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英 《兰州学刊》2012,(5):92-95
文化与科技的不断创新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主旋律。文化科技创新强调科技力量及其应用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这是我国第一次在文化管理文件中提出采取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文化科技创新不仅从社会文化的背景出发对文化的发展进行定位,还关注文化形式的现代重构方式转变,强调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重视当代文化的载体变化对文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抓住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高文化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科技创新的核心内涵具有深厚的科技意蕴、文化意蕴与社会意蕴,意味着我国对文化发展未来图景的认识上升到了时代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新形势下的社会教育环境、科技问题和大学生特点使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要进一步发挥文化软实力作用,促进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即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医学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网络文化、社会文化、个体文化等七个方面加强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从“逐水而居”的原始自然选择,到现代工业文明,河流哺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母本”文化,在水文化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水利与国家和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农业大省的甘肃,几千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而水利正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国家稳;近现代工业发展中水利依旧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水利移民正是源于以水养人,以人养水的原旨而进行的一种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本文从移民的角度对甘肃水利开发史进行了较详尽阐述.以期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涵养、保护做一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思想与实践过程中,水文化与水科学的"融通共振"是一种客观的关系存在。水文化与水科学"融通共振"有着严密的逻辑基础以及现实的问题导向。从根本上看,解决现代水利重大问题,与水文化水科学的"融通共振"息息相关。或者说,水文化与水科学的"融通共振"有其逻辑基础、基本路径和化解矛盾的科学方式。认知和把握这些基础、路径和方式,有利于推进当代中国治水兴水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论北朝西部母权制遗风及其对唐代思想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然 《西域研究》2001,(4):81-88
本文通过大量史实,考察北朝时期中国西部的母权制遗风及其对北朝至唐代社会思想、文化和人们心理素质的影响,从思想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探索北朝思想文化与唐代思想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十余年来 ,学术界在齐鲁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一是在研究齐鲁文化产生的背景时 ,既要关注此前三千年中国社会发展史和文化传统对齐鲁文化产生的影响 ,更应注意春秋文化思潮与齐鲁文化产生、发展的关系。二是对齐鲁文化体系的研究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文化、鲁文化各具特色 ,百家争鸣 ,学派林立 ,但“百虑而一致 ,殊途而同归” ,各家各派的学说主张是互融互补、相辅相成地处于同一文化体系中的思想理论 ,齐鲁文化是一个系统完备的文化体系。三是关于齐鲁文化性质的研究探讨。从文化学研究的视角看 ,齐鲁文化是春秋战国时代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 ;这一先进文化符合当时和此后相当长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的实际 ,是此后中国社会繁荣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 ;齐鲁文化中超越时代、超越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精华 ,我们应进行系统整理 ,以利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7.
常言说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 ,镜子可正衣冠 ,研究历史可知兴替。那么研究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 ,可知中国朝鲜族的由来和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形成发展的轨迹 ,揭示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由孙春日主编的《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延边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出版 ) ,阐释了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 ,指出了中国朝鲜族作为民族共同体未来发展方向 ,可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对一个民族的研究历来角度繁多 ,而本书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切入探讨 ,从中回答了两个问题 ,一是民族的生存环境问题 ,一是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创新角度提出、审视、考察、研究、阐述文化问题 ,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学者的创见。文化创新思想是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包含着文化创新的地位作用、文化创新的基本特点、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与发展繁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等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研究江泽民文化创新思想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繁荣与民族的崛起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历史过程,而文化的真正持久繁荣,灵魂和基础在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便是从决策层高度对该问题做出的应对与指导。要解决这一社会历史问题,必须从当下国内外思想纷争的现实出发,紧紧围绕文化自觉,梳理清楚其历史脉络,夯实文化创新的前提,实现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为此,本刊特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以期对推动当代中国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交叉并存的阶段,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和碰撞。文化、制度、科技与产业是相互耦合的,并深层次嵌入于我国改革、创新与转型的整个过程,推动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四维"基础上的跨越发展,将直接加快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添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利于谱写"中国经济奇迹"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繁荣与民族的崛起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历史过程,而文化的真正持久繁荣,灵魂和基础在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便是从决策层高度对该问题做出的应对与指导。要解决这一社会历史问题,必须从当下国内外思想纷争的现实出发,紧紧围绕文化自觉,梳理清楚其历史脉络,夯实文化创新的前提,实现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为此,本刊特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以期对推动当代中国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先进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全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先进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当代建构的重大突破,是衡量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的文化追求。在融合与创新中建设先进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  相似文献   

13.
科技活动是人的目的性行为,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需要切入"关系"维度,找到价值生成的人文根脉。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杠杆,文化发展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进步蕴含文化指向,文化与科技具有互动关联,二者融合的理论逻辑是解决认识论、方法论问题,将其运用于产业实践是解决本体论问题。科技为媒,文化为魂,产业为用,让文化与科技融合成为拉动产业的引擎,是理论逻辑的现实确证和实践还原。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繁荣与民族的崛起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历史过程,而文化的真正持久繁荣,灵魂和基础在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便是从决策层高度对该问题做出的应对与指导。要解决这一社会历史问题,必须从当下国内外思想纷争的现实出发,紧紧围绕文化自觉,梳理清楚其历史脉络,夯实文化创新的前提,实现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为此,本刊特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以期对推动当代中国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创新文化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发展创新文化不仅关系到文化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我们国家建设的全局,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培育创新文化的条件和措施,包括: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培植创业;支持冒险,尊重个性;团队合作,共同发展;以及创造良好的法制和舆论等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先导。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制度创新有利于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并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文化创新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支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于“重要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交叉并存的阶段,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和碰撞。文化、制度、科技与产业是相互耦合的,并深层次嵌入于我国改革、创新与转型的整个过程,推动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四维”基础上的跨越发展,将直接加快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增添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利于谱写“中国经济奇迹”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而文化创新与发展在国家和民族综合实力竞争格局中的地位,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凸显出来。如何认识文化的两重性,以及在时代条件和国际视野下认识文化两重性的内在意蕴,既是一个学术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人类对于自身创造的文化的认识,由来已久。在世纪之交,切关文化创新和发展,学术界提出了文化整体内容分为观念文化与物质文化、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文化开放与民族文化安全、文化自主创新与对外学习借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正面文化与负面文化等两分法,并由此认识了文化的两重属性即两重性,特别是将业态纳入文化发展视野,从文化业态上区分和认识到文化具有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两重性,这无不具有文化方法论意义和文化发展的时代性意蕴。深化对文化内容构成及其本质的认识,对于驾驭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的规律,增强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主动性,体现主体创造性,获得社会时效性,增强中国共产党文化执政能力,提高文化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文化与思想不断交织与融合,对人类文明发展与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文化全球化是矛盾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推动多民族文化融合,加强人们对文化的自觉意识,激发和促进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也为人类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复杂和不可测因素,造成了一些复杂的局面。如何更好地把握文化全球化的规律性,更好地融入并推动它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性特征和人的二重性本质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而创新的根基在于文化的自觉意识。应当加强对文化传统的理解和继承,坚守安身立命的文化根基并将其进行时代阐发,在全球化交往中不断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在反思中实现文化创新,更好地完成全球化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20.
文化的繁荣与民族的崛起是一个多元互动的历史过程,而文化的真正持久繁荣,灵魂和基础在于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便是从决策层高度对该问题做出的应对与指导。要解决这一社会历史问题,必须从当下国内外思想纷争的现实出发,紧紧围绕文化自觉,梳理清楚其历史脉络,夯实文化创新的前提,实现文化创新与价值重建。为此,本刊特组专题论文,展开讨论,以期对推动当代中国这一重要历史进程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