国对南斯拉夫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政策的形成。利用南斯拉夫分化瓦解苏东集团,促进南斯拉夫的亲西方倾向,是美国对南斯拉夫政策的实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南斯拉夫军事援助政策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援助政策,始自于杜鲁门政府时期.1948年苏南冲突的发生,为美国冷战开始后确立的分化瓦解苏东集团的政策提供了契机.在东西方贸易管制体制下,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对南斯拉夫的NSC18/4和NSC18/6号文件,这两个文件及其进程报告的形成与实施标志着杜鲁门政府对南斯拉夫军事援助政策的形成.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利益的,其目标是利用南斯拉夫来分化瓦解苏东集团.  相似文献   

5.
1949-1954年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是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的顺利实施 ,美国对中国的南方门户———香港也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管制 ,企图控制这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 194 9— 1954年间 ,受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变化的影响 ,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经历了由削弱其转运作用到对其实行许可证管制的发展过程。这种演变表明 ,新中国成立后 ,香港已成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6.
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带动了美国对中日贸易管制政策的调整,即从允许中日进行易货贸易转向迫使日本对中国实施比巴统"中国委员会"其他成员国更为严厉的管制。探索该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与其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对日经济复兴政策和对东南亚的政策互为因果,彼此影响,共同推动了亚洲冷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出口管制政策是冷战开始以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肯尼迪政府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开始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对苏东国家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但由于其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的内在政治性诉求和冷战的继续不可避免地阻碍这种调整的实质性发展,使得此时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还很局限,从而进一步证明此时肯尼迪能做到的只是"有限缓和".  相似文献   

8.
出口管制政策是冷战开始以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战略的重要手段.肯尼迪政府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开始对苏联推行缓和战略,对苏东国家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但由于其与社会主义国家交往的内在政治性诉求和冷战的继续不可避免地阻碍这种调整的实质性发展,使得此时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的调整还很局限,从而进一步证明此时肯尼迪能做到的只是"有限缓和".  相似文献   

9.
从美国货币政策与一般均衡角度探讨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首先利用Hechscher-Ohlin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中美贸易格局问题,然后着重考察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美贸易平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国近二十年来的宽松货币政策与长期出口管制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利用1994-2009年的年度数据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回归分析结果完全支持这种解释。  相似文献   

10.
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崔丕先生撰写的《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 (194 5- 1994 )》一书已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 5月出版。本书以多国档案文件比较研究和多学科研究方法为基础 ,以美国冷战战略、巴统组织、中国委员会的兴衰史全程为考察对象。作者通过大量的研究阐明了经济遏制政策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与政治、军事遏制政策之间的互动作用 ;阐明美国冷战战略对巴统组织、中国委员会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走向的影响 ,西方世界国家对美国冷战战略的调整、变迁的制约与影响 ;阐明巴统组织…  相似文献   

11.
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微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是美中关系处于激烈对抗的时期,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为了解决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放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来缓和对华关系.虽然最后约翰逊政府任内对华政策没有根本的变化,但是它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美中关系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门户开放"政策是二十世纪前半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它是美国在实现工业化后从一个地区大国走向全球大国的过程中提出的,也是随着世界经济霸权在从欧洲过渡到美国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作为中美关系史上举足轻重的外交家,鲁特在这项政策不断完善中发挥的作用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美中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美国一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要求中国扩大进口,否则将对中国产品普遍征收27.5%的进口关税。显然,目前基于竞争性秩序的自由贸易政策造成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和270万人的失业,是行不通的。如果美国选择贸易保护主义或是扩张性的战略贸易政策,无疑又会对中国造成损害。基于结构性增长理论的结构贸易政策提供了一个基于中美合作的非零和博弈的贸易政策,是共赢的、最完美的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4.
迄今为止,人们都习惯于将门户开放政策视为美国的早期对华政策。但这项政策的目标定位并不仅仅限于中国。根据美国国务卿海约翰 1899年、1900年和 1905年三次颁布门户开放照会的历史背景和照会内容,回溯近代早期中外关系演变的历史进程,及美国资本主义扩张的历史轨迹,不难看出,这项政策的目标主体是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列强,中国只是实施这项政策的目标客体。美国的对华政策早在门户开放政策出台前就开始形成,门户开放政策本身具有更广泛的扩张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尼克松的对华缓和政策置于其"均势"战略总构想之下进行再探讨,指出尼克松之所以推行这一政策乃是为了构建两个外交三角,即"中美苏"外交大三角和"中美日"外交小三角,通过这两个外交三角的构建,最终实现其"均势"战略的总构想.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针对美国白银收购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中国要求美国改变这项政策,由此,在美国政府内部引发争论。美国国务院为避免触怒日本,主张美国自行修改白银政策或联合其他国家共同解决;而财政部从反对绥靖日本的角度出发,主张给中国以经济援助,并将其作为政治支持中国的有力工具,最终财政部的意见占了上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罗斯福在不同时期的政策考虑导致了这种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战后 ,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的方针成为中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的严重障碍。在抗战胜利前后赫尔利公开声明扶蒋反共、不与中共合作的时期 ,中共对以赫尔利为代表的美国政策进行了公开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 ,但仍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而且斗争的主要锋芒是对蒋而不是对美。在杜鲁门发表声明、马歇尔使华之后 ,中共提出“有时也可中立美国”的策略思想 ,争取美国执行“中间政策” ,赞助中国搞联合政府 ,不干涉中国内政 ;并曾提出与美国发展经济合作关系的方针。在美国提出“军事援华”法案、进一步公开暴露其助蒋内战的立场之后 ,中共坚决揭露其对华政策的“虚伪性、帝国主义性与残酷性” ,直至公开宣布美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一方面作好对付美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准备 ,一方面仍采取慎重态度 ,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中共对美采取的正确的政策和策略 ,是中国革命得以胜利推进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日本作为一个典型的岛国,海洋在其国家战略中居于特殊地位。受到西方“海洋国家”理论的影响,日本在二战之后逐渐形成其海上安全政策,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和基础。在近年来的南海争端问题上,日本依据它的海上安全政策,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以与东盟国家的密切关系为依托,矛头直指中国,充分重视并介入到南海事务当中,同时策应钓鱼岛争端。  相似文献   

19.
综观抗战胜利前夕苏联的对华政策 ,其基本特征具有双重性 ,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一方面从总体上说 ,苏联还是愿意支持中国革命的 ,但在接收东北这一问题上 ,对中共及其军队既限制又支持 ;另一方面出于与美国争夺远东霸权的战略考虑 ,同时也为了能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捞取更多的利益 ,苏联对国民党政府既妥协又限制  相似文献   

20.
约翰逊执政时期表面上美国对华仍然推行传统的遏制和封锁政策,但是实际上随着新的国内外局势的变动,美国原有对华政策的公共观念的一致性遭到破坏.要求改变对华政策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而约翰逊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特别是“遏制但不孤立政策”的提出,正是美国试图改变对华政策的一种努力。尽管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在行动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重大调整做了思想和政策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